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于我國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現象進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其成因,主要有技術落后以及經濟模式落后。然后分析了其危害,主要是對土壤以及大氣、水資源產生危害,然后從管理和技術等多個角度來分析了其解決策略。
關鍵詞:工業固體廢物 環境污染 治理防護
中圖分類號:X7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7(a)-0148-01
隨著目前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伴隨著工業化以及城市化等,環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隨著工業生產規模的迅速擴大等,在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工業廢物等,尤其是具有危險性的廢棄物對于環境的危害越來越嚴重,尤其是隨著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產量提高,危險廢棄物的產生也是逐年攀升,其速度遠遠的高于其他的廢棄物。這種迅速增加的廢棄物對于環境保護和治理造成了很多困難,近幾年我國城市和鄉村地區頻發因為環境污染導致的中毒甚至是死亡事件。本文就對于工業固體廢棄物污染進行探析,從其成因以及預防的策略進行簡要的分析。
1 工業固體廢棄物污染成因
跟西方國家的情況是一樣的,我國出現工業污染問題也是伴隨著工業化的進行的,其中工業固體廢棄物的污染問題也是一樣的,并且因為我國的工業基礎時較為薄弱的,同時很多設備以及生產技術都是很落后的。西方國家在經過了技術革新之后就把較為落后的生產技術淘汰給了第三世界,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后大量引進了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盡管這些企業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卻給環境造成了很大破壞,甚至一些技術手段還停留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水平。目前我國正處于快速推進工業化以及城市化的階段,對于自然資源的開發力度越來越大,同時加上目前粗放型的增長方式很難在短時間內進行改變,同時因為落后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手段等,所以對于資源的利用率是較低的,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導致了我國工業廢棄物排放量日益增多。
2 工業固體廢棄物危害性分析
從有害成分轉移的角度來對工業廢棄物的危害性進行分析話,就會發現因為工業生產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較大并且占據面積較廣所以其中廢水和廢棄等在處理的時候很可能會轉化成為固體形態,所以在一定意義上說固體的廢棄物很可能就是有害成分的最終形態,因為有害物質不容易進行破壞和衰減所以其危害與氣體和液體比起來更具長期和潛伏性。
其第一個危害就是固體廢棄物會占據耕地面積,因為工業廢棄物的大量增加就會增加其占地面積,對于1000噸的固體廢棄物來說大概需要0.06hm2的面積來進行堆積。
第二就是對土質形成污染,因為現在工業固體廢棄物長期進行露天的堆放所以其中的有害成分會經過各種天氣現象滲入到土壤之中,這樣不僅會造成土壤中微生物的死亡,這就會造成使土壤變成沒有分解能力的土質,同時有害物質土壤中的累積還可能導致土壤的毒化有機鹽堿化。
第三就是會對水資源造成污染,我國目前水資源的使用已經進入了一個較為緊張的時期,水污染以及水浪費現象都較為嚴重,其中沒有進過無害化處理的固體廢棄物的一大危害就是因為其隨意的堆放會造成其有毒物質會隨著降水或者地表的水流等進入河流或者湖泊等,固體廢棄物在水資源中的長期堆積不僅會造成水面縮小,還會因為有害成分比如汞、鎘等元素的存在而造成水質降低,假如一些重金屬或者有毒物質的含量超標的話就會影響到周遭灌溉水源以及城市飲用水的質量,甚至會造成集體中毒現象。
最后就是會污染大氣。固體廢棄物對大氣形成污染的途徑主要有因為其在適宜溫度下的揮發以及蒸發等化學反應而釋放的氣體,第二就是固體廢棄物中存在的細微顆粒以及粉末等因為大風天氣等進入到大氣中造成的粉塵污染。第三就是在運輸和處置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氣體。
3 對固體廢棄物進行處理和預防的可行策略探析
3.1 加強立法工作,健全法制環境
對于我國工業固體廢棄物的控制標準,主要廢棄物的處置標準以及設施控制標準兩個類別,其中對于廢棄物的控制標準,主要是規定了對于某種特定的廢棄物的處理和標準要求比如說在對多氯聯苯性質的廢棄物的控制標準中就規定了城市垃圾的排放內容,我國的環保部門以及建設部門對此就制定并且頒布了有關技術標準一開機行業標準。在設施控制標準方面,我國的一些法規比如關于生活垃圾的填埋控制標準等就給出了詳細的規定。同時我國的一些地方性的法規也都做出了一些明確的固定。筆者認為目前我國對于工業固體廢棄物的處理還處于一個起步階段,所以其中管理法規和標準等都是很不健全的,一個不好的現象就是過于重視末端的處理,但是卻沒有理順管理的體制問題。所以目前更需要加強的就是管理法律和法規的問題,以及執法力度的加強。
3.2 通過技術革新來促進處理
對于在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等進行處理的話,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環境造成污染,還會因為二次處理帶來更多的經濟負擔。所以我國的有關部門應該積極的引導企業進行其生產技術的更新和iso14000認證體系建設,讓企業可以更加致力于無害生產,爭取把有害物質消滅在生產階段,通過改進設備以及生產技術來降低消耗和提高處理技術。同時在對資源的選擇上,應該盡可能的選擇清潔原料以及無害原料,使用無毒無害物質來代替之前的原材料,同時對于企業內的管理進行改善和加強,實現原料的閉路循環,逐步的實現工業生產中廢棄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
3.3 建立再生資源回收產業鏈
目前我國在對工業廢棄物的處理上能力還是較為欠缺的,很多地方還都缺乏配套的處理單位和設備,這就導致了很多廠商都是把產生的危險性質的廢棄物貯存在場內,但是很多貯存場都沒有達到技術要求,其防流失以及防擴散等技術上都是較為落后的,這就會存在二次污染的風險。所以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整合,把資源的再次利用和污染防治整合在一個體系之內,采用多種形式來鼓勵各方面進行回收和利用。
從上文的論述中就可以看出在我國工業廢棄物的生產已經是一個較為嚴峻的問題,同時我國技術的落后還會造成更多的污染,所以我們更加應該重視這個問題,對此可以從技術以及管理等多個角度來探討處理工業廢棄物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黎松強.海洋赤潮的成因及防治[J].茂名學院學報,1998(2).
[2]戴麗荷.畜產公害的成因危害及控制措施[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2(4).
[3]王慶鎖,李玉中.我國的土地沙化及治理對策[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