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書院是我國古代檔案收藏、管理和利用的重要載體之一。古代書院在檔案的管理內容、管理分類和管理制度上,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與風格,值得借鑒。
關鍵詞:古代書院;檔案管理;借鑒
中圖分類號:G649.29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4-0194-02
書院是我國古代一種頗具特色的獨有文化場所,承載著收集典藏、傳遞文明的重要功能。探究古代書院檔案的管理內容、管理分類和管理制度,有助于了解其形成歷史及發展過程,為現階段關于古代書院檔案資料的科學研究與開發利用提供思考借鑒。
一、古代書院檔案管理的主要內容
在探討古代書院檔案管理的具體內容之前,有必要首先明確一下我國古代關于“書院”和“檔案”這兩個稱謂的基本含義。按照宋代學者王應麟在其著作《玉?!分小霸赫?,垣也”的解釋,除了承擔教學育人的說教功能之外,書院與書籍有著如漆似膠的緊密關聯,書院一般多是優秀典籍的收藏之地;“檔案”在商代稱之為“冊”,秦漢稱做“典籍”,三國魏晉以后謂之“文書”、“案牘”、“簿書”等,清代以后稱之為“檔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國古代的圖書館、檔案館、文化館、博物館似乎是四位一體的,是沒有明顯區分界限的。因此,書院的檔案管理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對古典書籍、文獻進行收集、整理和運用的管理。
在書院檔案管理中,藏書的數量多寡通常是一項基本評判標準和日常管理工作內容。自秦漢至唐宋時期,書院的藏書逐步邁入了日益發展的狀態。古代的許多著名詩歌、詞賦等收藏于書院當中。比如宋明時期,理學大師們的經典著作、語錄講義、文辭注疏等重要文獻都成為書院競相收錄的對象;明代時無錫東林書院的典藏古書,多是經世濟國、明理致用之學,為文人學士所器重敬仰;明代四大書院之一的應天府書院,則在其成立時就“建學舍百五十間,聚書千卷”,顯示了超強的古典文獻收藏能力;清代由于在學術上“重樸學、重經史”,因此書院在圖書文獻上廣搜奇本、比勘眾家,承擔了大量的文獻資料收集管理工作,這個時期的書院藏書事業,超過了任何以往一個朝代,書院檔案管理的工作任務自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推崇。
二、古代書院檔案管理的主要分類
在古代書院檔案管理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其先后形成了“結繩刻契”、“甲骨檔案”、“金文檔案”、“縑帛檔案”、“石刻檔案”、“志書檔案”、“紙質檔案”等多種檔案分類形式。
結繩刻契是在古代文字產生以前,勞動人民采用“結繩”和“刻契”的原始方法,記錄社會實踐活動中的具體事物和過程,具有記憶、備忘和憑證的原始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結繩刻契可謂是我國檔案的萌芽和前身,意義重大。
甲骨檔案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依據特殊材料制成的文獻紀錄,年代久遠且數量龐大,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較為系統化的官府文書紀錄,從世界范圍內看也是獨一無二的。這種文獻檔案在歷代書院盡管收藏不多,但作為先民留給后世的寶貴檔案文字材料而言,意義非同尋常。
金文檔案的稱謂來自于漢字“金”字。由于我國古代先民起初將金屬統稱為“金”,因此將刻于青銅器之上的文字便通常稱為“金文”,形成了這種特殊的記事方式。遠在商朝時期,我國就出現了刻于青銅器上的文獻資料,到了青銅器進入極盛發展時期,這種記錄方式逐漸演變成一種具有書史性質的珍貴歷史檔案。在歷代的書院中,金文檔案的收集數量是比較多的,成為人們研究古代文化活動和日常生活場景的重要參考依據。
縑帛檔案是采用絲綢制成的一種文獻記載方式。由于中國是絲綢的故鄉,隨著絲織業的發展,人們采用縑帛作為文字的書寫材料,其質地堅韌綿柔,易于攜帶保管,因此多用于抄寫經典或繪制輿圖。在封建社會,朝廷的許多重要文書都采用縑帛書寫,比如清代在頒授文武官員的誥命時就大量使用了這種文書撰寫方式。在歷代書院收集的典藏中,不乏見到這種縑帛檔案的形式,它也是對我國皇族權貴和士紳階層生活的客觀記錄。
石刻檔案在中國傳統檔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先秦時期,我國古代先民便采用石材作為記事的一種基本材料,形成了早期的檔案記載。至秦代時,石刻檔案應用日漸廣泛,不但數量種類大增,而且記錄的內容豐富翔實,甚至皇室國戚都將刻石作為發布國家政策、記載典禮盛事最好的一種傳世材料。中國古代人們之所以將石刻作為一種檔案記錄的重要形式,一方面是由于石刻的取材和鐫刻比較自然容易,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刻石檔案保存年代較為久遠,難于遷移,具有較強的生命力。石刻檔案的出現,開創了我國古代檔案記載的新方式,這不但是我國古代檔案史上的重大創新,也在世界檔案史上堪稱為重大奇跡。在古代書院中,經常收藏有多姿多彩的石刻檔案遺存,比如湖南長沙岳麓書院就收藏有唐代著名大書法家李琶題撰的“麓山寺碑”(亦稱“李北海碑”),該碑言辭華美,字體遒勁、刻工精湛,是我國古代書院所珍藏石刻檔案的經典代表之作。
