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當前農村中學生創新人格的培養也必須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教育合力,從一體化教育網絡這一理念出發,結合江蘇省教育廳的五嚴規定,著重分析了家校合作的相關途徑。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 家校合作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8-0008-02
在影響學生成長的各種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兩個最重要的因素。整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并形成教育合力對學生的健康發展非常必要。特別是江蘇省教育廳發出的“五嚴”規定,嚴格控制學生在校的集中教學活動時間是五嚴規定之一。由于嚴格規定了學生在校的作息時間,隨著學生在學校的時間縮短,從而增加了學生在家庭和社會的時間,對孩子的教育由學校為主走向了以家庭為主,這就要求學生父母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和精力,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產生了矛盾。
當前,我國廣大農村的人們正忙于打工賺錢,年輕的家長們在忙碌的同時都渴望子女能比自己有出息,可是由于忙碌和自身條件所限使他們對孩子只有愛的“渴望”,卻缺乏愛的“能力”。比如,父母的工作時間、作息時間與孩子在家學習的時間不同步,因而存在著一個教育孩子的真空問題;孩子交由爺爺奶奶教育帶來隔代教育的過分溺愛;父母自己本身所受教育有限,根本無法輔導和監督孩子的學習;父親長期在外打工賺錢養家,母親一人在家撫養和教育子女,形成學生人格缺失;還有一部分留守學生長期住校,一切依靠學校,缺少關愛。于是乎在農村,孩子的教育出現了種種怪異現象,要么放任自流不聞不問,任其死活;要么,心急如焚卻束手無策,管不了;要么操之過急,方法簡單粗暴,一打了之。家庭教育需要學校教育提供指導,學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參與。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作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加強家校合作,探索家校合作的方式方法,建立家校合作的長效機制,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步,形成教育合力,已成為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面前的重要課題。筆者所在學校即結合農村家庭的實際情況,對改善這些狀況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 加強溝通,了解情況
為了整合家校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作用,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聯系是必不可少的。掌握學生在校外的實際情況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
第一,家訪。通過家訪了解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個性特點,學生在家里的表現情況,家長的文化素養及對孩子的教育方法等,這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但是,家訪要徹底改變理念,改變以往的告狀式,要知道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所以,即使是針對問題學生,也要本著愛護學生自尊心的原則。家長和教師要從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角度分別查找教育的弊端,從孩子的終身發展出發去教育和引導孩子,切忌方法簡單粗暴。
第二,電訪。電訪就是教師打電話給家長,在電話里向家長反映情況,交換意見。特別是那些學生父母雙方都在外地打工的,通過電話讓他們分享孩子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績,哪怕是學生某些問題的一點進步,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欣慰和寬心。
第三,書訪。書訪就是當教師聯系不到家長本人時,通過便條或書信的方式與家長交流。
二 加強培訓,提高能力
家長是家庭教育的主體,也應是家校合作的主體,家長通過參與學校教育過程,逐步樹立與學校一致的正確教育思想,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從而使學校在推行素質教育中擁有一支強大的默契的支持者群體和同盟軍,擴大了推進素質教育的教育資源。如何進一步提高家長素質,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培養中的作用,使之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形成合力,這是從事基礎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第一,舉辦家長學校。通過家長學校幫助家長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更好地協助學校進行教育活動。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庭教育的原則與方法,提高家長的教育素養;讓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和創造力;指導家長如何配合學校教育孩子、怎樣看待學生的成績等。特別是在五嚴規定下,學生有了更多的時間,但這并不意味著是讓孩子回家做更多的作業、完成更多的學業負擔,學校應著重引導孩子如何利用閑暇時間進行自我素質提升,家庭應根據學校的要求,將教師的要求落實到具體的行為中去,比如在家庭中側重于勞動意識的培養,著重于如何做人的培養,以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家庭活動中健康成長。
