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任務型教學法打破了傳統教學中老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此教學法使學生在具體的任務情境中來體驗并運用、掌握語言,調動學生主動性、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與合作精神,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筆者認為,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在教學內容里充分挖掘合適的資料,在課堂里融入更多的任務型教學以促進實際教學效果和效率。
關鍵詞 任務型教學 高職英語 應用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1 任務型教學法的起源與含義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興起于 20世紀80年代,是國外研究者在外語教學與二語習得方面提出的重要教學理論,是一種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教學法。Peter Skehan(1996)指出,任務型教學就是“在課堂上,采用讓學生去完成所給予的任務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使學習者獲得接近自然的語言習得方式,使潛在的語際語系統得到拓展”。任務型教學法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在世界范圍語言教育界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學者的關注。近些年來,中國的許多學者開始提倡在教育中使用任務型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就是指教師課堂上把學習內容設計成具體不同的任務在各個環節展開,并引導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自主積極地參與并完成任務來進行教學。任務型教學法的核心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在做事中學習”,學習者需要通過合作與互動完成任務達到學習語言和掌握語言的目的。
2 任務型教學相比于傳統PPP教學的特點
傳統PPP教學模式主要是包括presentation(講授)、practice(練習)和production(使用)三個部分。老師首先講授課堂的知識內容,接下來由學生通過練習題操練知識點,最后讓學生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對知識點進行運用。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了學以致用,通過運用來鞏固知識的教學科學性,但是整個過程中是由教師充當主要角色來對學生進行主動的教授和指導,學生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中。Jane Willis 指出了任務型教學的三個階段:(1)前任務,教師引入任務;(2)任務環,包括執行任務、計劃實施任務和學生報告完成任務情況;(3)后任務分析評價任務完成情況。任務型教學是教師圍繞該堂課的知識點設計一些真實、具體、有一定難度但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務,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通過運用英語語言來完成這些任務來自然地主動地進行學習。
在任務型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做到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學生是主體。任務型教學法打破了傳統教學中老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而是讓學生本身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主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其次,任務活動是中心。學生在具體提的任務情境中來體驗并運用語言,隨時發現問題后和同學和老師溝通并最終解決問題。這種真實參與學習的過程更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在真正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通過“學中用,用中學”,在實踐中認識、應用并掌握語言。
3 任務型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應用中呈現的問題和對策
(1)學生基礎水平不高,班內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現在高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客觀問題就是英語整體水平較低,尤其是在口語和聽力方面更為明顯。課堂上首先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在理解任務環節就出現了困難,容易導致部分學生知難而退。針對這種實際情況,就要求我們在設計教學任務時充分地考慮授課對象的實際知識水平和能力,初始階段不要把活動任務設計得過于繁瑣,使學生們看到可以夠得到但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的難度比較合適。任務的設計難度應該隨著學生的認知水平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由簡至繁,由易至難,層層深入。同時老師要進行充分的任務鋪墊,比如板書并講解關鍵語言信息、線索來掃除完成活動中的主要語言障礙,以此促進活動的順利展開。
(2)學習被動缺少積極性,語言表達能力差。這就需要我們在設計任務時把握真實性原則,充分挖掘教材中貼近生活、社會實際或是時事等語言項目和材料來安排任務。以這些和日常相關的素材作為載體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并參與進來,創造輕松愉快的交際環境,正所謂興趣是促進學習最好的方法。同時,可以直接把學生任務課堂的完成情況量化為分數并計入期末成績中,且其比重應較大,以此來更好地督促學生參與任務主動學習。此外,學生還存在著語言輸出方面的問題,傳統的應試教育導致學生用英語張不開口,因此我們應在課堂上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盡量使用英語或雙語來組織課堂語言使學生耳濡目染,提高語言水平;另外,在課堂上要不吝嗇贊揚,多鼓勵和肯定學生,并親切、友好地對待學生,讓他們放松。當學生在英語表述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加以提示并最終引導他們自己來成功完成表達,這樣可以更好地增強他們的語言自信心并樂于與參與課堂。
(3)缺乏合作精神。傳統的教育形式下學生往往缺少共同作戰的機會,因此在任務型教學中學生常表現出缺少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為了解決這種問題,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或話題為素材設計合理的任務讓學生以對子或小組形式進行訓練,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要求小組成員共同參與。在匯報任務時,每個組員分工闡述任務情況,教師進行小組評分時要參考每個組員的表現和任務完成情況綜合評分,而且小組中的每個同學的得分是一致。在這種任務形式和評分機制下,小組成員會比較主動地參加進來并互相幫助。小組成員們可以在課上或課下積極分工搜集材料,查閱單詞并理解內容,小組成員之間互相糾錯完善,這樣就要求語言基礎好的同學在此過程中多幫助差的。比較好地完成任務后,以小組為單位向老師和全班同學講解并提問互動,其他同學在此過程中可以就講解內容提問題,任務匯報完后教師將對完成成果進行總結、評論和糾錯,小組同學和全班同學都在參與的過程中學到了知識。在此任務教學過程中,綜合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時實現了師生學習之外的小組學習(Group study) 和學生之間學習(peer study),在強化了合作能力的同時更好地提高了課堂容量和效率。
4 結語
任務型教學法打破了傳統教學中老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本身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此教學法使學生在具體的任務情境中來體驗并運用語言并掌握語言,調動學生主動性、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與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技巧,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因此,筆者認為,在英語教學中使用不同教學方法的前提下,可以在教學內容里充分挖掘合適的資料在課堂里融入更多的任務型教學以促進實際教學效果和效率。不過,任務型教學在我國仍然是一種較新的教學模式,要把它合理地運用在高職教育領域還要不斷地研究和嘗試。我們要隨時關注新的研究成果并進行教學經驗反思來發現問題、總結問題,把任務型教學和其它形式教學法合理地融合起來,找到更加符合高職英語發展的教學規律。
參考文獻
[1] 方文禮.外語任務型教學法縱橫談[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
[2] 林立,王之江.任務型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 余澤標.任務型教學研究現狀[J].重慶師專學報,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