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針對高職院校在陶瓷裝飾課程中大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出現的弊端,提出采用項目教學法將會提高教學效果,并列舉項目教學在陶瓷裝飾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同時對項目教學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論述,分析。
關鍵詞 陶瓷裝飾 項目教學 實施應用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陶瓷裝飾課程特點及現狀
陶瓷裝飾課程是陶瓷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崗位核心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具有很強的工藝性和實踐性。學好這門課程,除了要求學生具備圖案、中國畫、陶瓷造型基礎、陶瓷裝飾基礎等專業基礎知識以外,還要具備美學、市場營銷學等綜合性知識。目前,在陶瓷裝飾課程的實際教學中,理論學時較多,實踐學時較少,使學生缺乏相應的實際訓練,導致所學知識得不到鞏固和加強,也使得學生除了專業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得不到提升,因而實現不了技能的全面發展。基于這種情況,我們試驗性地在陶瓷裝飾課程的實際教學中引入項目式教學,進一步注重實踐教學,這樣能夠加強學生思維能力訓練及動手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 引入項目式教學的必要性
2.1 項目教學法的內涵
所謂項目教學法,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獨立處理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從資料的收集、項目方案的設計與具體實施,到項目的完成,都由學生具體負責,并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把握每一個環節的基本要求和整個項目的重點、難點。因此,“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它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的教學模式,創造了一種以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
2.2 在陶瓷裝飾課程中引入項目式教學的優勢
傳統的陶瓷裝飾課程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教師在課堂上不停地進行講解、示范,甚至大部分作業都是教師幫助,給予完成;而項目式教學則由學生為中心,以“項目”為中心,是學生參與并完成整個項目的全過程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陶瓷裝飾課程教學模式,過于強調理論的教學學時,忽視了實踐技能操作的學時,學生沒有足夠的課時來熟練技能操作;過于強調了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學生普遍對其興趣不高,疏于認真聽講,時而心不在焉。因而,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需求的知識能力結構要求就有了較大差距。
項目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學理念,并將之真正落到實處。在項目教學模式下,教師主要起建議、指導和協助的作用,學生則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交流能夠進一步增加,學生學習主動性會明顯增強;同時通過大量的練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
3 項目式教學在陶瓷裝飾課程中的應用
根據項目式教學的具體要求,我們分別在陶瓷裝飾——彩繪、均陶堆花、陶刻課程的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運用項目式教學開展了教學實踐。現以“陶瓷裝飾——彩繪”課程為例進行說明。
筆者任教陶藝裝飾092班的彩繪課程,在課堂上首先簡單介紹了該課程總學時為190課時,分釉上彩繪、釉下彩繪兩個項目;接著給同學們介紹了各自的淵源發展、藝術形式和特點、材料與工藝的發展狀況等。在教學的過程中每個項目按六個教學模塊進行實施。
第一模塊:陶瓷產區考察。
組織學生到各大陶瓷產區進行考察,讓學生了解不同陶瓷產區最近的產品和工藝特點,汲取優點,補充自己的不足。在考察的過程中,我們主要去了景德鎮陶瓷產區、宜興陶瓷產區。由于景德鎮陶瓷產區產品主要以裝飾為主的,符合我們的課程需要。進入陶瓷產區,我們首先了解了當地的文化生活;其次考察了生產企業和研究所。進入企業,我們主要了解了陶瓷產品最近的生產狀況、工藝要求、裝飾手法以及產品的銷售情況等,以此來了解目前的市場需求,了解整個產品的工藝流程,使我們設計的產品更加符合市場需求;考察研究所,主要是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以后的研究目標,對未來市場的預測等,對學生的設計有指導性的價值;再次,我們考察了景德鎮陶瓷博物館和景德鎮陶瓷學院。進入博物館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陶瓷產品的歷史,使同學們在設計的時候能汲取傳統陶瓷的精華。考察學校主要是讓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交流。
考察結束后,同學們根據要求,對收集的資料認真總結,反復比較,進行了集中討論,大家在討論中興致很高,紛紛提出了自己見解,人人論新意,個個比見解。大家都深深地體會到項目式教學的新穎獨特,無不樂在其中。
第二模塊:作品臨摹制作。
