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煤礦生產作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機電運輸設備的運行任務繁重,工作環境惡劣,且調動頻繁,常常得不到應有的維護。而隨著煤礦開采能力的普遍提高,機電運輸系統的工作戰線逐漸延長,系統的安全風險也不斷加劇。本文分析了影響其運行穩定性的各種因素,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完善煤礦機電運輸設備安全管理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礦山機電運輸 設備管理 生產安全
中圖分類號:TD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7(a)-0084-01
1 煤礦機電運輸設備的作用及運行特點
包括礦井一般電氣設備、井下電纜、提升絞車等在內的機電運輸設備,是煤礦生產作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專業多,技術性強,且貫穿于礦井生產全過程的各個環節。煤礦實際生產中,機電運輸系統的任務繁重,多數設備加班甚至帶病作業,在井下的惡劣環境中超負荷持續工作,嚴重縮短了設備的使用壽命。而由于生產項目對設備的需求量大且往往缺乏計劃性,常導致機電運輸設備調動頻繁,加之一些重工效輕保養思想的影響,常常使設備得不到應有的維護。此外,隨著煤礦開采能力的普遍提高,采掘工藝使工作面不斷深入,機電運輸系統的工作戰線也逐漸延長,導致其安全風險不斷加劇。一旦礦井機電運輸系統發生事故,不僅無法保證生產效率,更可能對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因此,管理人員必須意識到煤礦機電運輸工作的重要性和風險性,逐一分析系統中可能存在的隱患及其成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防治,以期為礦井安全生產提供切實而有力的保障。
2 導致煤礦機電運輸事故發生的因素分析
2.1 主觀因素
2.1.1 作業人員操作能力的欠缺
現場作業人員的操作能力參差不齊是井下機電運輸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文化層次較低的工人未經正規培訓就直接上崗,并不具備專業機電知識。在對設備安全操作方法未完全掌握的情況下,違章操作、野蠻作業的現象時有發生,一旦發生緊急情況,這些工人也不具備即時排除危險和進行補救的能力,給礦井生產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2.1.2 安全意識淡薄,責任制度不健全
管理者安全意識的淡薄是釀成事故的根本原因。由于企業未對安全基礎工作加以重視,操作人員的資質核審就淪為了走過場,安全培訓也過于形式化,對工作實踐不具備指導作用。對往次事故發生的原因不進行徹底的追究和廣泛的宣傳,使操作人員普遍存在僥幸心理。此外,要確保生產的安全,必須健全和落實機電運輸工作的責任保障制度,但一些礦井安全制度的制定和執行都不到位,機電運輸安全作業的積極性得不到保護,而事故一旦出現,也必然會造成責任認定不清,相互推諉的問題,造成危險的惡性循環。
2.2 客觀因素
2.2.1 惡劣的工作環境
礦井機電運輸設備的環境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空氣條件、巷道空間和供電狀態等。以空氣條件為例,由于井下作業的空氣成分包含有大量的瓦斯、灰塵和水分,既容易使電機受潮而發生腐蝕,也可能因操作不慎引起火災甚至爆炸。而巷道空間的狹窄對設備的運輸、安裝、檢修都會造成不便,設備間相互干擾和影響,使發生觸電事故的可能性也有所提高,巷道坡度等問題還會引起設備的傾倒、滑移問題,對運輸安全也有一定的影響。此外,由于機電運輸設備在運行中存在較大的負荷變化,易發生短路問題,加之隨著掘進的深入,供電電壓不斷升高,高壓線路的安全性要求也越來越高。
2.2.2 設備的質量問題
設備運行過程中,不斷受到操作環境的影響而老化,電纜可能在潮濕、腐蝕性的空氣中發生表皮脫落,隨之而來的火花可能導致空氣中的瓦斯爆炸,而提升設備中使用的繩索在長時間的工作后也常出現疲勞和失效。可見,若不進行充分的設備維護,運輸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后,就會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隨時可能導致事故的發生。
3 加強運輸設備安全管理的具體措施
3.1 細化并落實設備管理制度
健全制度首先要從樹立、深化安全責任意識開始。應采取各種有效形式,加強對煤礦職工自上而下的安全知識宣傳,如建立事故案例宣傳欄,定期推出相關的安全知識講座,以提高職工的安全防范意識,使全體工作人員中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認識,提高全體職工的安全觀念,要求全體職工把安全生產放在首位,以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在這一基礎上,還要完善職工的崗位業務培訓。將業務培訓與安全培訓聯系起來,并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生產相結合,幫助職工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在熟悉操作規范的同時,應對可能發生的事故進行模擬,使其必要的具備危機處理能力。要求所有操作人員技術全面、思想端正、且必須持有上崗許可證明。要高度重視機電運輸安全管理工作,設立專門機構,明確分管負責人,配備足夠的專業技術人員。建立健全礦井機電運輸裝備、材料等物資的采購供應管理、入井檢驗、安裝交接驗收、巡回檢查、定期檢測檢驗、維護保養、檢修以及報廢淘汰等制度。要落實工作人員保障制度,使職工得到良好的保障,并將安全責任落實到人,以人性化的獎懲制度提高職工的安全生產積極性。
3.2 提高設備的維修與維護水平
礦井運輸設備的質量是保障運輸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須加強對礦井機電運輸的檢修,及時維護和更換設備。在礦井機電運輸工作中,要及時對老化的電纜、繩索進行更換,定期進行全面檢查,不留死角。針對易老化的電纜、繩索等應每天進行檢查檢修,不能等出現安全隱患時才更換。要保障人員安全設施的設備質量,特別是人車等設備要定期檢修,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設備必須及時予以排除。使各種設備、配件都時刻處于最佳運行狀態,從而實現保障煤礦安全生產的目標。
3.3 改善礦井巷道的工作環境
此外,還應有意識地改善礦井工作條件,為運輸工作提供更好的運行環境。為保證井下環境干燥舒適,降低空氣中的瓦斯含量,減少固體塵埃的含量,應建立良好的井下通風系統,并增加必要的除塵設備,以減少空氣中的塵埃比例,盡可能避免因惡劣的空氣環境而導致機電運輸事故的發生。應加強日常工作中的用電管理工作,安排固定工人巡查維護井下線路,尤其是要經常檢查可能發生事故的關鍵部位,一旦發現事故隱患必須及時處理。為進一步確保井下用電的安全性,應在電路系統中安裝漏電保護裝置,保證整個供電線路的絕緣良好,從而減少和避免漏電、短路及線路超負荷情況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陳卓雄.淺談煤礦機電運輸事故[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9(9).
[2] 李吉兆.制約煤礦機電運輸安全的因素及對策—— 以鄭煤集團鄭新煤業公司為例[J].河南科技,2011(13).
[3] 彭開剛,趙偉.煤礦機電運輸事故多發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對策[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7(2).
[4] 吳建華,顧維娣.對加強煤礦機電運輸管理的一點認識[J].能源技術與管理,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