志書檔案是由古代書院編撰反映書院管理運行的綜合性檔案史料匯編。我國古代書院編寫的書院檔案數量繁多,種類一般包括書院志、書院章程、課藝、書田志等。比如在明弘治八年(1495),王恕之子王承裕因病回歸故里,將三原縣北城普照寺廢院建成“弘道書院”,此書院隨之成為陜西最為著名的書院之一。現存最早的古代書院志書檔案就是由來時熙于明朝弘治年間編撰的《弘道書院志》(世人慣稱為“弘道書院本”),該志書檔案目前在上海圖書館保存。
紙質檔案是我國檔案存儲的主要載體。自紙張發明之后,古代書院開始注重對紙質檔案進行必要收藏,并且逐漸形成核心的收藏形式,容量規模很大。
三、古代書院檔案管理的主要制度
在長久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古代書院在檔案收集、整理和應用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但配備了專人的檔案管理制度,而且建立了規范的檔案應用制度。
在專人管理方面,我國古代書院多有一些嘗試。比如南宋時期,著名理學家朱熹在主持白鹿洞書院事務時,就設有稱之為“管干”的人員對藏書和文檔進行專門管理。為了有效做好藏書整理與檔案管理工作,該書院還制訂了一套細致精密的日常管理制度,以便于書院順利完成對藏書和檔案規模較大的整理、校勘、厘清、編目等工作。又如宋代的岳麓書院也專設有“監院”職位,主要負責管理藏書和檔案,還配備有專門人員負責典籍和檔案的購買、抄錄、分類、編目、清理、修補等工作。值得說明的是,我國古代書院的典籍和檔案管理人員的從業素質和業務水平是深得贊賞的,他們一般都受到過良好的業務培訓,掌握有豐富的目錄學知識和高深的文化修養,在典籍和檔案搜集、整理、編目、抄錄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檔案應用方面,我國的古代書院也是頗有建樹的。例如,岳麓書院的藏書和文獻極為豐富,因此其規定入讀學生要充分利用這個優勢,通過閱讀傳統典籍和查閱經典文獻,達到“通曉時務物理,參讀古文詩賦”的效果。又如,清代四川彭縣九峰書院收集了包括《四書五經》、《周易折中》、《論孟疑義》等大量傳統典籍,為前去訪學的文人學者提供了較佳的交流場所。到了近代,隨著西學東漸的逐步興起,為適應社會整體變革,很多書院采取了更新文獻收集內容的舉措,比如由洋務派代表張之洞在湖北武昌建立的兩湖書院,就強調“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不但收藏了經、史、文、哲等傳統中國古代典籍,而且收藏了數、理、兵、工等現代自然科學文獻。為了充分利用收集的檔案文獻,許多書院對于收藏的書籍和文獻都要進行一定的分析甄別,特別是對于那些星相、巫醫等書籍文獻,都明確并不在書院檔案的收集整理范圍之內。另外,書院的典藏文獻并非單純追求龐大的數量累積,其誠如安徽黃山仙源書院編撰的《藏書目錄初編序》中提及的“藏書真實作用,非徒欲汗牛充棟,萬軸琳瑯?!边@也從客觀上這個說明了我國古代書院在注重典籍檔案收藏的同時,也特別強調對其不斷進行重新開發和挖掘利用的思維意識。
參考文獻:
[1] 丁文平.簡論書院對我國古代學術文化發展的貢獻[J].株洲教育學院學報,1998,(3):24-28.
[2] 彭定國.中國書院檔案的形成與發展[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2,(5):116-119.
[3] 黎新軍.南宋書院檔案舉隅:以朱熹為中心[J].檔案學研究,2008,(5):6-8.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and reference of ancient academies in our country
YAN Chun-hua 1,LONG Meng-qing 2
(1.Ea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China;
2.CPC committee office,headmaster office, 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China)
Abstract: Academy collection, management and use of archives in ancient China is an important one. Ancient Academy in archival management of content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m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 is worth learning.
Key words: ancient academies; archives management;reference
[責任編輯 高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