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作為大眾傳播媒介之一,對農村地區的現代化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通過對桂林龍勝縣和平鄉旅游地區互聯網使用發展現狀的調查,了解互聯網在當地的使用狀況,進而探討互聯網與當地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的關系,找出互聯網發展的不足并提出建議,也對互聯網在大陸鄉村的普及和發展起到參考借鑒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經濟發展;龍勝和平鄉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2)08-0040-03
一、引 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方興未艾。具有即時性、海量性、互動性、廣泛性、靈活性等特點[1]的互聯網在推動經濟發展特別是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促進各行各業的發展,特別是在輔助旅游宣傳、旅游活動組織等方面,互聯網更是個絕好的平臺。
桂林龍勝和平鄉是著名的龍脊梯田所在地,旅游業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在這樣一個以旅游業為特色的農村地區,互聯網的引入是否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互聯網與當地經濟發展之間又存在著什么關系?為探討這一問題,筆者調出2009年奔赴和平鄉實地調查結果。雖調查數據為2009年所得,但對這一問題的初步探討仍具有意義。作為廣西農村旅游開發地區的一個典型案例,和平鄉的互聯網發展現狀調查及意見回饋將能為其他農村旅游開發地區的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筆者在和平鄉平安村、大寨村進行了實地調研:一方面,專門采訪了和平鄉鎮府負責文化宣傳方面的人員,掌握互聯網基礎設施、教育、經濟發展、電信狀況等信息,還走訪了和平鄉鎮的電信營業廳、學校、文化站、旅館、網吧;另一方面,派專門人員進行無結構訪問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80份。
二、和平鄉互聯網使用發展狀況調查分析
首先,筆者從和平鄉互聯網的使用狀況、使用目的中探討互聯網與當地旅游經濟發展的關系。
(一)互聯網對當地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不明顯
和平鄉主要通過旅游業促進經濟發展,村民在平時生活中對互聯網接觸不多,時間也不長。如圖1,村民接觸互聯網較多在1至3年內,從中間向兩邊遞減。“接觸互聯網時間在3年以上的”比“一年以內的”遞減的幅度大且人數值低。能有高網齡(10年以上)僅有2人。村民對互聯網的接觸時間并不多,更何況說是用來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圖1 接觸互聯網時間
不僅如此,從調查結果來看,和平鄉村民利用互聯網主要是上網聊天、娛樂,占50%,而利用互聯網發布信息僅有7.06%。從經濟條件較好的旅店主角度來看,利用互聯網促進旅店生意的就很少,何況那些只是在家務農而利用互聯網獲取農業方面信息的就少之甚少了。
在采訪過程中我們發現,利用互聯網發展旅游經濟的只是那些比較大型的旅店主。例如平安村的山行飯店有自己的網站,利用互聯網宣傳自己的旅店并在網上進行客房預訂。網站管理由老板女婿負責,女婿在《桂林晚報》工作,文化水平比較高,有相關的傳播宣傳知識。網站有人負責更新,一般用于網上聯系客人。自2005年網站建成后,客人增多,特別是在黃金周,客人多通過網上預訂房間。除了山行旅店之外,落腳點等其他旅店也自發創建了自己的網站,理安山莊更有一個國際性的網站以聯系國外友人。
由此可見,互聯網對當地旅游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并不明顯,為何已經引入的互聯網卻發揮不出應有功效?筆者從實地調查中發現原因。
(二)村民經濟收入制約互聯網普及
和平鄉農村經濟尤其是當地旅游經濟發展迅速,但存在明顯的區域性和個體性差異,導致互聯網知識普及和應用出現嚴重的不平衡現象。調查中“您的人均月收入大概為”的選擇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您的人均月收入大概為”的選擇情況表
選項頻數百分比(%)
A少于90元2616.25
B 90元190元148.75
C 190元到416元1811.25
D 416元到833元1610
E 833元到3000元2716.875
F 3000元以上95.625
G沒填或不知道的5031.25
