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時代的到來為廣播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廣播電臺和網絡的結合是大勢所趨,這需要技術準備,更需要廣播工作者心理上的認同。
關鍵詞:互聯網;廣播;機遇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2)08-0083-02
隨著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以超乎想象的速度進入人們的生活,網絡的廣泛應用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非常大的便利。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傳統媒體廣播,應該如何生存和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事實,應該怎樣去做,我們不得不去思考。
互聯網的出現對傳統新聞媒體的重大挑戰。網絡新聞正以其內容豐富、可交互和不受時間、地域限制等特點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兼具報紙、雜志的文字功能和電視、廣播的試聽功能,同時具備更強的時效性、更快的速度和更小的地域限制。通過互聯網,人們也就可以方便地獲知世界其他角落所發生的事情,可以說,互聯網將世界變小了,將人們拉近了。
反觀我們的傳統媒體,無論是報紙、雜志還是電視、廣播,都給予了網絡越來越多的關注。有關網絡的文章、節目屢見不鮮,許多電臺、電視臺不僅開辟了專門的欄目介紹網絡和上網的有關知識,而且紛紛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并在網上進行直播[1]。這一切,是否意味著傳統媒體對網絡的讓步?傳統媒體的發展空間是否正被網絡所蠶食?傳統媒體是否正在失去它的廣大受眾?
作為一名從事播音工作二十多余年并將之視為終生事業的播音員,這些疑問不時引起我的沉思。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網絡的時代,那么在網絡時代,我們的廣播事業應如何發展,我們的播音員該如何應對呢?
一、廣播事業的發展現狀
廣播曾經是許多人了解國家大事、關注世界形勢的主要途徑,曾一度被稱為“第一媒體”,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達到其發展的巔峰。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廣播一度逐步從強勢媒體轉變為弱勢媒體。
電視的迅速普及給廣播行業帶來猛烈的沖擊,更為直觀、生動的電視節目使許多人從收聽收音機轉向看電視。在一段時間里,廣播聽眾人數驟減。正是激勵競爭和嚴峻的挑戰,激發了廣播工作者的創造力和積極性。技術的迅速提高,欄目的不斷創新,市廣播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飛速發展[2]。如今,廣播已不再是簡單的新聞播報。時代的變遷賦予了廣播事業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更加豐富的內涵。各種專業臺如:經濟臺、信息臺、交通臺、音樂臺、娛樂臺層出不窮,節目形式也由過去單一的播音員“一言堂”向播音主持、聽眾參與、專家咨詢、嘉賓客串等多種形式轉變。廣播與市政部門、交通部門、電信部門以及企業的成功合作都使其不再僅僅是你說我聽這種單調的模式,而是真正參與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人們服務。如今,通過廣播可以進行人才招聘、房屋租賃、失物招領、求醫問藥、情感咨詢等等一系列活動。而各類聽眾參與的新聞熱線、點播熱線和競猜熱線的開通加上聽眾與主持人的微博互動,更是極大地增強了廣播的開放性,互動性、娛樂性和趣味性[3]。
正是這一切,使廣播行業擁有了一個穩定的、人數眾多的聽眾群。同時,在幾十年的建設中,我們在全國逐步建立起了一個擁有優秀是采、編、播隊伍的廣播體系。這些,無疑都是廣播事業繼續發展的有力保證。
二、互聯網帶給廣播的新機遇
從內容和形式上看,互聯網的信息量遠大于其他的傳統媒體,信息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與廣播單純的音頻信號不同,互聯網包含了文字、圖片、動畫、音頻和視頻等多種信息形式。通過與互聯網的結合,既可以擴大電臺的信息量,又可以拓展其表現形式,使之更生動直觀。例如:如果將英語空中教學節目、醫療咨詢等節目在網上播出,輔以文字或圖片說明,甚至提供網上測試和考察,都能加強教學和咨詢的效果。另外,聽眾還可以將節目的文字或者音頻資料下載,長期保存。
在網絡時代,人們不僅從廣播電視等媒體上獲取信息,互聯網也是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來源。電臺應該更好地利用互聯網使其有效的相互結合,相互補充,這樣既能避免部分受眾轉向互聯網等其他媒體,也能擴大知名度,提高節目的收聽率。從另一個角度看,還能增加電臺的廣告效應和收入。
網絡時代的到來為廣播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廣播電臺和網絡的結合勢在必得,這需要技術準備,更需要廣播工作者心理上的認同。應該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廣播新聞與網絡新聞
一直以來,廣播事業被稱為黨的喉舌,承擔著向廣大群眾及時傳達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重大方針,發布重大社會新聞和消息的任務。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廣播新聞的權威性、公正性、準確性和可靠性早已深入人心。從目前網絡的管理和運行情況看,廣播新聞是網絡新聞所無法替代的。
現在,廣播電視的發展與網絡的合作給我們提供了更廣闊的前景,也帶來了越來越激烈的多元化競爭市場,同時廣播新聞遇到了網絡新聞這一新的傳播手段的挑戰。網絡新聞的出現不可避免的會對廣播電視帶來一定的沖擊,如何面對今天的信息時代,首先,我們應該找準廣播新聞人在多元化競爭市場中的位置。其次,應該明確自己的任務,正確發揮導向作用,提高自己的宣傳水平,加強管理,做到宏觀能管住,微觀要搞活。講究宣傳藝術,做到重點突出,關注熱點,聚集焦點,找準亮點,把廣播新聞節目做深、做新、做活、做精,增強新聞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讓廣播新聞插上網絡的翅膀,使之有一個更好的空間,在網絡上樹起廣播新聞人的新形象。
(二)網絡時代的播音員
身處網絡時代是我們的幸運,但同時,網絡媒體的崛起對包括廣播在內的傳統媒體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也給我們帶來了強烈的危機感。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網絡已經不可避免地滲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今天作為一個播音員、主持人,要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不從網上獲取信息是一種滯后,這不僅是信息的滯后,更是觀念的滯后。
一個優秀的播音工作者,面對挑戰的態度應該是坦然接受。身處網絡時代,播音員應該勇于接受這一新生事物,努力學習適應網絡時代對播音工作者的要求,從網絡的信息海洋中吸取知識和營養,盡最大可能掌握多方面信息,更好地為受眾服務。無論是消極會比還是盲目樂觀,都是不可取的。
綜上所述,網絡時代的到來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無論對于廣播事業,還是播音員個人,只有充分適應這個時代,早日插上網絡的翅膀,才不會被淘汰,才能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紅.傳統媒體在網絡時代的生存之道[J].網絡時代,2006(5).
[2]楊廣.有聲語言藝術[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5.
[3]江源.多形式并用,以受眾參與度提高廣播收聽率[J].聲之媒,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