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不斷完善和改進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利率定價能力的指導,引導法人金融機構貫徹落實好央行利率政策,完善定價機制建設,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根據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下發的《云南省法人金融機構利率定價機制建設評估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要求,西山支行按照評估程序,對西山區農村信用聯社利率定價機制建設工作進行了評估。通過對信用社六大項目,17個指標的綜合測評,結合日常監測情況,我支行認為,經過一定時間的貸款浮動利率定價的操作實踐,西山區聯社逐漸積累了利率定價的一些基本經驗,能在綜合考慮客戶經營水平、風險控制能力、目標利潤、市場等因素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貸款利率標準,能嚴格執行人民銀行制定的各項利率政策,穩健經營,促進了西山區農村信用社的良性發展。
一、西山區農村信用聯社貸款利率定價的現狀
經過幾年的工作實踐,西山聯社逐步建立起了自身的利率定價機制,并能不斷總結經驗,完善和豐富貸款利率定價制度。
(一)利率定價組織框架及制度建設情況
聯社作為一級法人,對西山轄區內9家農村信用社進行統一管理,所執行的貸款利率是在人民銀行基準利率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區域經濟發展現狀、資金組織成本、信貸風險水平、客戶群體類型、貸款資金投向、業務發展規劃、行業競爭等因素基礎上由聯社自主定價,統一實施。建立了利率定價管理的決策、執行和管理監督的組織體系,采取農信社信貸審查委員會——信貸業務部——基層社審貸小組——信貸員分級負責制,由信貸業務部提出貸款定價管理辦法及方案,經區聯社信貸審查委員會審核通過后,下發到各基層信用社,執行統一的貸款浮動利率。基層社審貸小組根據聯社信貸審批委員會的規定,對本社的貸款利率定價進行落實,超過授權范圍的報聯社信貸審批委員會審批后執行。當遇到人民銀行調整人民幣存貸款利率時,由信貸業務部根據利率調整幅度及時制定出新的貸款浮動利率,下發各基層社執行。
為滿足科學合理進行貸款定價的要求,西山區聯社逐步建立了相應的利率定價制度,對貸款定價提供支持服務。但在結合轄區經濟發展狀況,不斷完善符合自身實際的定價制度,建立利率定價的風險溢價測評體系、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制度、資本和財務約束制度等方面還需加強。
(二)貸款利率定價方法
西山區聯社人民幣貸款利率定價方法是采取“基準利率+浮動幅度”的方式,即在人民銀行規定的各期限基準利率基礎上,結合轄區內經濟發展狀況、人均收入水平及貸款需求情況,確定浮動幅度的利率定價方法。同時,在浮動利率的基礎上根據農村信用社特殊的組織結構,對入股社員及企業的貸款利率按入股金額的大小給予不同的優惠;根據風險控制的要求對風險較小的存單、存折質押的貸款以及抵押率較小的抵押貸款給予相應的利率優惠;針對農村信用社扶持“三農”的特點,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制定專門的貸款浮動利率,對農戶從事種養殖業、購買農機具、農用車等的貸款給予利率上的優惠扶持。
(三)目前利率定價情況
2010年10月以前,西山區農村信用聯社的貸款利率是依照人民銀行規定的基準利率,按貸款類型來定價的,按不同期限分為流動資金貸款、固定資產貸款、農戶消費貸款、農戶生產經營性貸款4個檔次。之后,西山區農村信用聯社結合自身實際,將原來按貸款類型定價,調整為按貸款期限進行定價,按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兩大類分5個檔次,除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外,其他所有貸款戶實行統一的浮動利率,貸款利率在人民銀行規定的基準利率的0.9倍~2.3倍之間浮動。在制定利率執行標準時,與昆明市范圍內其他三家城區農村信用社進行橫向比較,西山區聯社貸款利率水平與同地區農村信用社利率水平基本一致。
二、對西山區農村信用社利率定價的綜合評價
通過分析我們認為:經過一定時間的貸款浮動利率定價的操作實踐,西山區聯社逐漸積累了利率定價的一些基本經驗,能按四個基本標準來制定貸款浮動利率:
(一)成本與效用相平衡
農村信用社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風險自擔的獨立法人單位,必須考慮成本與效益的因素。貸款利息收入是農村信用社最主要的收入,這一因素要求了貸款的全部利息收入要在補償所有成本的基礎上,滿足收益需求。由于信用社大多面向農村,此類貸款的金額相對較小,貸款筆數較多,貸款管理的成本較高,且由于西山區農村信用社儲蓄存款占比較大,資金組織成本偏高,貸款利率執行標準高于基準利率。
(二)風險與利率相平衡
信貸業務存在的風險,對不同區域、不同時期、不同貸款對象的風險不盡相同。貸款利率的制定需要考慮涵蓋信用社金融活動的全部風險,實現風險程度和利率水平相一致。西山區聯社以農戶和中、小企業為主要客戶群體,這類客戶群信貸風險相對較高,在貸款利率定價時需要考慮一定的風險溢價來覆蓋風險。
(三)堅持服務于“三農”
農村信用社作為廣大農村居民的合作金融組織,具有金融扶持“三農”的職能和為信用社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義務。因此,西山區聯社在貸款利率定價時對種植業、養殖業、個體經營的流動資金貸款區別對待,確定不同的貸款利率,將服務“三農”發展作為金融支持的重點。
(四)兼顧短期經濟利益和信用社長遠發展
西山區聯社在貸款利率定價時兼顧了短期經濟利益和信用社的長遠發展,沒有因為追求利潤或吸引客戶脫離實際盲目提高、降低貸款利率。貸款利率定價根據成本、效益和風險配比原則,力爭實現貸款利率覆蓋經營管理貸款所付出的成本、承擔的風險和期望的資本回報,在有效管理貸款風險的前提下,實現利潤最大化。
三、存在問題及相關建議
通過分析我們認為,經過幾年實踐西山區農村信用聯社初步建立起了適合自身的利率定價機制,但由于自身條件限制和市場定位的特點,在利率定價機制的科學性和利率市場化的要求上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一)貸款定價組織框架及內控監督機制還不夠完善
西山區各基層社貸款利率的定價權集中在聯社,由于各基層社分布于西山區的山區、半山區、及城郊結合部,各社業務發展不均衡,采取統一定價,造成基層社和信貸員難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利率定價,報批造成了貸款審批流程耗時過長,容易造成客戶的流失或影響到客戶的利益。同時,聯社定價時缺少理事會的最后決策和稽核部門的事后監督,容易造成貸款利率控制過死或隨意性過大情況,不利于信用社的長期發展。
(二)貸款利率定價方法還比較粗放
在貸款利率定價時采用基準利率浮動方法來確定,自主定價能力還不高。各檔次貸款利率的變動均隨人民銀行利率調整而調整,市場因素考慮較少,不利于信用社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利率市場化的需求。
(三)缺少專門的利率定價崗位和人員
目前信用社缺乏熟悉利率定價的專業人員,也沒有設定專門的利率定價崗位或部門來跟蹤分析利率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與市場需求的匹配性。容易造成信貸資金成本測算不完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信用社貸款利率定價的準確性和效益性。
(四)按人民銀行規定信用社執行的人民幣貸款利率標準是在基準利率的0.9倍-2.3倍之間浮動,信用社采用的“基準利率+浮動幅度”的定價方式,容易導致利率定價彈性不足,減弱市場調節功能
(五)利率定價還需結合轄區經濟發展狀況,不斷完善符合自身實際的定價制度,建立健全利率定價的風險價格補償制度、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制度等相關制度體系,進一步規范利率定價機制
(六)利率定價電子化建設亟待加快
省聯社開發的信貸管理系統中雖設置了“貸款定價”菜單,但許多功能還不完善,實際工作中運用極少。信用社應加快利率定價系統建設,爭取盡快開發出統一、規范、操作性強的管理系統,提升利率定價信息化建設水平。
(七)目前,西山區農村信用社在利率定價中未運用Shibor
今后將結合農村信用社利率定價現狀,加強宣傳和引導,根據不同的信貸產品,逐步引入Shibor在定價中的實際操作,轉變農村信用社定價理念和定價習慣,逐步建立以Shibor為基準的產品定價體系,不斷完善農村信用社利率定價機制和市場風險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