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于會計學原理課程的理論性、實踐性強,企業會計準則也隨經濟環境不斷調整,使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 會計學原理 網絡環境 教學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1 傳統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的特點
1.1 教師方面
(1)教育觀念未轉變,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大部分會計學原理課堂是以教師為主動的施教者,學生為被動的受教者,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同時課堂內容以教材為中心。理論知識傳授偏多,多媒體教學并未在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中真正發揮它的生動、形象、直觀的優勢。
(2)教學安排不合理。會計學原理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務緊密結合的學科,所以教學實踐環節對于理論的理解相當重要。但大部分高校該課程的實踐時間安排為一周,且實踐環節安排在理論課程結束之后,不能及時與理論傳授相銜接,導致了學用脫節,無法發揮實踐環節促進學生理解理論知識的作用,實踐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3)教學效果考核手段單一,不科學。目前高校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效果的考核主要依賴于期末考試,以考試卷面成績為主,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學生對所學該課程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平時成績占的比重過低,而且主要考核的是學生的到課情況和課后作業練習情況。在這種考核形式下,容易導致學生平時不學習,臨考前抱佛腳死記硬背以應付考試的現象出現,甚至通過舞弊手段來達到通過考試的目的。
(4)教師的專業素質有待提高,尤其是會計學專業教師。由于教師的職稱評定、業績考核都在很大程度上與科研業績掛鉤,造成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風氣,使得教師們將主要精力投入科研,而在教學研究方面較少花費心思。同時,高校對教師后續培訓和教育的投入偏少,教師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重,使教師無暇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1.2 學生方面
(1)缺乏持續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一方面,由于會計學原理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專業術語較多,理論抽象、難理解,初學者難以產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會計學原理的內容嚴謹,知識點繁瑣,講解過程難以做到生動有趣,使學生喪失了持續學習的興趣,缺乏學習興趣必然導致學生怠于學習。
(2)缺乏融會貫通的能力。會計學原理是理論實踐并重的學科,且前后知識聯系緊密,這就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融會貫通能力,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舉一反三。學生在思想意識上把會計學原理等同為“分錄”,認為只要記住了分錄,能夠做賬務處理就行,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融會貫通能力相對欠缺。
1.3 教材方面
教材內容不統一,使學生無所適從。由于企業會計準則的變化,使會計學原理課程的內容也發生相應更改。但是部分教材的編寫并沒有準確、及時地將這些知識更新,加上網絡上因人而異的知識解答,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無所適從的現象。
2 網絡環境下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的新特點
(1)網絡環境下,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效果。多媒體網絡教學能夠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使教學內容更為形象生動,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多媒體網絡教學也能擴大課堂知識容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2)網絡環境下,豐富的網絡資源和便利的即時通訊使自主學習更為方便。網絡的發達,使教師和學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隨時隨地地獲取知識和信息;同時,大量的信息和資源的使用,對學生的信息搜索和整理分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進一步的指導。
綜上所述,網絡環境下使用多媒體進行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方式不可比擬的優點,這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因此我們在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的同時,要不斷完善多媒體網絡教學,以充分發揮其優勢。
3 基于網絡環境下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
3.1 教師方面
(1)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豐富教學手段。當前會計學原理課程應該徹底轉變教育觀念,秉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優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針對某一具體問題要求學生展開小組討論、競賽;引導學生課后通過網絡搜索對相關知識內容作進一步的探究等方法。
(2)合理安排實踐教學,提高教學效果。高校會計學原理課程實踐教學環節應改變安排課時較少,合理延長實踐教學的課時,并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同步進行,這樣既可以促進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使實踐環節進行得更加順利。
(3)完善教學效果考核制度,以考促學。會計學原理的考核,一方面要加重平時成績所占的比重,另一方面采取理論知識和實踐環節結合的考試方式,促使學生平時加強學習。
(4)組織網絡培訓和企業實踐,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大部分高校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師沒有進行后續的培訓,一方面,因為時間精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也由于學校條件的限制,針對這方面的問題,可以采取定期對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網絡培訓的方式解決,既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也不受經濟條件的限制。同時對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師實踐經驗的要求也可以通過和企業聯合,組織教師進企業實踐的辦法解決,全方位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3.2 學生方面
(1)合理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乃學習之師,在會計學原理這門理論性強的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迎難而上,而不是知難而退;另一方面則是前述在教學中必須豐富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教學內容要做到深入淺出,易于理解。
(2)培養學生融會貫通的能力。在網絡和信息技術發達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人的學習是無止境的,因此,培養學生融會貫通的學習能力非常重要,這不僅是在學校專業課程的學習中的要求,也是學生步入社會工作崗位后工作能力的要求。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多采用案例教學,要求學生聯系前后章節,充分思考,舉一反三,逐步培養學生融會貫通的能力。
3.3 教材方面
選用符合新會計準則內容的教材。由于新會計準則的出臺,不同的教材之間出現了很多不一致的內容,導致教學過程中出現學生無所適從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一方面教師必須采用符合新會計準則內容的優秀的教材,另一方面對于教材中出現的不一致的內容,必須跟學生做好知識銜接的工作。
4 結束語
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既是對當前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的一種沖擊和挑戰,也給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帶來了空間和機會。充分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教學,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是未來必然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王敏芳.網絡環境下的會計教學方法探討[J].新課程研究,2010(7):146-147.
[2] 史莉玲.談談網絡環境下《基礎會計》教學的過程性評價[J].林區教學,201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