由表1可看出,當地村民收入水平差異大且偏低。如果按一臺電腦3000元、網費每年800元(按電信公司規定的價格,平安村一年網費為800元)來算,一戶人家一年純收入能支付起一臺電腦和網費的僅占30%左右,況且還不是每個能支付起互聯網費的住戶就都購置電腦或使用互聯網。連最基本的互聯網硬件設施都買不起,更何況說利用互聯網改善生活條件。
據了解,當地村民收入來源主要有經營旅店、商鋪,務農和政府補貼、旅游開發分紅等,但實際上由于地形因素許多村民無法經營旅店商鋪也得不到分紅,只好務農為生,經濟拮據。因此,出現比較嚴重的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使用互聯網的也只能是那些生活較寬裕的旅店經營者們了。
(三)政府、企業對互聯網的支持力度不夠
參照段京肅對于互聯網在經濟不發達地區所分的發展模式,即政府主導型、企業贊助型、自由發展型和混合發展型[2],筆者總結為三種類型,即自力更生型、外力推動型和混合型。外力推動型可以由政府或者企業給予政策、資金或技術方面的支持而得以普及互聯網,即政府、企業是推動力。
以下將分析作為外力的政府、企業在互聯網應用中的重要角色。
發展社會學認為,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過程屬于“后發外生型”,在這一進程中,特別是在其初期階段,政府往往起著重要的作用[3]。通過訪問發現,和平鄉屬于自由發展型的互聯網應用模式,而非政府推動型。政府沒有具體的政策、資金支持,僅在技術上提供相關服務。
在和平鄉,政府曾辦過相關互聯網電腦知識培訓,但是受訓面太窄,積極的一般都是一些青年骨干、養殖種植大戶、旅游個體戶等。政府每年都要對青年骨干分子或勞動力進行培訓,卻側重于勞動技能、法律知識、惠農政策,與互聯網知識聯系少。
然而,政府辦公對互聯網需求大,很多時候都用互聯網傳輸政府公文。互聯網的使用也僅限于電子政務應用方面。
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如圖2,通過政府宣傳而了解到互聯網的僅占6.25%,從朋友、家人介紹而了解互聯網的比例最大,有37.5%。政府的推動力在和平鄉互聯網發展上并不突出。
對和平鄉政府這一外力有初步了解后,再來看看外力之二——企業在和平鄉互聯網發展中的情況。企業在農村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主要的做法是“網絡扶貧”、“以校領鄉”。
在和平鄉鎮和平中學、和平中心小學和大寨小學的計算機教室分別是由微軟(中國)、可口可樂公司和深圳證券公司等企業無償捐建的。為經濟利益考慮,很多公司的贊助規模是有限的,也不可能永久贊助。連使用硬件設備時所需的電費、維修費以及網費都難以支付的和平鄉學校,很難有相當的金費確保不斷地使用硬件設備以及更新技術以跟上互聯網的發展。這樣,硬件設備的消耗也將隨著時間的流逝消失殆盡,并不能為互聯網普及產生顯著性作用。在和平鄉互聯網普及中,企業同政府一樣并沒有做出突出的推動作用,更何況是利用互聯網促進經濟發展了。
圖2 接觸互聯網知識方式圖
(四)校教育與互聯網知識普及脫節
根據蒂奇諾的“知溝理論”,在和平村使用互聯網的人一般會比不使用互聯網的人有更多接觸信息的機會,這些人將更快或更有效地獲得可以為自身發展的信息,從而和其他人產生一定的差異,這些差異就包括利用互聯網促進自身經濟發展而改善生活水平的差異。
而互聯網知識的普及就需要學校教育,但是筆者卻發現校教育與互聯網應用脫節。和平小學,全名為可口可樂和平希望小學,這座小學完全是在各企業的捐助下建立起來的,互聯網教室也是由可口可樂公司贊助建成的,共捐贈電腦20臺,小學四年級以上的學生開設互聯網課程,但2007年由于電腦年久失修,計算機基本處于癱瘓狀態,全校只有9臺電腦能正常使用,互聯網教室開始停用,學生只能上一些理論課程。
但據說,學校有計劃引進一批新電腦,并在每個教室安裝多媒體。在走訪過程中筆者還發現,和平中學也具備了使用互聯網的基本硬件設備,但情況也并非優越。可見學校教育對互聯網使用知識的全面覆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三、和平鄉互聯網發展的建議
此次調查顯示,互聯網在和平鄉旅游經濟發展中未能發揮預期的促進作用,個人經濟收入水平、政府企業外力推動的強弱以及校教育作用的發揮都存在限制與不足,以下提出幾點建議:
(一)政府、企業的支持是互聯網發展的推動力
1.政府在互聯網普及過程中應扮演主角
首先,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強有關互聯網知識及應用方面的宣傳,還可以開辟學習場所對村民進行現場示范和講解。
其次,政府要在政策和財政投入上確保互聯網普及,為村民使用互聯網提供最厚實的保障。
再次,政府要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把信息資源最大限度地為經濟發展、村民致富服務。同時,政府還需鼓勵農村網吧的建設,并且加強對農村網吧的規范化管理。
2.招商引資
