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9年國家出臺了高職教育發展規劃,提出了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本文從高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出發,剖析了目前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的問題,提出了構建課程體系的新思路。
【關鍵詞】高職教育 會計專業 課程體系 職業能力
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蓬勃發展,已經成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主力軍。但是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習慣把它與普通高等院校等同起來,以至于培養出來的學生既不具備從事科研的能力,也沒有實際操作的本領,很難適應社會。因此,國家在2010年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
一、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
在此基礎上,高職院校制定了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面向基層機關、企事業單位,適應管理、服務及經營第一線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備本專業領域方向的技術知識,具有較強的財務核算、財務管理及財務審計等職業技能,主要從事出納、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原則
(一)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現狀
盡管近年來高職會計專業教育取得了較大發展,但是在課程體系的設置方面還是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課程體系還是按照慣有的模式,先理論,后實踐,沒有很好地將二者融合為一體,沒有真正體現教、學、做合一。
第二,盡管對課程體系設置進行了一些改革,但大多數仍然是在“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審計-會計綜合技能實訓”模式下的稍微變通,或者是在原有課程基礎上進行課程的分解,實質仍未跳出學科體系的范疇。
第三,課程的設置還是停留于教育者的局限思維,沒有走出去,沒有和企業聯手,沒有工學結合,無法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二)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課程設置原則
為實現高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就必須按照生產活動規律在職業領域中的發展,重新構建一套完備的課程體系。
1.以企業的需求為宗旨。我國會計人才需求總量較大,尤其缺乏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從會計的市場需求狀況看,像財務總監類的高級會計人才需求量小且競爭激烈,不可能作為高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中層會計人才門檻高、培養周期長,目前也不可能作為高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因此,現階段高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只能定位于培養“做會計的人”即熟練掌握會計核算能力,并具有一定職業發展能力的崗位人才,所以高職會計專業在課程體系設置上應以培養第一線的高素質會計人才為目標。
2.以工作崗位為導向。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必須根據真實的會計工作過程來構建和開發。首先要確定就業職業崗位,調研企業崗位工作任務,歸納崗位工作過程,提煉典型工作行動領域,然后根據典型行動領域設置出相應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學習情境中體驗真實的工作過程。
3.以職業能力為核心。高職會計專業在課程體系上應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一是會計專業職業能力,指學生在會計崗位上進行會計操作的能力,即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會計報表、財務分析、財務管理、審計及電算化操作的能力;二是關聯職業能力,即為了更好適應會計職業而應具備的一種能力,如人際溝通能力、電腦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課程開設應將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相結合,增強職業適應性,更好地滿足企業的需要。
三、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國家高職教育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構建適應高技能人才培養要求的評價體系,完善以學習能力、職業能力及綜合素質為核心的評價內容,使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協調發展。因此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構建。
(一)基礎素質課程
首先高職會計專業應從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素質、人文素質和身心素質方面進行課程構建。
1.文化素質基礎課程。文化素質基礎課程是培養學生具有愛國精神,遵紀守法,健康向上的課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大學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
2.職業素質基礎課程。職業素質課程是培養學生高度的職業責任心,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認真的工作態度,主要設置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經濟法概論、企業會計制度設計等課程。
(二)職業技能課程
該類課程是培養學生具備本專業領域方向的技術知識,具有較強的財務核算、財務管理及財務審計等職業技能的課程。
職業技能課程是高職會計專業的核心及主干課程。應在市場調研及對畢業生的跟蹤回訪的基礎上,開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會計職業技能課程體系。在開發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時,首先分析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的職業范圍,確定會計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崗位群;其次根據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和工作職責,參照會計職業資格標準,確定典型工作任務;然后提煉典型工作任務,確定行動領域,結合高職會計教學的特點,開發并不斷完善會計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我校商學院的專家、教師深入企業,深入會計工作實際,會同會計行業專家,對會計職業崗位工作任務進行具體分析,根據會計的職業范圍和崗位群,構建了工作過程系統化專業課程體系,涵蓋了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審計三大職業領域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包括會計核算方法、出納業務核算、往來結算業務核算、供銷業務核算、融資業務核算、投資業務核算、成本費用核算、涉稅業務核算、股東權益核算、會計報表編制、財務管理活動、會計電算化、審計業務核算、行特業務核算等十四門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
(三)能力拓展課程
該類課程是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適應自身個性發展和社會人才需求變化的能力。
1.文化拓展課程:會計本身就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會計專業的學生進入社會后勢必要參與經濟管理,要善于與人進行溝通協調,要具備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因此需開設公共關系、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統計、應用文寫作等課程,可以以選修課的形式設置。
2.職業拓展課程。高職學生進入社會既要具備實際的職業操作能力,同時又具備實際的生存能力,能將知識和能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因此必須設置將學校與社會有機結合起來的會計仿真實訓、會計頂崗實習、綜合實習課程。
四、結束語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高職教育任重而道遠,高職會計專業更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實現高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好的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牛全峰,牟應華.談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設置[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8).
[2]劉萍.關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的思考[J].職業技術研究,2010(1).
[3]姜大源.關于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5).
作者簡介:蔡小平(1974-),湖北黃岡人,長治學院外語系助教,研究方向: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