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有關法律規定,用人單位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勞動者,必須進行上崗前、在崗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而從某省2011年的統計資料上看,勞動者上崗前體檢的只有兩成,在崗體檢的只有三成,離崗前體檢的還不到一成。究其原因,除用人單位作祟之外,還在于許多勞動者并不知道自己擁有健康體檢權。
特殊崗位,有權要求崗前體檢
【案 例】 2011年6月1日,郭某應聘到一家公司從事漢白玉打磨,該工作存在粉塵和噪聲等職業病危害因素。三個月后,郭某發現自己經常午后低熱,伴盜汗、乏力、食欲不振等癥狀,體重也大幅下降。經醫院診斷為結節性紅斑、皰疹性結膜炎,即患了結核病,同時認為郭某原來便有相應病灶,根本不能從事打磨。也就是說,由于公司沒有為其進行上崗前體檢,有效避免從事該項工作,已導致郭某結核病被誘發并突然加劇。
【點 評】公司必須承擔賠償責任。《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組織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進行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第二十一條還指出,用人單位安排未經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可由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治理,并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或者造成健康損害后果的,可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本案中,公司違反對員工上崗前體檢、視情況安排工作的法定義務,侵犯了郭某的體檢權和就業選擇權,且已造成損害后果,自然難辭其咎。
在崗期間,有權要求在職體檢
【案 例】 2011年7月18日,李某入職到一家公司從事皮革生產。雖車間中含有鉛、汞及其化合物、硫化氫、二硫化碳等化學物質,卻設備簡陋,甚至沒有基本的防護設備和措施。李某也因未經過培訓,而缺乏相應的防護意識。這些因素導致了高濃度、高強度的職業危害。三個月后,李某因身體日益不適,經人提醒后意識到自己可能遭受了接觸性職業病危害,遂要求公司體檢。但被公司拒絕,只同意給其一天假自行體檢且費用自理。
【點 評】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是指勞動者所從事的工種存在職業危害,會給身體造成較大損害。本案工作及環境當屬其列。《職業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對在職業健康檢查中發現有與所從事的職業相關的健康損害的勞動者,應當調離原工作崗位,并妥善安置;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第三十四條也指出:“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及時組織救治、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所需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公司拒絕李某的體檢請求或讓其自擔費用明顯與之相違。
解除合同,有權要求離崗體檢
【案 例】 2011年10月初,廖某與一家公司簽訂了一份為期兩年的勞動合同,約定廖某從事制冷作業。兩個月后,公司以其“經過培訓仍不能勝任工作”為由,決定額外支付給一個月工資后,提前解除與廖某的勞動合同。廖某雖同意解除勞動合同,但提出而今自己遇冷就咳嗽,不知究竟病情怎樣,是否與之前工作有關,要求公司為其在離職前做一次身體健康檢查。卻被公司一口拒絕:都不要你干了,憑什么再出錢為你體檢?
【點 評】根據《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辦法》,有毒有害特種作業包括從事制冷作業。即廖某的崗位屬于《勞動合同法》和《職業病防治法》的特殊保護對象。而《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即對從事有毒有害特殊崗位的勞動者給予離崗前健康檢查,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本案公司自然不得拒絕。此外,勞動者離開時,有權索取本人的職業健康體檢檔案復印件,用人單位應當如實、無償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復印件上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