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指示語是語用學中很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除了傳統的指示語和指示現象,很多非傳統的指示語也受到很大的關注。漢語和英語中有很多動詞也是有內在指示含義的。本文將研究漢語“欠”和英語“owe”的內在指示含義。通過例子,主要研究當“欠/owe”作動詞時,它們的指示含義的相同和異同。
關鍵詞 指示含義 方向指示 “欠” “owe”
中圖分類號:H313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指示是人類語言中一個比較普遍存在的現象,指示語在現實生活交際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指的是“一些意義有某種相對性和抽象性特點的語匯,在語言體系中這些詞匯的意義只是指示某種相對關系,并與客觀事物、現象相聯系的指物意義,在實際交際中其具體所指需借助交際參加者和其他語境因素才能確定?!北疚膶⒁M行對比的漢語“欠”和英語“owe”的指示意義并不是典型的指示語,但是它們內在的指示意義也屬于指示語的討論范圍?!扒?owe”的指示含義屬于方位指示語范疇。
1 “欠/owe”的基本含義的內在指示含義
不論是漢語還是英語,“欠/owe”的基本用法都相似,但是由于認知,文化,社會背景等各個因素,它們的很多用法有了不同點。漢語“欠”有動詞的詞性也有名詞的詞性。其動詞的基本含義是:1.身體稍稍向上移動 2.缺少3.借別人的財物沒有還。第一種基本含義的“欠”這個動詞的內在指示含義是從下到上或者從后向前。例如:
(1)受禮人欠身點頭,同時伸右手表示謝意。
(2)我們在餐廳遠處的一張桌旁圍會,我不時欠身起來為劉炎遞東西。
在(1)中,欠身中的“欠”的內在指示含義就是從后向前的方向指示。而在(2)中,欠身的“欠”的內在指示含義是從下向上的方向指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表示從后向前這個方向指示中都會暗含著從下到上的方向指示。
動詞“欠”的第三種基本含義表示財物的轉移。指示現象的傳統分類中的地點指示,就是用詞語表示相對于參加者所處位置的空間方位。在對地點指示的解釋中參與者是很重要的因素。
(1)我已經欠管大爺三個月的房租了。
(2)我們還欠房東800元租金。
(3)總共付利息糧3000多克,欠糧10萬克。
(4)我一直覺得很虧欠他們。
可以看出,前兩個例子中都涉及了三個參與者。如果把財物的來源看作參照物,那么方向就是遠離參照物?!扒贰钡闹甘竞x不僅僅有地點的指示作用而且要通過時間得以實現。當然這是在社會語境下體現出來的。第三個例句中只有一個參與者,沒有了間接賓語,而第四個句子中沒有了參照物,但是“欠”的指示含義沒有改變,即使在句子中沒有參照物,但是從上下文中仍然可以找到參照物?!扒贰钡闹甘咀饔迷谶@些例子中都是遠離參照物。
在英語中“owe”的基本含義有:(1)對……負有(義務,債務等),受有……的恩惠,欠 ;(2)(把名譽等)歸給……,歸功于
(1)I owe you 10 dollar.
(2)He owes his success more to luck than to ability.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owe”可以帶雙賓語,同時也可以用兩種表達方式來表達相同含義。像是上例(1)中 I owe you 10 dollar.也可以用 I owe 10 dollar to you .但是這時這個句子中的指示含義也可能是由to這個介詞承擔。同樣也是遠離參照物的方向。
2 “欠/owe”的引申義的內在指示含義
以上是漢語“欠”和英語“owe”作為動詞的基本義的內在指示含義,而引申義也是值得關注的一點。在漢語中,我們經常會看見“欠揍”“欠罵”這樣的詞,而在英語中“owe”后不能直接加動詞原形。漢語中的這種 “動詞+動詞” 構成新詞情況很多,而英語中不會出現“v+v”構成一個新詞的情況。
(1) 他欠揍。艾紅惡狠狠地說。
在這個例句中“欠”字本身的指示含義還是遠離參照物,因為“欠揍”這類詞是“欠”第三個基本含義的引申義。但是當“欠”后又加上了“揍”這兩個詞已經不是獨立的動詞了,而是一種隱喻義。這時“欠揍”這個詞的指示方向就是“欠”和“揍”的指示方向的合并了。
例(1)這個句子中“揍”這個動詞沒有參照物。也就是當“欠揍”放在一起作為一個詞的時候,只有“欠”的參照物可以出現在本句中,而“揍”的參照物缺失?!扒贰背藚⒄瘴锏牧硪粋€參與者是“揍”的參照物,而揍除了參照物的另一個參加者是“欠”的參照物。這個詞的指示方向是個圓圈?!扒贰焙汀白帷惫蚕砹艘粋€參與者。而這個參與者是模糊的,需要根據語境來判斷。
3 結論
不論是漢語的“欠”還是英語的“owe”,當它們作動詞的時候都是有內在指示含義的?;竞x的指示含義漢語和英語大致相似,都是遠離參照物的指示方向。但是當漢語“欠”表示身體微微向上移動的時候,它的指示方向是從下到上,從后向前。英語“owe”沒有這一含義,這是漢英認知機制的不同造成的差異。也正是這種認知機制的差異,使得漢語“欠”和英語“owe”的引申含義和構成也不相同。漢語中與“欠揍”類似的詞的方向是不像是基本含義中的直線遠離參照物,而是一個圓圈,從參照物出發最終回到參照物。而英語“owe”中沒有這種用法,也不具備這樣的內在指示含義。
參考文獻
[1] 郭聿楷.俄語中的指示語[J].外語學刊,1995:7.
[2] S.C. Levinson.語用學論題之五:指示現象[J].國外語言學,1987:2.
[3] Levinson, S. C. Pragmatic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4] Lyons, J. Semantics, Vo. 1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5] Lyons, J. Deixis as the Sourse of Reference. In Keenan.1975.
[6] 何兆熊.語用學概要[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9.
[7] 王宏軍.論英語中的指示現象[J].山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學報,2002(3):34-37.
[8] 李力,徐學平.論指示和照應[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8(5):94-97.
[9] 冉永平.指示語選擇的語用視點,語用移情與離情.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