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鄭汴一體化是中原城市群建設的重要環節,鄭州和開封的區域產業優化能夠推動兩個城市之間資源優化,促進中原城市群向縱深發展。但鄭汴一體化的過程中依然存在產業低級化程度明顯和高級化推動力量不足等問題。因此,試圖從金融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和高級化的角度,通過放開中小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限制,促進金融深化和自由化來為鄭汴一體化的產業優化和聚集提供金融支持,促進鄭汴一體化的區域產業優化。
關鍵詞:鄭汴一體化;區域產業優化;金融自由化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673-291X(2012)14-0068-02
引言
世界銀行《2009年世界發展報告:重塑世界經濟地理》認為,經濟發展是一個要素在不同的地區間集聚的過程,城市的增長提高了密度,工人和企業向高密度區的遷移縮短了距離;為實現快速和共享的增長,政府必須促進城市和經濟的一體化,促進城市化的發展;區域的經濟整合能夠對經濟不發達地區帶來益處。
隨著中國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各個地區內部的經濟一體化速度、范圍和深度開始加速,為了加快中原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中原經濟區在其區域內部推進經濟一體化,促進勞動力、資本和技術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鄭汴一體化由河南大學耿明齋于2004年提出,[1] 隨后進入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2006年,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正式開始實施,鄭汴一體化開始從理論研討進入到實施階段。經過2006—2011年五年實踐,無論從交通基礎設施,還是從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上來看,鄭汴一體化給鄭州和開封經濟發展帶來了積極的效果,為未來鄭州和開封的真正一體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在鄭汴一體化的過程中,存在著產業結構依然比較落后、第一產業的人口比重相對較高、人口流動向二三產業的集中度不高、二三產業內部的高級化程度不夠、產業集聚帶來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應不顯著等問題。
一、文獻綜述
陳柳欽(2005)認為,區域間的產業優化是在群內城市之間緊密的產業聯系中各城市在相同或相近產業鏈上展開分工合作或在不同產業鏈上進行錯位發展,對產業資源協同利用,從而提高產業相對競爭力,充分利用群內城市之間的比較優勢,進行資源共享,優化配置產業資源,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城市群的經濟功能。
鄭汴一體化屬于中原城市群內的一個子研究領域,相對而言,研究的狀況比較零散和系統性不足。李小改、沙爽(2007)針對開封和鄭州的經濟發展狀況和差異進行對比,指出開封可以在鄭汴一體化的基礎上突出自身在文化教育、農產品和房地產價格方面的優勢,來和鄭州進行錯位配合發展。王旭升(2007)認為,中原城市群建設應率先推進鄭汴核心區一體化發展。并通過對鄭汴核心區自然條件、產業發展狀況的分析,指出鄭汴一體化的發展應該在產業規劃上進行多方面的協調,根據中原城市群的區域定位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劃和發展。賀鵬飛、孟慶香等(2009)從鄭汴一體化的土地規劃入手,將鄭汴一體化規劃中的土地用途進行細分,根據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特點和產業發展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土地規劃,從而達到土地的優化利用。
綜上,因為鄭汴一體化的規劃實施僅僅只有五年時間,上述文獻主要以鄭州和開封之間的區域經濟形態和產業差異化分工上入手,針對鄭汴一體化的發展框架進行土地和產業發展布局上的規劃性的政策研究,對于鄭汴一體化進行當中,產業發展的動態優化研究和金融促進方面的研究則比較少。
二、 鄭汴一體化的區域產業發展狀況分析
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和產業集中度水平整體上相對于經濟發達地區而言比較落后,在反映區域總體經濟實力的指標GDP總量上,2006年中原城市群僅相當于長三角城市群的13.82%,相當于三大城市群平均水平的21.2%;在反映工業化發展程度的指標工業總產值上,中原城市群僅相當于長三角城市群的20.84%,相當于三大城市群平均水平的28.24%。在反映城市群產業集群規模的指標百億元產業集群數量上,中原城市群僅相當于長三角城市群的14.58%,相當于三大城市群平均水平的21.21%;在反映區域對外經濟實力的指標外貿出口總額上,中原城市群僅相當于珠三角城市群的1.44%,相當于三大城市群平均水平的1.94%。
2006年,鄭州在鄭汴一體化的開局之年,其GDP總量為2 013.48億元,第一產業占比為3.8%,第二產業占比為53.32%,第三產業占比為42.98%,產業結構是“三、二、一”。第二產業內部紡織、食品加工業所占比重占到40%左右,產業內部高級化程度不夠,是一種低技術低附加值的工業結構。第三產業內部以商貿流通、批發、餐飲等服務業為主,高技術高附加值的金融法律咨詢技術服務行業所占比重相對較低。開封在2006年的GDP總量為113.33億元,第一產業占比為6.81%,第二產業占比為43.44%,第三產業占比為49.75%,產業結構同樣是“三、二、一”。第一產業所占比重要高于鄭州,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低于鄭州。開封的勞動力人口結構分布中第一產業所占比重達到了18%,第三產業中旅游業和文化教育在其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鄭汴一體化還包括了鄭州和開封之間中牟縣。中牟縣的經濟形態中第一產業所占的比重在2005年年底接近27%,1/4以上的產值來自農業,農業從業人員在從業人口所占比重達到了75%。
自2006年鄭汴一體化實施以來,鄭州和開封的產業結構調整速度開始加快。第一產業的比重下降輕微,由2006年的3.8%下降為2009年的3.1%,進而變為2010年的3.08%。第一產業內部開始由傳統的農業向現代化的直接服務都市周邊的特色蔬菜、花卉種植等產業化、標準化方向轉變。第三產業的比重基本穩定,2006年為42.98% ,2009年為42.9%,2010年為40.7%。第二產業保持穩中有升,從53.31%上升為2009年的53.92%,2010年為56.2%,內部的結構發生了變化,汽車、電子制造等現代制造業的比重上升,第三產業中金融業和房地產業比重上升。倉儲業比重穩中有升,產業結構中高級化的程度有所上升。開封的第三產業比重上升較多,主要是旅游業的比重上升。鄭州和開封的兩地融城效應開始顯現,鄭州每年去開封旅游的人數逐年上升,抬升了開封的旅游業比重。鄭州和開封的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相互配合效應比較明顯,表現為鄭州的高校和開封高校之間的合作增多,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在校人數、教師人數、文教投入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為鄭汴一體化中產業升級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基礎。
總體而言,鄭汴一體化在實施的五年來,主導產業發展思路清晰,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加快,在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上比較順利,產業內部升級改造上也有所改觀,但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相對長三角、廣東等發達地區依然相對落后,金融業的發展相對滯后,中小企業創辦資金受限、產業投融資的限制比較明顯,這對于產業內部的升級改造和中小企業的創辦經營是一定的阻礙因素。
三、 鄭汴一體化的金融發展狀況
