【摘要】招待費用一直是一個敏感話題,而國有企業的業務招待費列支和管理,這都體現了其廉潔風氣如何、規范水平如何,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也影響了企業的日后發展和品牌效益。文章對國有企業招待費的問題和現狀進行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控制辦法。
【關鍵詞】國企招待費 問題 措施
一、國企招待費的現狀
(一)攀比之風
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招待來賓的檔次也不斷提高。現在很多國企的招待宴席都在上千元,甚至上萬元以上,除此還要抽“中華”、喝“茅臺”,吃完飯后還要去一些高檔的娛樂場所進行消費,最后還要購買一些高檔商品,送給來賓當“紀念”。這樣的現象是越來越多,“一條龍”的招待使得企業的招待費用逐年上升。最初設立招待費的目的是為企業擴大經營市場,提高經濟效應。但現在隨著人們的攀比心理越來越嚴重,招待費用也成了一筆不小的開支。而濫用公款消費的現象,不僅降低了費用支出效率,也影響了黨風和社會風氣。
(二)招待費用的范圍越來越廣
現在的國企招待費的支出范圍越來越大,有的企業人員將個人的請客送禮費用都加到了招待費用列支中。其具體表現在這幾方面:一是國企的招待費名目越來越多,幾乎囊括所有,比如什么名煙名酒費、娛樂費、購物費等等;二是招待費開支中甚至還有個人費用,比如晉升宴等;三是招待費用的實際金額和“業務招待費”科目中所反映的數字不同,例如有些招待費入到其他項目,像福利費、會議費等。
二、現期所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管理制度落后
以現金支付、先花后報的財務制度,在進行管理時會出現一些漏洞。比如說報銷時的發票多開、虛報、造假、湊票報銷等,這其實就很明顯的反應了企業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現在發票聯網的技術還不是很先進,這也就導致了上述違規事件的發生。
(二)開出的發票不真實
現在一些企業收到的招待費發票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有的餐飲費發票沒有附上菜單,也沒有經辦人和來賓的簽字,這樣的發票,真實性值得質疑。近年來,我國個體餐飲行業不斷的發展,使得很多經營者為了招攬生意,經常以提供收據、多開發票來吸引顧客,這樣也就造成了招待費發票真假難辨的情況。
(三)個別人員節儉觀念淡薄
一些人員缺乏危機意識、勤儉辦企業的意識,認為吃點喝點沒啥,管不住嘴上“腐敗”,招待費已經被一部分人員當做是一個可以“名正言順”花錢的一個項目,所以有的人就用職權之便,在使用招待費時,大手大腳進行揮霍,吃喝玩樂都去很高檔的場所,這也就使得很多企業的一年招待費用,在半年的時間里就用光了,企業的業務招待費用大幅度的超支。
三、對招待費用的控制措施
(一)嚴格審批把關
實行公司接待人員填寫《業務接待呈報單》,實名登記,經分管領導批準,到指定點就餐;轉賬時,必須附有呈報單、原始菜單和正式餐飲發票,“三單”齊全,并有經辦人、證明人、分管領導簽字,方可報銷;“三單”作為財務原始憑證,一并入賬。招待費的使用情況,每月都要通過內部網絡系統,在“企務公開”欄進行公布,接受本公司干部職工的監督。
(二)明確招待的具體范圍
一般的招待范圍是指:一是來本企業檢查并指導工作的上級領導,或是職能部門、政府部門的領導和相關工作人員;二是來洽談業務的領導和工作人員,或者是異地宴請有關的企業人員;三是上級責成企業承辦的相關培訓、會議等一些活動以外的宴請;四是遇到特殊的活動和節日,經過企業領導的批準,來舉行內部的團拜會、聯歡等;五是其他經過主要領導批準的相關人員。
(三)明確招待項目的標準
通常的招待項目有食品、餐飲、禮品、參觀、住宿等,企業可以參照本地的消費水平,來確定宴請的標準,也可以細化到煙酒類的數量以及檔次標準。一般來說,企業定點的招待飯店,要每年進行核定公布一次。
(四)規范支付結算方式
支付招待費實行銀行轉賬,以防止套取現金私分公款。除了未達到銀行轉賬起點零星招待費外,一律要以銀行轉賬支付。
(五)完善監督制約機制
有關監管部門要充分發揮各自職能作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加大處理處罰力度。對于單位開支招待費未附上餐飲清單、未注明招待何人、事由等手續不全的,一律視為違規行為;對違反規定超范圍、超計劃招待,用公款相互吃請、虛報重報招待費等行為,一經查實,嚴肅處理;對于違規列支招待費,要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追究單位負責人的責任;對于不能說明原因或查無事實的招待費,有關責任人要自己付錢。典型事例予以曝光,從而遏制招待費亂開支的勢頭。
(六)加強宣傳,倡導勤儉辦企
業務招待要摒棄“窮大方”,號召全體干部員工秉持“艱苦奮斗”理念,學會過緊日子,積極打造“節約型企業”,為降本提效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
四、總結
現在市場的競爭都很激烈,一些國有企業為了能提高經營成果,因而在招待來賓方面大大“投資”,個別人卻趁機打著“招待”的幌子,假公濟私,大大地增加了企業招待費用,所以對企業招待費進行有效的控制,是我們值得重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張曉哲.企業業務招待費用實務淺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11).
[2] 李國華.企業業務招待費加強控制及規范核算措施探討[J].財政監督, 2009(02).
[3] 姚福友.關于國企業務招待費問題的剖析[J].蘇鹽科技,2006(02).
作者簡介:陳坤(1973-),男,安徽靈璧人,研究方向:財務和企業管理。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