第二,舉行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活動。家長學校的教育不能只是講座式的給家長上幾堂課,還應切合家長的需求和興趣,讓家長真正地參與有關問題的討論,以他們的切身經歷和實際體會,以他們教育孩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作為討論素材,讓他們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讓家庭教育較成功的家長作經驗介紹,讓其他家長有參照依據,大家共同進步。
三 加強互動,提升效益
將家長資源看成是一種寶貴的教育資源,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參與管理、參與監督,形成家校合作關系。
第一,召開家長會。考慮到農村中學生家長的實際情況,改變召開家長會的形式。首先,錯峰召開家長會,把家長會盡量地安排在農村農閑時,給家長提供方便參加的機會;其次,減少家長會的次數,一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再次,改變家長會的內容,就家長們關心的問題進行講解溝通,盡量避免講過于高深的教育理論,從每個學生的實際出發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溝通;最后,改變家長會的形式,讓家長和學生一起參加并坐在同桌,讓家長和孩子及時進行情感溝通,及時進行家庭教育,對一些不懂的內容學生可以及時給家長講解,使家校溝通無障礙。對于《家長會意見反饋單》,有許多家長因不會寫字而無法表達時,可以由孩子代筆,以使學校能及時準確地了解家長的意見或建議。
第二,加強家校聯系,校門永遠向家長敞開。近來筆者所在的學校為加強家校聯系采取了兩項舉措:一是“家長走進課堂”活動,二是讓家長填寫《學生家庭自主學習信息反饋表》。這兩項措施相得益彰,不僅讓家長了解了子女在學校課堂上的表現,以及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又讓學校了解了學生在家中自主學習的基本情況,這種有效的互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家長走進課堂”活動是讓家長掌握自己的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得到底怎么樣,以及班上教師的教學水平到底怎么樣。為此,每個班級每周均邀請1~2名家長走進課堂和學生一起聽課,并請家長填寫《“家長走進課堂”教學評價反饋表》,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組織這樣的活動就是要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學情況,引導他們更多地去關心子女的學習現狀,也希望借此讓家長們對學校的教學工作及其他工作提出意見或建議,以便更好地改進學校的各項工作。“家長走進課堂”活動架起了一座家庭與學校聯系的新橋梁,讓家長與學校之間有一種全新的交流與溝通方式,同時也能有效地促進學校的課程改革,展示學校的良好形象,營造家庭與社會共同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圍。向家長發放《學生家庭自主學習信息反饋表》,可以讓學校充分地了解每一名學生在家中自主學習的基本狀況和效果,提高學校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便于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開展教育工作。學校都要求各班主任每周向本班家長發放一份《學生家庭自主學習信息反饋表》,并要求班主任提前寫好針對每一位學生的不同建議,讓家長對子女在校學習狀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以便家長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家長通過反饋表及時地將子女在家中自主學習的狀況,包括時間、態度、效果等傳遞給班主任,這樣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將會更有實效性,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學生在家學習的動態,幫助他們提高在家學習的效率。只要家長認真配合,及時把子女在家學習的情況反饋給學校,就能切實做到讓學生在家在校一個樣,做到減負增效提質,讓學生能在學校和家庭共同的幫助下,有效地防止“5+2=0”的現象。(即學生經過在學校五天學習,在家兩天假期未得到及時鞏固而將所學知識忘光。)的出現
第三,成立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是家長們以富有意義和建設性的態度參與家校合作的方式。所有家長都是家長委員會的成員,為方便委員會與學校進行溝通合作,家長可以推選產生家長代表,由他們代表家長委員會參與家校合作的各項具體工作。例如,我校走讀生一直由家長送飯,學生無處就餐,特別是到了寒冬臘月之際學生就只能在寒風中吞咽冰冷的飯菜。在家長委員會的積極參與下,經學校研究決定,給三個年級三個不同的就餐地方,這一決定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四 更新方式,暢通聯系渠道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家校合作的方式也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家校合作不僅僅可以通過會議的方式,還可以通過其他形式進行。比如,學校可以建立相關網站,設立相關網頁,將家庭教育的方法、家庭教育的要求、成功的家庭教育事例等放到網站上讓家長們學習;也可以設立家校互動論壇,如學習方法指導論壇、品德教育論壇、素質教育論壇等,讓教師和家長對孩子的問題進行探討與交流;還可以利用網絡建立QQ群,集中家長與教師的智慧,以群聊的方式讓家長們與教師共同探討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一對一聊天的形式,讓學生家長與教師進行溝通與探討。除此之外,幾乎每個家長都擁有手機,學校與家長可以加入“校訊通”,通過短信的形式實現家校互動。有家長說:校訊通”能讓我們隨時掌握學校和班級孩子的情況,有利于學生家長與學校老師的溝通;也有教師說:有了“校訊通”,家長對孩子的作業“了如指掌”,可以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孩子的進步成長。
實踐證明,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讓我們架起溝通學校與家庭的橋梁,實行家校聯系、相互配合,促進孩子們健康成長吧!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