當地旅游局或相關部門應繼續加強與企業合作,通過企業贊助緩解政府資金不足的問題。龍勝梯田作為著名的旅游景觀,具備很好的先天性條件,若政府、企業和積極發展互聯網的村民能三股力量齊下,外力和內因共同作用才能創造出互聯網發展的“人和”局面。
例如“鄉鄉有網站”工程,就是一個由政府主導、多方推動的對農村電信和互聯網實施重點扶持的大型公益工程,于2007年6月份啟動[4]。
(二)加強互聯網知識的教育
互聯網知識教育是提高互聯網普及的軟實力因素,是連接互聯網硬件設備和互聯網應用的中間環節。農村普及互聯網,新一代學生和當地旅店經營者起到關鍵性作用。根據“輿論領袖”的理論,學生和部分旅店經營者在使用互聯網的同時,能影響其他村民對互聯網的態度和購買使用行為。
因此,當地學校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應加強學生應用計算機技術方面的能力,由一部分人先學會使用電腦再帶動另一部分相對滯后的人。例如開展“親子互聯網行動”,開啟互聯網學習熱潮。
全面提高村民媒介素養也是互聯網知識教育的題中之義。中國農民的媒介素養不高,無可否認。提高村民的媒介素養,特別是對互聯網這一新媒體的素養,首先要提高村民學習的積極性,也不是只有學校教育才是途徑,村民們同樣可以參加成人教育培訓機構進行學習。
在此方面,政府可以引進專門的教學人員對村民們授課,并在村中開展學習激勵制度,例如“優秀互聯網學習家庭”的評比活動;各種社會團體也該在促成成人教育培訓機構中發揮作用,例如村婦聯可以開展“婦女互聯網學習小組”等,以帶動全村學習互聯網知識。
(三)發展旅游電子商務以提高互聯網促進旅游經濟發展的作用
“旅游電子商務是基于Internet提供的互聯網絡技術,使用電腦計算技術、電子通信技術與企業購銷網絡系統聯通而形成的一種新型的商業活動。包括網上傳遞與接受信息,網上訂購、付款、客戶服務等網上銷售,網上售前推介與售后服務,以及利用因特網開展市場調查分析、財務核算及生產安排等多種商業活動內容[5]”這種種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營銷模式,需要一些大型企業的介入或旅游公司的加盟,才得以順利發展。若龍勝和平鄉的旅游能自發利用互聯網而開展旅游電子商務,那么這將意味著互聯網在廣西農村旅游開發地區的發展促進作用得以成功體現,龍勝和平鄉的經濟快速發展將指日可待了。
但是,經濟不夠發達的和平鄉旅游地區靠村民自身開展旅游電子商務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個體的旅店可以和一些專業的網絡營銷公關公司合作,進行旅游電子商務,并配合這些公司從事品牌塑造、口碑傳播,還可以實施各方面的旅游策劃案,例如打出“龍勝梯田旅游仔仔團”“龍勝旅游相親團”的口號等等。
在開展旅游電子商務的過程中,要注意突出龍勝旅游的梯田特色,進行差異化打造,并提高本旅店在大型旅游類網站點擊率,增加在論壇或博客中的曝光率,還需要注意大力發展個性化網站,如個性服務、個性色調、個性排版等。網站內容要及時更新,并強調誠信。而語言狀態設為雙語或多語是將龍勝旅游推向國際的重要一步。
不僅如此,還要播放互聯網廣告,拍攝更多的視頻畫面予以網民欣賞,并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互動性,及時制定和調整旅游開發戰略。村民們要有開展網絡營銷的商業意識,這樣才能引進旅游電子商務,互聯網也才能更好地位旅游業的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四、小 結
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農村旅游開發地區互聯網的發展與城市相比仍然差距很大,那些偏遠落后地區仍然還有許多基礎性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鑒于我國大陸各地尤其是各地農村的互聯網應用及普及程度存在區域性差異,本文總結的現狀及相關建言雖是在和平鄉的基礎上提出的,但對互聯網在大陸鄉村的普及和發展也能起到參考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彭蘭.網絡新聞學[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
[2]段京肅.經濟不發達地區互聯網發展的三種狀態——對黃羊川鎮、金塔縣、鎮巴縣的研究[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1).
[3]王錫苓,李惠民,段京肅.互聯網在西北農村的應用研究:以“黃羊川模式”為個案[J].新聞大學,2006(1).
[4]中國農村電子商務與網絡營銷的阻礙與建議[OL].易博達,http://www.epata.com.cn/ecommerce/nongcunhulianwangdianzishangwu.
[5]覃子珍.利用網絡平臺促進海南休閑農業旅游發展[J].熱帶農業科學,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