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價值觀和企業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搏擊的精神支柱,是企業合作意識與鍛造團隊精神的利器。本文從企業文化的科學內涵及結構入手,分析了當前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加強及改善企業文化建設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 企業文化建設 現狀 存在問題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一個企業的文化是該企業核心價值觀與企業精神的最好體現。企業文化包含企業精神、企業行為方式與企業識別系統三方面的內容,具有導向、約束、凝聚、激勵、輻射的作用,特別是在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領導層管理能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作用尤為突出。
1 企業文化的科學內涵及結構
企業文化是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學者尤其是美國學者在研究傳統管理理論發展與創新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可以說是一種比較年輕的理論。雖說企業文化尚屬于新興理論的行列,但因其重要作用和地位受到中西方眾多學者的高度重視,所以其定義、結構等方面內容的研究已處于相對成熟的狀態。
事物是一分為二的,企業文化的科學內涵也不例外。國內外對企業文化內涵的定義分為廣義與狹義兩種。廣義上來說,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創業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狹義上來說,企業文化是以價值觀為核心,包括思想、意識、情感、習慣的意識范疇。但從總體上來說,對廣義企業文化內涵的闡述更加全面、宏觀,更具有科學性。
企業文化的結構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個層面:物質層面、精神層面和制度層面。三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處于一個統一體中,密不可分。與哲學上的物質決定意識相反,在這里精神層決定制度層面和物質層面,但同樣,制度和物質層面對精神層面也具有反作用,是精神層面的外在表現。因為事物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精神層面對物質層面的影響還要通過制度層面這個媒介才可執行。總的來說,物質、精神、制度這三個層面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依賴,不可分割。
2 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
作為新興理論的企業文化,由美國學者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提出,并于八十年代真正進入興起和成果豐富的時期。企業文化概念的普及可謂是企業管理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外國學者在研究企業文化理論時大多采用定性與定量研究、理論與實踐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式,使其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企業文化理論傳入我國。初期,我國學者大多采用翻譯出版國外已有企業文化理論著作的方式向民眾傳播企業文化思想。1984年在我國出現企業文化建設的第一次高潮,學者研究企業文化與進行企業文化實踐如火如荼,各地積極組織企業進行文化研討活動,并于1988年在北京成立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經過我國眾多學者和企業家的一系列的不懈努力,現已初步開辟了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國特色企業文化建設道路,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3 現階段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 不能正確處理好企業文化三個層次的關系
企業文化包含精神層面、物質層面、制度層面三個層面。這三個層面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處于一個統一體中,密不可分。精神層面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所在,對物質和制度層面起決定作用;物質層面是企業文化的基石,為精神和制度層面提供物質基礎;制度層面是企業文化的保證,在精神層面作用于物質層面時起橋梁紐帶的作用。目前我國不少企業片面重視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忽視了制度層面,致使這三個層面發展失衡,最終導致企業制度管理形同虛設,部分普通員工和管理階層的行為缺乏約束性、行動散漫,企業業績一直提不上去,嚴重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2 領導層對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不足
一個企業的領導層就好比一個班級的老師,起著重要的領導、帶頭、示范作用。但由于個別領導者沒有及時充電、思想陳舊、安于現狀等原因,不愿變革、害怕變革,認為搞企業文化建設就是拿錢“打水漂”、是“形式主義”,導致企業文化建設一直處于不受重視的地位,企業員工更是認識不到其重大作用。
3.3 固守陳舊、缺乏創新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不斷發展的世紀,是一個不斷進步的世紀。雖說有“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諺語,但也不能不根據實際盲目套用。縱觀、宏觀觀我國和國外企業文化,其中不乏“雙胞胎”、“換湯不換藥”的案例,毫無新意可言。更有甚者,認為企業文化建設無需再創新,前人和國外開創的模式已趨于完善,只要全部堅持、照搬即可,嚴重危害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的發展。
4 加強及改善企業文化建設的具體措施
(1)要站在宏觀的角度上看待企業文化建設。木桶原理可能大家都聽說過,木桶裝水的多少取決于最矮的那塊木板。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企業文化建設。如果只是片面強調“以德制企”,那么企業文化建設永遠不可能更上一層樓,企業員工和管理階級內部也只會是一盤散沙,整個企業將毫無競爭力。我們應該站在宏觀的角度看待問題,從全局出發,做到“以德制企”和“以法制企”相結合。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實行人性化的管理,更要有并嚴格執行合理的企業規章制度,促使精神、物質、制度層面合理且健康地發展,從而保證整個企業文化建設得以健康發展。
(2)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哲學上講事物是不斷發展的,諺語也說“活到老,學到老”。同樣,作為整個企業“班主任”的領導層也應如此,應像教師一樣時刻踐行“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原則,引領企業文化建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一方面,企業領導層和管理層應不定期組織外出學習和培訓,使其不斷地充實自己、開拓眼界、接受最新思想的洗禮;另一方面,在選拔和任命人才時,要高度重視領導層和管理層的質量,只有真正有實力的人才才能進入企業,杜絕任何形式的“走后門”、“靠關系”的現象。
(3)不斷創新、提倡個性。創新是一個民族和國家進步的靈魂。創新是企業自我完善、自我發展、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能從容面對的重要保證。前人的經驗和建議固然重要,但我們也要保持發現新大陸、不斷創新的精神。實現企業文化建設創新,一方面,要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時刻更新企業文化觀念、內容、體系、制度,與時代接軌;另一方面,在繼承國內優秀傳統企業文化的同時,始終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積極借鑒國外一切優秀成果,做到不卑不亢。此外,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創新的過程中,不忘打造本企業自己的特色,樹立品牌意識。要知道,海爾、長虹、同仁堂等企業之所以如此成功,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它們擁有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而這就是能讓顧客記住它們的秘訣所在。
(4)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作用。企業文化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正所謂“團結就是力量”“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充分發揮廣大員工的積極作用。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可通過先進員工模范評選、員工再教育培訓、知識競賽等方式加強和提高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參與意識,使其認識到自己在企業中的重要性,從而自覺、自愿參加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同甘苦、共命運,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參考文獻
[1] 吳光武.淺談企業文化建設[J].中國酒,2009.8.
[2] 羅長海.企業文化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3] 吳平.中國企業應如何建設企業文化.企業研究,2007(8).
[4] 范周.企業文化導論[M].北京:世界文化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