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是文學史上兩大文學流派。與別于傳統現實主義,在敘事手法和寫作方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這兩個時期的作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又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本文簡述了二者之間的聯系,詳述了二者之間的區別。
關鍵詞 現代主義 后現代主義 聯系 區別 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19世紀末現實主義小說已經走入了死胡同,它所描述的“現實就是我們的所見所感;人物角色彼此關聯并且主人公都是英雄”已經約定俗成了,毫無創新了。但20世紀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文學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小說的陳規,它另辟蹊徑,特立獨行的寫作對世界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0世紀英國和美國的短篇小說充分體現了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總體特征及藝術手段,在敘述手法和寫作特點上進行了改革及創新。并且這兩個時期的小說在諸多方面存在著相似的特點,又在本質上有所區別。
1 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的聯系
英美文學中的后現代派在是對20 世紀初的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因此在題材、形式及創作原則等方面上都繼承了傳統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進行銜接與發揚。
首先,現代主義文學和后現代主義文學都屬于現代派文學的分支,它們主張“作家退出作品”,擺脫了傳統小說敘述中“作者無所不知”的敘述方式。
其次,現代主義小說與后現代小說都崇奉形式,可以說二者都屬于形式主義創作?,F代派作家和后現代派作家都善于使用拼貼(collage),并且它們都體現了新、晦、悲這一現代文學的典型特點。主張形式上要朦朧晦澀,結構上要雜亂無序,這幾乎已成為所有后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文學創作的共性。此外,由于后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文學都受到20 世紀的西方社會道德危機及精神危機的雙重打擊,這兩個時期的作品幾乎全部都帶有濃厚的悲觀主義色彩,其特點是沒有“幸福的結局”,同時,這也反映了英美現代派小說的本質特點。
最后,在后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小說創作中,作家們認為時間是永恒不變的,他們認為不存在“過去、現在、未來”。這一時期的小說中沒有任何提示,也沒有高潮和結尾。沒有給讀者以徹底的“解釋”,事件與事件之間也不存在必然的時間聯系和因果關系。傳統寫作創作中小說整體被分為頭、身、尾, 開始于主題的揭示(exposition),然后是故事情節的復雜發展(complexity)、最后是結尾處的“釋然”(resolution)。后現代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作品創作與這樣的傳統現實主義小說截然不同。
2 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的區別
然而,之所以稱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為“后現代主義”作品是因為無論是從題材和形式,還是從創作原則及風格方面,后現代主義文學都不同于現代主義文學。
首先,現在派作家在思想上認為:上帝死后,將世人留在一個極度混亂的世界,在這個世界只有文本形式才能令經驗井井有條,也只有形式是最真實的存在。世間所有的煩惱及問題都能通過作家創作付出的努力得以解決。后現代派作家則認為現實社會中所有的這些無序和混亂是無法逾越的,這些問題是無法解決的,所以他們抱有對現實一種戲謔玩耍的態度。統治這迷宮的是無序,是缺席,有象無意。
其次,現代派小說和后現代派小說都崇奉形式主義,但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表現手法上,二者在本質上存在差異。 “拼貼”(collage) 是現代派作家普遍使用的一種敘述形式。拼貼法在現代派作家看來是創作的一種手段,指的是將貌似不同的或沒有關聯的部分重新整合組成了新的有意義的整體。其中單一部分看起來毫不相干,但卻構成了一個和諧整體畫面。相較之下,后現代派作家手中的拼貼,卻保持文章中各個部分散亂的狀態,也并不把它們納入一個統一的整體中。另外,后現代主義積極主張結構的全面解體( deconstruction)和形式的散亂狀態。后現代派的作家反對一切形式上的統一,而追求文本的無序性和散亂性。后現代主義作家在探索語言藝術的過程中玩弄著文字游戲,他們追求無序性,反對邏輯性,又拋棄因果關系。然而,現代主義作家則注重作品的形式,將其視為藝術的靈魂。并且十分關注作品形式的內在和諧與統一,特別是在謀篇布局方面,可謂是獨具匠心。
再次,后現代主義在創作和表現手法上,遵循著強烈的“本體論”(ontological)創作觀念。不同于現代主義文學創作,后現代主義作家對待文學及社會人生的關系上,不再試圖極力表現自我對世界的認知與感官。他們自然和社會中事物的本質,以及對人,對社會及一切客體,只是進行闡述,并不加以評價,也不把自己的主觀意念主強加在敘述的客體上。他們讓讀者自己去思考歸納其作品的審美價值與內涵。從認識論走向了本體論,進而懷疑一切,否定一切。他們所關心的是如何利用語言和文本來反映現實世界的人、事、物,并將人的精神世界作為主要表現對象,創作時嚴格遵循“以自我為中心”的原則。
另外,后現代主義文學跨越了真實與虛構的邊界。例如在小說《公園》中,主人公本來是在讀書,書中描寫男主人公如何要被謀殺,但結尾處讀書的人卻是被謀殺的對象。這大大超出我們所想。所以后現代主義文學模糊了真實與虛構的邊界。后現代主義小說的一個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跨越真實與虛構的邊界。
最后,現代主義文學和后現代主義文學在處理小說情節方面存在著差異。現代主義文學創作講求情節上的疏遠,這一時期的作家不愿意編撰情節,但并不表示其作品沒有情節,只是他們將其情節淡化了而已。小說家們試圖讓小說人物通過自己的意識和言行向讀者進行自我解釋。相比之下,后現代主義小說家以趨向極端的態度對待情節,這一時期的作家不僅疏遠情節,有時甚至會背離情節,小說情節要不然“少得可憐”,要不然就 “多得瘋狂”。 破碎零亂為基本的敘述方式被更多的后現代作家加以采納應用。
3 結語
現代主義文學與后現代主義文學之間的關系并非清晰可辨、涇渭分明,他們的關系是異中有同,同中有異。然而二者在本質的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其主要表現在:打破了文學與非文學, 能指和所指,美與丑的界限。
參考文獻
[1] 曹路漫.英美后現代主義文學與現代主義文學比較[J].南都學壇,2000.20(4).
[2] 胡全生.英美后現代主義小說敘述結構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3] 李維屏.英美后現代主義小說概述[J ]外國語,1998.
[4] 王寧譯.走向后現代主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5] 王岳川.后現代主義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6] 楊仁敬.20世紀美國文學史[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