學生通過考察,對彩繪裝飾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和了解,接下來的是學生進行作品臨摹制作。在臨摹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掌握工具性能及使用方法,熟悉調合劑性能,掌握彩繪的工藝流程和技法要點。
第三模塊:根據造型進行紋樣設計。
通過臨摹,學生基本上熟悉了彩繪的工藝流程,掌握了技法要點。接下來的是根據陶瓷載體(造型)進行紋樣設計。在設計的時候要求同學們集合外出考察的內容以畫草圖為主,在畫草圖的過程中掌握陶瓷造型形態須符合材料性能、使用功能、審美習慣和技術因素以及經濟因素等法則。而裝飾是依附于造型的一種設計形式,同樣受材料性能、使用功能、審美習慣和技術因素以及經濟因素等條件的制約。陶瓷裝飾作為陶瓷設計過程的一部分,必須與材料、工藝、造型、功能、審美等因素相互協調和統一于陶瓷造型中。此模塊要求同學們以畫大量的草圖為主,并在大量的草圖中篩選符合造型且新穎獨特的裝飾紋樣采用手繪或電腦制作成正稿。
第四模塊:根據設計的紋樣進行作品制作。
紋樣設計出來,接下來的是要進行作品制作。同學們通過作品制作來衡量自己是否能準確表達設計圖稿,是否能合理處理裝飾紋樣與造型之間的關系,是否能掌握彩繪裝飾的傳統工藝技法并發掘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探索新工藝潛能。
第五模塊:作品燒成。
燒成是陶瓷生產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最見成效的一道工序。如果燒成不合理,操作不恰當,往往會功虧一簣,造成最后的失敗。通過人人參與燒成練習,主要是讓同學們了解不同窯爐燒成原理,不同產品的燒成溫度,以及溫度的高低對作品裝飾效果的影響。
第六模塊:成果展示,分組進行總結。
在學生完成項目后,教師對學生出現質疑、問題比較集中的地方進行了點評,并在重點實施步驟加以強調。同學們認真聆聽,不時提出相應的問題,教師給予解答,對每件作品都進行了深刻的點評,指出其優點與不足,同時適當擴充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大家認真討論,總結,收獲頗多。
4 項目教學的幾點思考
4.1 與企業建立真正的合作項目
經過一輪的實踐,收獲頗多,可是陶瓷裝飾項目式課程中的項目還只是停留在一些作業上,沒有真正體現項目。這里的項目我認為應與企業或個體作坊建立一些真正的項目,專業教師可根據自己上課的內容與企業進行合作,因為企業在一定的時間里通常都有相應的設計項目,這些設計項目都是企業經過周密的市場調查、市場預測來進行設計的。如果課程的內容只有部分與企業相符合,那就合作這一小部分;如果不很符合,可與企業新定項目,共同來完成。
學生參與企業項目將在教師的帶動下,積極策劃實施,最后投入市場的全過程,這些都是書本上、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在此過程中,學生將會扮演兩種角色:作為學生,同時也是企業中的一名員工,在遵守校規校紀的同時,也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努力完成好自己的任務,為以后從事陶瓷裝飾設計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4.2 作品投入市場
每次課程結束后,學生作品都堆放在工作室里,是好是壞,只有自己或個別幾個人的感觀來進行判斷,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這樣直接影響學生的設計激情。如果把學生的作品試著放到一些個體陶瓷店、大學生創業園中去,參與市場,由更多的人評判好壞,且可能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這樣不僅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會讓學生以更飽滿,更積極的熱情投入到搜尋素材,努力思考,大膽創作中;而且還能在此過程中學到許多校內學不到的東西,例如與社會上的人員交流等等。這在促進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也使他們接觸到了市場。在紛繁復雜的市場中,能夠令驕傲自滿者認清現實,好好努力;令自卑害怕者變得大膽,敢于創作。于學生而言,這是極有好處,且極為實用的,具有先進性。
經過實施,我院的課程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對陶瓷裝飾更感興趣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明顯加強,學生的畢業設計很好地體現了項目課程教學的優勢。許多同學設計的作品參與了“藝博杯”等省內外大賽,收獲的獎項頗豐。更有許多極有興趣的學生前往景德鎮、南京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宜興精陶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許多個體作坊工作,讓自己的靈感變為生動的設計,讓獨具藝術特色與青春氣息的設計投入市場,且都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適應并勝任自己的崗位。實踐證明,試點課程的教學改革是成功的,而且具有在我院的其他課程教學中進行推廣的價值。
課題名稱:《陶瓷裝飾》項目式課程的研究;立項單位: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立項類別:一般課題;課題批準號:GYC39
參考文獻
[1] 徐國慶.當前高職課程改革中的困境與對策.江蘇高教,2008.4.
[2] 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 蔣慶斌,徐國慶.基于工作任務的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研究.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5(22).
[4] 姜大源.關于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理性思考.職業技術教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