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博從美國回到大連,懷揣著今年6月在蘋果WWDC大會(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獲得的年度產品設計大獎,回想獲獎當晚的情景,至今還覺得恍如夢境:從主持人宣布開始頒發獎項,到頒獎人公布首個獲獎作品是來自中國團隊BiBoBox的《Little Star》,他甚至忘了自己是如何走上臺,在數千iOS開發者面前領獎答謝的。顯然,團隊的首個產品就獲得了這么高的肯定,是他始料未及的。
“這個獎的重量可以比喻為App獎項里的奧斯卡。”劉博說,《Little Star》售價4.99美元,上線一兩周就獲得了App Store各地區的首頁推薦,目前共獲得了30多萬的下載。
作為首只獲此獎項的亞洲團隊,回國后,媒體的采訪和資本的追逐接踵而至,這讓一直默默無聞的BiBoBox團隊和劉博本人有點不適應,這個誕生于大連民族學院的校園團隊更習慣在安靜的氛圍里精雕細刻。《Little Star》是一款運行在iPad上的兒童電子讀物,相比那些大型游戲類應用在產品設計和研發上簡單許多,卻是7位成員耗時1年才完成的。
設計主導教育產品
實際上,《Little Star》原是一本寥寥數頁的兒童繪本圖書,BiBoBox創新地將原創性故事和交互性設計兩方面結合起來,劉博希望達到對兒童引導和教育的目的。和許多單純將紙質書內容照搬到Pad上的電子圖書不同,《Little Star》的故事首先是原創的,“傳統兒童讀物有被兒童誤讀的可能,原創且具有交互性的圖書可以最大限度地釋放作者的創造力,引導兒童閱讀”。劉博說,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這個道理放在兒童讀物也成立,如果父母離異的兒童看了《灰姑娘》,就有可能在心中覺得一切繼母都是壞人,對兒童的成長不利。
《Little Star》的故事講的是幾個小動物去山頂野營,同心協力摘月亮的故事,雖然為了配合兒童的接受能力,故事的內容并不復雜,但是要將每一頁故事都和iPad的機能特點配合,達到良好的交互性效果,卻絕非易事。為了最大化地實現交互性特點,《Little Star》采取圖文分離的方式,一頁文字,一頁圖片,前頁文字主要起引導故事發展的作用,最核心的交互性在后頁圖片中體現。
“我們并沒有用語音代替文字,主要還是希望讓家長和孩子共同讀書。”劉博說,每頁圖片中都有隱藏的小秘密,不會有任何的提示,而是以引導的方式暗示兒童自行發掘,比如每個小動物都有一個工具,它們放到地上的工具被樹葉蓋住了,小朋友只有拂動屏幕,撥開落葉才能看到工具,這一個充滿趣味性的細微設計既鍛煉了兒童的動手能力,也引導了兒童用發散性的思維解決問題。
趣味性是兒童讀物的必備要素,《Little Star》借由iPad的硬件,將這種趣味性從文字上升到了富媒體的體驗,“這是未來電子讀物的發展趨勢,”張博一直強調BiBobox要做新一代的電子圖書,嘗試用各種形式為兒童講故事,比如植入小游戲。《Little Star》的小動物中有一只鱷魚,它的道具是一把彈弓,情結設計中每個動物都嘗試用各自的工具將月亮摘下來,鱷魚的辦法是想用彈弓將月亮打落,于是一個類似于《憤怒的小鳥》的小游戲便自然而然地出現了,雖然這個方法最終以失敗告終,但這種講故事的方式對兒童造成的影響顯然是傳統圖文無法相比的。
“給成人的東西一定是方便,給小朋友的東西一定是鍛煉思考能力。”劉博說,其他兒童電子圖書還沿襲著傳統圖書線性目錄的形式,《Little Star》為了鍛煉兒童的思考和記憶能力,摒棄了這種雖然方便,但是對兒童來說枯燥且無所得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每一頁圖片的小圖,BiBoBox還利用iPad的重力感應功能將小圖制作成拼圖游戲,父母可以搖晃屏幕將這些小圖標打亂,讓兒童根據記憶將故事重組理順。除此之外,《Little Star》中還內置了一款和故事情節相關的小游戲,小朋友在規定的時間內,將一定數量的星星倒入瓶子里,同樣是利用了重力感應功能,游戲分為多重關卡,并且考慮到保護兒童的體力和視力,人性化地增加了游戲時間的控制。
在WWDC頒獎結束之后,蘋果的幾位高層分別會見了11家獲獎開發商,當問到BiBoBox團隊中工程師和設計師誰占主導地位的時候,劉博毫不猶豫地給出了設計師為主導的答案:“工程師常常不理解修改的理由,認為修改前后沒有差別,但從兒童教育的角度,每一次的修改都是有理可循的。”對兒童教育和交互方式的理解是BiBoBox團隊最核心的競爭力——“比我們研發能力強的沒有我們懂教育,比我們懂教育的沒有我們研發能力強。”
校園團隊的產品觀
之所有擁有這樣的能力,還要從BiBoBox獨特的團隊背景說起。這是一個校園背景的團隊,它是大連民族學院為了推行產學結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而成立的導師制的研究室。劉博的身份不僅是BiBoBox的負責人,還是一名教師。學校無償為團隊提供辦公地點、設備和少量的資金,并不介入團隊的商業運作。不同的研究室有不同的研究方向,目的是創造出和市場結合的商業化的產品,學生可以選擇感興趣的研究室進行實習,畢業后還有可能留在研究室工作。團隊可以外聘優質的人才,和團隊簽訂勞務合同。其中,BiBoBox團隊中有兩名外聘員工。
BiBoBox從2009年開始做iOS上的兒童繪本,在此之前的十多年,都一直在做與兒童產品相關的工作,從主題樂園兒童人機交互設備的設計,到與出版社合作推出原創的繪本,再到制作動畫片,團隊一直都在研究兒童教育,接觸相關領域的專家,對比中外兒童思維的異同,以講故事的方式引導教育兒童正確的價值觀。在一次對主題樂園的規劃中,BiBoBox計劃將兒童交互設備和手機進行聯動,這無意間成為了團隊往移動互聯網轉型的契機。“iOS的崛起讓我看到了新的機會,我們可以將過往在兒童心理交互性方面的積累,以講故事的形式影響更多的人。”劉博說。
其實,與《Little Star》同步研發的產品有10款之多,它只是BiBoBox正式提交App Store的第一款產品。蘋果一位高層十分驚訝于《Little Star》的文本翻譯,為了更適合國外兒童閱讀感受,BiBoBox找到了加拿大教育領域的權威雜志麥克林(Maclean’s)的責任編輯進行翻譯。Bibobox在商業的運營和推廣上還沒有太多的投入,得獎后很多國內的VC找到他們,但和慢工出細活的BiboBox相比,那些VC也許顯得許有些急功近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