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利率市場化始終都在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是伴隨著整體經濟改革發展的一個漸進過程??h域人民銀行在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及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利率進行監測工作中,繼續加大窗口指導力度,努力發揮信貸政策導向功能,提高信貸政策實施效果,關注銀行流動性、把握信貸進度和節奏,為地方經濟發展給予積極金融支持。在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利率監測工作中,筆者認為存在科學、規范、系統的利率定價制度未建立;金融機構在競爭性市場中自主定價權未得到充分發揮;資金供求關系導致雙向選擇權弱化;實際利率定價與產業扶持政策有差距等問題。筆者就以上問題談點意見和看法。
一、縣域人民銀行認真履職取得成效
2011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已經3次調整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此舉是為了促使貨幣政策盡快加速回歸常態化和正常化,進而抑制通脹預期,并使中長期存款接近正利率。利率市場化反映了宏觀調控的需要,并對市場價格的形成產生必要的影響。
在日常工作中,縣域人民銀行嚴格執行上級行關于利率報備和利率變動分析的工作要求,在利率調整時及時進行調查分析,掌握社會各界對利率調整的反映情況及時上報,不斷完善利率水平的監測分析工作。及時做好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各項貸款變化情況監測日報、周報、月報工作,在監測頻度加快情況下關注銀行流動性、把握信貸進度和節奏。繼續做好小額貸款公司納入利率報備體系工作,實時監測其利率浮動情況和貸款發放情況。按月及時準確向上級行上報各項利率報表,在銀行流動性趨緊情況下分析利率水平變動的情況特點及問題,監測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變化情況,實時掌握其貸款浮動變化情況,為上級行決策提供可信的依據。通過嚴格的日常監測,實時掌握情況,認真履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人民幣利率管理規定》賦予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應履行的職責。在實施對轄區內金融機構的利率管理;宣傳、及時轉發中國人民銀行有關利率文件;監督、檢查轄區內金融機構執行利率政策情況,及時向上級行報告轄區內利率政策執行情況方面認真履行了利率管理職責,并且取得成效。
二、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利率執行情況
以官渡農村合作銀行為例,該行目前實行的是“最優惠貸款利率定價法”,即以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各檔次貸款基準利率為基礎,結合各項貸款風險程度、目標利潤和經營策略等因素,在0.9~2.3倍浮動范圍內確定貸款利率。除政策性貸款、入股股東貸款和農戶種養業貸款執行優惠貸款利率外,其余貸款均執行上浮利率,目前平均上浮幅度約55%。遇優質客戶,根據客戶情況、貸款情況以及客戶信用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給予客戶優惠貸款利率。
從人民幣貸款浮動利率、人民幣貸款固定利率監測月報情況看,人民幣貸款固定利率中,6個月至1年的發生額占80%以上,浮動區間多在(1.3~1.5)、(1.5~2)的區間;人民幣貸款浮動利率主要集中在1年至3年,浮動區間多在(1.3~1.5)、(1.5~2)的區間。在信貸運行中積極優化信貸投向和結構,堅持支持“三農”、服務“三農”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市場定位,取得較好成效。
三、利率定價制度未建立,缺乏統一規范標準
目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根據貸款種類、貸款對象、方式、擔保物、信用記錄及貢獻度等因素,結合國家宏觀調控要求、產業政策、行業風險、產品市場等多方信息,對不同種類的客戶實行了差別化定價。但目前尚未建立科學、規范、系統的利率定價基礎信息系統,在實際操作中,主要依賴經驗判斷和信貸管理系統客戶信息記錄作為貸款利率定價的基礎和參考信息。利率定價中由于操作者政策水平、業務素質、業績考核等因素,存在隨意性和趨利性。企業信用等級評定高的、抵押擔保落實的、人員關系好點的可以少上浮點,否則就多上浮或不貸。例如農業中的種養殖業、環保節能產業、科技開發創新項目等,國家提倡大力扶持,體現在差別化利率定價中應該是執行基準利率和利率上浮幅度少上浮,實際執行情況主要是以抵押擔保落實、贏利性為首要考慮,差別化利率定價未得到較好體現。
四、自主定價權未得到充分發揮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關于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若干思考》一文中指出,利率市場化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利率作為非常重要的資金價格,應該在市場有效配置資源過程中起基礎性調節作用,實現資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斷優化。利率市場化的要點是體現金融機構在競爭性市場中的自主定價權。目前我國金融機構都是按照企業來運行的,反映金融企業自主經營權的一個重要環節正是其對自身產品和服務的自主定價權。實際工作中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雖然是一級法人,但在利率自主定價中還得受制于業務主管上級,利率自主定價權仍未得到充分發揮,仍然帶有一定行政管理色彩。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成本核算和盈虧點把握、隨行就市、利率風險定價評估方面,主動性和自主性相對薄弱。
五、供求關系導致雙向選擇權弱化
我國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不僅有其必要性,而且更具有緊迫性。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關于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若干思考》一文中指出,利率市場化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利率市場化的要點是體現金融機構在競爭性市場中的自主定價權,同時利率市場化也反映客戶有選擇權,反映了差異性、多樣性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供求關系以及金融企業對風險的判斷和定價。
目前,由于銀行流動性趨緊,資金供求關系表現為以供方說了算,客戶選擇銀行這句話就顯得蒼白無力,商業銀行才真正擁有“唯一”選擇權——選擇客戶。實際借貸活動中,申請貸款企業不能“貨比三家”,只能是一家銀行一家銀行的“告貸上門”,沒有選擇銀行的權力,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擁有“唯一”選擇權。資金供求關系中“求方”處于沒有選擇權、關系不對等的景況。一個真正健全完善的市場,供求雙方是可以議價的,不能議價的市場是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
六、實際利率定價與產業扶持政策有差距
近年來,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斷強調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繼續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強調信貸政策要注重加強與產業政策的協調和配合,充分體現分類指導、有扶有控,繼續加大對“三農”、保障性住房、科技創新、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利率作為經濟杠桿和貨幣政策工具之一,應該更好加強與產業政策的協調和配合,充分體現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在信貸運行中,利率定價與產業扶持政策有差距。仍舉以上例子,農業中的種養殖業、環保節能產業、科技開發創新項目、中小企業實體經濟等,國家提倡大力扶持,體現在差別化利率定價中應該是執行基準利率和利率上浮幅度少上浮,實際執行情況主要是以抵押擔保落實、贏利性為首要考慮。地方金融機構的企業性質,決定了盈利最大化是終極目標。占有市場份額、爭搶大企業大客戶、業績考核、偏好發放大額貸款不愿意發放小額貸款,大企業大項目貸款利率上浮幅度有時比小企業還低。差別化利率定價未得到較好體現。這個問題應引起關注。在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中,要盡快建立完善科學、規范、系統的利率定價制度,要加強指導和引導地方金融機構在利率定價時,注重加強與產業政策的協調和配合。發揮好金融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