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終身體育的內容、形式及其意義做了簡要闡述,從高校體育教育在終身體育中的地位與作用等方面入手,對高校體育教育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提出了看法。
【關鍵詞】體育教育 體育意識 終身體育意識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8—0200—01
一個國家勞動者的素質是決定一個國家經濟水平,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身體素質則是勞動者全面素質的基礎,堅持科學地終身鍛煉身體,不僅能增強體質,增強勞動者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還能預防多種常見病和職業病。為了培養和造就高素質人才,使受益者在有生之年能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終身體育教育必然要成為新世紀的體育教育思想并滲透到國家、社會、經濟、和家庭生活的每個角落。
一 終身體育教育的意義
學校是培養合格人才的基地,學生們養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是學校體育的宗旨。學生由于對某一項目的特殊愛好,而會促使其不斷地關注和參與某些項目的活動,在不斷的參與過程中堅持鍛煉了身體。
體育運動是現代人們余暇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能豐富人們的社會文化活動,滿足人們精神需要,體育課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學生在參加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時會在身體活動過程中,與同伴默契配合,與對手頑強拼搏,從中得到快感和心理上的滿足。同時,能在實踐中獲得各種不同的情感體驗。
在高校體育教育中,要有目的地把教學重點從競技體育轉向以健身、娛樂、保健體育為重點的教學內容上來,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和鍛煉方法,激發對體育的愛好。在高校中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還應有針對性,既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還要根據學生集體的需要選擇不同的內容,讓學生有所選擇,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 高校體育教育在終身體育教育中的意義
高校階段是學生生長發育、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是培養終身體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學校體育教育的最高層次的最后一站。高校體育是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重要銜接點,是實施終身體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對終身體育具有十分明顯的影響作用和長遠效益。高校是培養學生實現終身體育觀念的主要場所。終身體育的內涵是終身教育,其中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體育貫穿了人的一生。終身體育思想是從人的一生角度來對體育問題的理性認識,它的出發點是以人為主并從探討人、體育、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來塑造全面發展的群體。高校體育的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傳授體育知識,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為終身體育在當代體育發展的道路上指明方向,要從理論和實踐中培養終身健身者,要讓學生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成為德才兼備,體魄強健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接班人。
三 終身體育意識培養對高校體育教育的要求
1.轉變體育教育理念
要進行素質教育,必須進行體育教育的改革。首先,應在學校的教育中開展素質教育。其次,要轉變高校的辦學指導思想,把“重智輕體”的教育觀念真正轉變到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觀上來。再次,要對傳統學校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并非完全拋棄原有的教學體系,而是繼承和發揚其中的合理內容,使學校體育能更好地為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服務。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為終身從事體育鍛煉打下堅實的基礎。
2.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習慣和能力
在高校要進行終身體育意識培養,首先,要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參與熱情,因而培養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鼓勵和支持學生愛好,要做到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其次,要改變高校過去以技術教學為主,缺乏趣味性,教學手段帶有一定強制性等缺點。由于教學指導思想較為僵化,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使學生感到厭煩,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對體育課出現消極情緒,所以在教學中應當處理好教學任務與激發學生對體育興趣愛好之間的矛盾,使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感到滿足,體會到體育活動的樂趣。最后,要尊重和愛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體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養成鍛煉的習慣,自覺與自愿地堅持經常參加體育活動。
3.培養學生體育意識
高等學校在進行體育教育的過程中,既要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體育觀念,使他們充分認識到體育的目的和功能,又要讓學生充分體驗到體育的魅力并從中獲得樂趣與快感,并且得到滿足。同時,還應當使學生意識到堅持終身體育鍛煉對國家、對民族和對自己都有很大的益處。把參與體育鍛煉和各種體育娛樂活動作為生活方式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現代社會文明與綜合國力的象征,又是現代人綜合素質的體現。
四 結束語
總之,大學生在校期間能否形成科學的健身意識,將直接影響到他們未來的身體健康情況。體育教學是培養大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習慣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意識的重要環節,教學中教師的力量不容忽視,因此,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要對教師提出高要求,要求體育教師及時的更新觀念,不斷完善自我的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結構,以適應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對體育教師的新要求。要通過學校體育的最后階段把快樂體育的精神傳承下去,最終為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柴潔.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對大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的影響[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7(2)
[2]肖鋒、蔡冬梅.論高校終身體育的教學模式[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5(2)
[3]楊亞琴、張濟.芻議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4(2)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