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環境的變化,腐敗的主體向團伙化、年輕化、知識化發展,腐敗形勢出現了領域廣泛化、腐敗手段多樣化、智能化的新特點,運用專業化、高科技手段的腐敗案件不斷上升。面對腐敗現象所表現出的新特點和新情況,傳統監督手段的監督難、難監督的問題逐漸顯現,迫切需要轉變傳統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突破傳統監督手段的局限性,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已成為國際反腐的新趨向。
關鍵詞 科技力量 反腐倡廉 科學 水平
中圖分類號:D262.6 文獻標識碼:A
1 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特征,促進反腐倡廉規范化
信息化作為現代企業重要特征之一,是實踐和推廣先進管理理念、流程的重要載體,信息化在促進我們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升的同時,先進的管理又會對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推進信息化的過程,實際就是貫徹企業科學發展戰略、轉變管理模式、完善業務流程、提升經營水平、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過程。因此,我們必須從戰略的高度認識信息化的價值,提升信息化的能力,堅持不懈地按照我們規劃綱要的目標推進信息化的建設與發展。
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同時,也對權力運行的監管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的依靠“一領導、一支筆、一沓紙”的辦案手段,主要采取人盯人、人盯事的監督方式,投入大量手工的、原始的、重復的勞動,周期長、成本高、效率低,而且摻雜著人為、人情等諸多因素,效果不佳、效率低下的現象也時有所現。現代信息技術正是用“無情的電腦”制約“有情的人腦”,最大限度地縮小制度設計和管理執行之間的差距,可有效避免人為因素對工作程序執行的影響,促使權力按規范和程序客觀運行。利用現代化手段建設企業反腐倡廉的規范、程序和權限設置,就可以搭建起反腐倡廉的高科技平臺,可以最大限度地跳出時間、空間和人力資源的制約,實現預防腐敗的前瞻性、發現腐敗的及時性、打擊腐敗的精確性、震懾腐敗的長效性。
2 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力量,增強反腐倡廉的資源整合力
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企業反腐倡廉建設工作領域,可充分發揮現代科技力量在反腐倡廉建設上的整合功能。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構建包括廉政檔案、財產申報、道德誠信記錄在內的誠信廉政信息系統,及企業、員工誠信信息系統等信息數據庫。領導干部的電子廉政檔案信息在黨組織、紀委、人力資源、監察審計等部門之間實現共享,電子化的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可跨地區進行數據交換,網上工程建設招投標系統讓圍標、串標等不軌行為無機可乘,數字化的辦案系統可極大地提高辦案效率和辦案質量。
近年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在我國的一些地方和企業有了具體實踐,并取得了明顯成效。如:上海市近年來著力推行“制度加科技”反腐倡廉建設創新,在土地出讓領域,建立統一、規范、透明的土地交易市場;在政府采購領域,探索建立政府采購電子平臺;在工程建設領域,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建筑有形市場監管水平;在行政審批領域,探索建立行政審批標準化管理。南京市運用信息技術建立網上教育系統,實行網上菜單式學習,擴大黨風廉政宣傳教育面。寶鋼集團公司按照決策、經營、執行三個層次建立信息系統,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施在線運作、實時監控、動態監管,通過系統實現對權力的分解和流程的優化,防止越權和“繞道”行為的發生,切實規范領導人員和有業務處置權人員用權行為,同時,寶鋼注重通過信息系統開發,把制度設計與系統運行有機結合,實現流程控制和系統監督有效運行。
3 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方法,提高反腐倡廉建設的執行力和控制力 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可較好地實現“硬控制”。過去,各企業都出臺了很多制度規范,但對于制度的執行缺乏有效保證和監督,對制度執行的效果缺乏科學評估,對違反制度的行為缺乏有力懲戒,有些制度甚至被“人情”和各種“潛規則”所替代,效果難以發揮,而信息技術具有“標準嚴密”、“客觀公正”等特性,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業務操作和制度執行的剛性,縮小制度設計和執行之間的差距。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權力進行科學分解和合理配置,對流程進行重新梳理和優化,加強對同一業務的不同崗位、同一流程的不同環節的相互協調和制約,明確每一個環節中的工作任務、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特別是把各項工作流程固化于信息系統之中,使操作人員只能按照崗位權限進行操作,既不能越權操作,也不能不操作,并且每一步操作都留下痕跡,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因素干擾,有效防止了在制度落實中“合意的執行,不合意的不執行”的現象發生,解決了制度和程序不落實的問題,維護了制度的嚴肅性和公正性。
4 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反腐倡廉的延展力
企業反腐倡廉建設的實踐迫切需要借助現代科技,隨著社會的發展,腐敗問題從手段上更趨隱匿化和技術化,只有在改革創新上不斷進行探索實踐,使我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工作方法符合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和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充分認識和把握反腐倡廉建設的規律性,以科學的、全局的、系統的、開放的、效益的理念,借助運用現代科技力量,探索建立“內容完整、程序嚴密、科學有效、務實管用”的監督管控體系,使反腐倡廉建設工作由零散性、宏觀性、傳統性的模式,向科學性、有效性、系統性轉變,從而實現反腐倡廉的新突破。
要以企業電子政務信息為依托,以電子監察為紐帶,延伸監督監控的范圍和領域,建設紀檢監察信息管理軟件系統和數據信息庫,加強通訊技術、財會審計技術、影像技術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應用,提高辦事效率,實施全方位、全天候的監控。在企業權力運行、資金運作的過程中設置科技監督屏障,在黨紀執法監督和業務權力運行部門之間建立起跨系統、跨部門的監控體系和信息共享平臺。在實施過程中,要抓住重點,分清主次,梯次推進,同時,在技術措施上要不斷探索創新,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開展相關工作,不斷向企業管理的全方位擴展。要充分發揮信息化助推器的作用,不斷優化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通過信息化對業務過程進行引導、調節、控制,加快推動企業管理體制、機制向協同、集中、可控和共享轉變,不斷提升企業績效,實現企業信息價值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楊天欣.運用制度加科技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建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 董君舒.進一步推進“制度加科技”防治腐敗[J].中國監察,2011(3).
[3] 萊希軒.讓行政行為如電腦程序般規范[J].中國監察,2011(3).
[4] 王彬.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反腐倡廉建設[J].先鋒隊,2009(10).
[5] 江蘇:用信息技術手段增強反腐倡廉實效[J].中國廉政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