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下一代互聯網“十二五”發展建設的意見》中提出的2013年“制定大規模公眾網絡由IPv4向IPv6 平滑演進過渡方案”,并在2015年“實現IPv4 和IPv6主流業務互通”的目標,近日,IPv6過渡技術國際測試大會在北京召開。
本次大會由CNGI專家委主辦,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清華大學及天地互連公司聯合承辦,共計39家單位的61款各類設備參加測試,其中包括路由交換設備、網關設備、接入服務器等,而且在搭建的測試驗證環境中還包括了認證鑒權系統、DNS系統、網絡管理系統、DHCP服務器、計費系統、安全設備等。
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專家委主任、院士鄔賀銓指出:“如何有效解決IPv4與IPv6的互通,是部署下一代互聯網取得成功的關鍵,也是網絡演進面臨的最大挑戰。”
參加本次測試的過渡技術、標準和方案包括多種隧道和翻譯技術,采用的終端操作系統包括Windows 7和Windows 8、Linux、Android 4.1.1、iOS 6.0等。從測試情況來看,關注過渡技術的國內外企業數量顯著增加,過渡設備的產業化程度明顯提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的過渡路線逐步明晰,設備制造商對過渡技術的支持開始聚焦。鄔賀銓表示,這次測試為IPv4向IPv6的過渡和互通增進了共識,增強了信心。
“現階段,過渡設備的性能和穩定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不同廠商設備之間的互通還需要驗證。本次測試大會的舉辦為‘十二五’期間IPv6全面商用部署奠定了必要的技術和產品基礎。”同時,鄔賀銓對此也充滿信心,“近幾年,IPv6標準化和過渡技術都實現了重大突破,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解決方案在現網中已經得到一系列的部署并得到很好的驗證,我國也在該領域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方案;在產品化方面,主流設備制造商的研發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一些過渡產品也在運營商的現網中得到了驗證和測試,這些都為網絡的平穩過渡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