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因為數字化、智能化等優點,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的相關系統、方法在外語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在傳統語言教學向這種新型教學的轉變過程中,教學環境、教學方式、教學材料等要素發生了變化,對學生的主動性、適應性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導致其產生學習焦慮。通過調查研究,從教學策略、監控措施等幾方面提出了解決方案。
關鍵詞 外語學習焦慮 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 外語課堂焦慮量表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系統通過計算機及其網絡環境建立數字化、智能化的教學條件,為語言教學提供了特有的包括視、聽、說等功能在內的多媒體場所,其對學生的主動性要求明顯高于以往。教師的授課方式也完全異于傳統課堂。在語言習得方式的轉變中,學生難免產生學習適應性問題,從而產生學習焦慮。因此有必要對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環境下的外語學習焦慮問題進行研究。
1 外語學習焦慮
Horwitz等認為外語學習焦慮是外語課堂學習中由獨特的語言學習過程引起的自我感知、對外語學習的看法、學習外語的感覺和學習行為等特殊的心理活動。①外語課堂上不斷增加的焦慮會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傳統的語言學習焦慮主要關注學習者的性格特征、學習活動形式、教學方式以及語言文化差異等問題。然而數字化教學環境下的語言學習焦慮有別于傳統的概念,因為它受到數字化教學環境變革后相關要素急速增加、變化的影響。所以不能使用傳統的語言學習焦慮經驗來處理我們面臨的新問題。
2 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的特點
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具有以下優勢:通過從基準測試中獲得的學生知識積累以及學習能力水平的數據,能夠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決定其學習進度,針對性極強;與傳統的教師面授方式相比,計算機以較為穩定的狀態和學生進行學習交流從而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的相關系統可以集百家所長,從而積累大量教師的教學經驗,具有較高的教學穩定性和權威性;相關工具型軟件的優點是能提高教師備課、教學、研究等活動的效率,使他們把精力集中到更有創造性的方面去。
正如Warschauer所陳述到的電腦的三個作用:它可以是一個導師,提供語言操練和技能練習;可以是一個刺激因素對于探討與交流;可以是書寫和研究的工具。②
綜上所述,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的主要特點有:學習環境延伸化:從原來的單課堂模式,向網絡化方向發展;學習材料海量化:計算機出色的數據存儲和調用能力,能夠幫助語言教學積累大量的各種形式的文檔以及多媒體材料;教學方式智能化:應用各種人機交互智能技術;學習方式個性化:計算機輔助系統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進度安排,并給予相應難度的學習材料和引導。
3 調查研究
3.1 調查對象、工具
隨機選取修讀大學英語聽說課的大學二年級學生200人。樣本為隨機抽取。問卷參考了部分Horwitz等人編制的FLCAS量表,并根據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問卷的部分內容做出了相關的調整。問卷的阿爾法系數是.8679。問卷采用五點量表的形式,包括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不確定、符合、非常符合,分別記為1到5分,分值越高,焦慮程度越高。表中百分比為焦慮值達到4與5的學生人數比例。問卷中將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的大學英語課統一稱為“機助英語課”。共收回有效問卷190份。使用SPSS15.0進行數據分析。
3.2 調查結果
從表1中可以看出,學生對于機助英語課的消極態度并未成為引起外語課堂焦慮的主要因素。問題1以及問題4所占的比例極低,并不會造成學生在普遍上對機助英語課形成焦慮的影響。而問題2所占比例較大,表明在機助英語課中,由于監控力度較之傳統英語課較低,較容易造成學生走神。導致問題3的百分比較高的原因比較多,通過訪談分析,主要是自主學習缺乏足夠的氛圍以及導向性,學生表示不能適應該種學習方式。問題5所占比例高達71.6%,通過對非機助課學生的調查統計發現,在傳統英語課中,學生表示不愿意自愿發言的比例也高達68.9%。所以通過對照組可知,這并非機助課引起的消極態度,而是學生在二語習得過程中的普遍反應。
表2主要針對機助環境下學生的焦慮感進行調查,同時,通過對照組的統計分析表明,總體上講,學生在機助英語課上的焦慮感較傳統英語課要降低不少。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點:首先,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環境為每個學生提供了較為獨立的空間,學生較容易產生專注感,從而降低焦慮。其次,在傳統課堂中,教師面對面授課的形式對學生監控性較強,教師的情緒或者肢體動作等較容易傳遞給學生其他信息,造成焦慮。最后,在機助英語課中,學生具有較為個性化的學習過程,容易感覺到自己對學習進度、難度的控制,從而增強信心,降低焦慮。另外,學生對于學習策略以及操作技能方面的焦慮感較傳統課堂有所增加。
4 總結
(1)總體而言,學生在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的過程中,學習焦慮有所降低,直接反映了這種新手段的有效性:新穎的方式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動力;海量的信息能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個性化的學習進度、學習難度安排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操控學習進程。
(2)加強學習策略指引。對于長期接受傳統教育的學生而言,難以進行快速的學習角色轉換,即從“被動接受”變化為“主動學習”,導致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感。所以教師需要一方面在系統中加入完善指引措施,另外一方面需要在監控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給出相應的指導。同時設置計算機系統入門教程,幫助學生解除計算機操作技能水平方面的顧慮。
(3)加強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的監控。在問卷調查中發現的焦慮感降低的情況,部分是由于監控性降低引起的。雖然焦慮感降低能促進學習,但是如果監控不足,容易導致學生受到系統中的海量信息、學習指引降低的影響,從而降低學習效率,反而容易引起負評價焦慮。教師需要綜合考慮相關情況,建立相應的監控體系,既可以保證學生的自主學習,又適當地加以監控指引,使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的效用最大化。
注:本文由深圳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研究基金資助發表
注釋
① HORWITZ,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6,70(2):125-132.
② Warschauer,Networ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Concepts and Practi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