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是人體重要的器官,在五行中屬水,四時對應著冬季。它不僅管理著人體的水液代謝,還是人體陽氣的源頭,因為腎里藏著精氣,它可以將津液散布到全身,以供臟腑組織利用。
既然腎臟對應冬季,那么在這個寒冷的季節,我們應怎樣利用腎俞穴來保護身體呢,我們身體出現的哪些狀況又可能與腎臟有關系呢?
腎俞穴的具體位置在哪里?
它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由于我們按摩的時候不只是一個點,所以不必強調腎俞這個穴位的準確位置,只要找到大概區域就行了。
當腎陽不足時,人體會出現哪些癥狀?
除了怕冷,人體還會出現很多嚴重的問題。比如女性經期不規律,年紀輕輕就閉經的也大有人在。現代醫學把40歲以前閉經的稱為卵巢早衰,靠激素替代療法治療,治愈率不過2%-3%。這其實是人體生殖功能衰退的表現,有人戲稱為“30歲的年齡60歲的卵巢”。
冬天手腳冰涼是病嗎?
如果是從寒冷的戶外走進溫暖的室內,四肢冰冷是正常現象,但如果過了半天還四肢冰涼或經常性地怕冷,那或許就是病了。
“冰美人”在現實生活中挺多見的,從中醫的角度該如何解釋?
從中醫的角度來講,男性屬陽,女性屬陰,女性的體質就是陽氣偏弱而陰氣偏盛,所以容易出現陽氣虛弱的問題。人體保持正常的體溫以及全身組織器官的溫煦,都要靠旺盛的陽氣來溫暖。陽氣不足時,肢體發涼怕冷,特別是在遠離心臟的四肢末端更為明顯,中醫稱之為“四肢終末不溫”。這類人號脈時,命門脈跳動乏力,并且用力按下時,越發沒有力量。命門脈衰,說明腎中陽氣不足,不能溫煦體表四肢,自然就有怕冷和手足冰涼的癥狀了。
老年人需要養腎嗎?
腎陽對老年人尤為重要,可以讓老年人腿腳靈便,牙齒堅固,吃嘛嘛香。因為腎有一個重要的生理功能,那就是主骨生髓。有句俗話叫做“人老腿先老,護腿先護腰”,這其實說的就是腎主骨的功能對腰膝關節運動能力的調節作用。
有句話說“腎精不足,腰膝酸軟”,這該怎么解釋?
腎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實際上是腎精及腎氣促進機體生長發育功能的具體體現。腎臟藏精,而精氣充養骨髓,促進骨髓生發。只有腎精保持充足的狀態,使骨髓化生有源,骨骼得到髓的滋養,才能維持骨骼的正常功能;如果腎精不足,骨髓生化無源,無法營養骨骼,就會出現例如小兒頭蓋骨骨縫閉合延遲,雙腿無力支撐體重,不能在一般的年齡期內學會走路;而老年人則會出現骨質脆弱、骨折等問題;青壯年人如果腎精虧虛,骨骼失去營養供應,就會出現腰腿酸軟無力的癥狀。
尿頻、尿急是否跟腎盂有關?
很多老年男性朋友都有前列腺的毛病,具體表現為尿頻、尿急、夜尿增多、尿無力。原因還得從腎說起。中醫認為,水經過脾胃的運化吸收后,一部分通過汗液排出體外,另一部分則形成濁液歸于腎,在腎氣的推動下,進一步將水液分為清、濁兩部分,清的部分再次被吸收,并在腎氣的蒸騰作用下向上輸送到肺,重新循環使用;而人體不能利用的廢液,在腎氣的作用下向下輸送到膀胱,形成尿液排出體外。人體小便正常與否,與人的腎精、腎氣有著密切的關系,只要腎主閉藏的功能正常,人體尿液的形成、排泄也會正常,反之則會出現尿頻、尿急的情況。
為什么說頭發是腎功能狀態的外在表現?
頭發的狀態能反映腎精的盛衰。青壯年人腎精充足,脾胃功能旺盛,血生有源,所以頭發生長迅速、烏黑有光澤;老年人精血衰少,頭發就會變得斑白,同時還會出現脫發的現象。一些人還會出現未老先衰、早脫早白等現象,這些都與腎精不足有關。
聽力減退跟腎臟健康有關嗎?
腎精生骨髓,而大腦為髓海。大腦的生長發育、功能狀態都與腎精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嬰兒先天腎精虧虛,就會導致智力低下;成年人如果腎精虧虛,就會導致記憶力、思考力、視力等腦功能異常。《黃帝內經·靈樞·海論》說:“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耳朵的功能狀態和腎氣的強弱具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腎氣充盛,腎精充盈,髓海得養,才能保持聽覺靈敏;反之,腎精及腎氣虧虛,不能有效的充養腦髓,使髓海失養,就會出現聽力減退,或者出現耳鳴、耳聾的癥狀。老年人由于腎精及腎氣衰少虧虛,則多表現為聽力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