目前,中原經濟區的金融行業主要集中在鄭州,鄭州在區域金融的發展方面仍然有較大的空間,鄭州商品交易所已經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小麥和棉花價格的重要指標,交易的商品品種也在不斷的擴大,銀行的開戶數和分支銀行家數和中小銀行的數量都居中原經濟區的首位,河南唯一一家總部在河南的證券公司——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就設立在鄭州,而其他證券公司分支機構和證券營業部的數量鄭州擁有著對比開封的優勢地位。
世界金融和經濟發展史已經證明,金融自由化和深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帶來金融的不穩定,卻能夠通過促進資本的流動帶來資源的優化,尤其中小銀行如村鎮銀行、城商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保險公司、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的發展能夠促進產業間和產業內的資源優化,使得中小企業和創新型企業能夠更好地進行融資和企業管理升級,對于正在進行區域產業優化的鄭汴一體化而言,其促進作用相當顯著。從目前鄭汴一體化的金融深度指標:金融資產存量與國民收入之比來看相對較低,政策上對中小銀行的政策限制依然比較明顯,金融企業在稅收優惠、金融企業創辦和資金支持上相對不足,2011年度市財政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僅由3 000萬元增加到5 000萬元,這顯然對于急需資金進行創業的企業而言是不夠的。
本文主張在金融企業的政策上給予一定傾斜,對于投融資企業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政策優惠,促進金融的領先發展,在有效監管的前提下,促進中小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使得中小企業的信貸融資難題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緩解,為鄭汴一體化乃至中原城市群中的產業集聚、升級以及中小企業的創辦提供資金結算、融資支持、企業上市經營信息管理等相關服務,集合各方的資源,給高新企業創辦、產業集聚和升級提供資金積累和管理支持,實現鄭汴一體化的區域產業優化發展。
結語
鄭汴一體化不僅順應了未來城市群發展的趨勢,更重要的是順應了中國整體經濟轉型和大趨勢,使得無論是中原城市群還是鄭汴一體化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產業提升和優化的前景良好。鄭汴一體化的發展應該積極的順應這種趨勢,通過金融業的領先發展,更好地促進自身的產業優化和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耿明齋,王亞明.中原城市群如何隆起[N/OL]河南日報·理論與研究,http://oldepaper.dahe.cn/papers/hnrb/200404/16/71481/71482.html.
[2] 姚士謀.中國城市群[M].安徽: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
[3] 王永鋒,高建華,張智先.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與創新能力協調發展研究[J].城市問題,2007,(4).
[4] 陳柳欽.產業發展:城市化的動力[J].經濟前沿,2005,(5).
[5] 王旭升.中部崛起背景下的鄭汴一體化發展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7,(6).
[6] 李小改,沙爽.從鄭汴一體化看開封的發展優勢與前景[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7,(10).
[7] 賀鵬飛,孟慶香,張敏,馬鵬飛.鄭汴一體劃區域內的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2).
[8] The 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9:Reshaping Economic Geography[Z].The World Bank,2009.
[9] 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河南省統計局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10] 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河南省統計局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7.
[11] 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河南省統計局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
[12] 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河南省統計局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
[13] 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河南省統計局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
[14] 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河南省統計局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Study on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optimization of Zheng Bian integration
TIAN Xing-xing 1,HOU He-xin 2
(1.Finance and economy college,Yunnan finance and econom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1,China;
2.Finance college, Yunnan finance and econom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1,China)
Abstract: Zheng Bian integr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entral Henan urban agglomeration, Zhengzhou and Kaifeng area of industrial optim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resources to drive between the two citie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agglomeration in depth. Zheng Bian still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driving force of low degree of visible and high enough, and so on. Therefore, trying to angl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advanced through release restriction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banks and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romote financial deepening and liberalization as Zheng Bian industrial optimization of integration and aggregation to provide financial support, Zheng Bian optimization of region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
Key words: Zheng Bian integration; regional industrial optimization;finance free[責任編輯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