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條龍”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是當前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推動素質教育,為國家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勞動者和優秀體育后備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本文以貴陽市網球進校園活動為個案,通過分析貴陽建立網球運動“一條龍”后備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面臨的困難與挑戰,結合成都市校園網球的成功經驗,提出幾點構建貴陽市網球運動“一條龍”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為促進貴州體育事業的發展進行探索。
【關鍵詞】貴陽市 “一條龍”模式 校園網球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8—0195—02
一 問題的提出
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貴州省體育運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這次體育盛會的舉行激發了全省人民體育參與的熱情,創建了貴州省體育事業發展的新平臺。順應當前貴州省體育事業發展的良好態勢,貴陽市網球協會在市體育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于2011年9月啟動了“網球進校園”的試點工作,開始探索建立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的“一條龍”的網球人才培養新體系,這是在貴州跨越式發展的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貴陽市學校體育工作,推動素質教育,促進青少年網球運動普及,為國家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勞動者和優秀體育后備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
所謂“一條龍”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是指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是在學校里完成,即通過小學、中學、大學來發掘優秀的運動員,青少年選手,通過業余時間進行訓練,始終不脫離學校教育。比照西方發達國家,大都采用“一條龍”體育人才培養模式。在美國,競技體育以學校為中心,依靠學校的業余訓練來培養后備人才,中學是培養青少年運動員的搖籃,大學則是培養優秀運動員的高級階段。美國佛羅里達州,1977年創辦的尼克·波利泰里利網球學校培養了阿加西、考瑞爾、辛吉斯、莎拉波娃等一大批世界級頂尖球員就是最好的例證。澳大利亞、英國、日本與美國有共同之處,政府把競技體育建立在群眾體育的基礎上,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體育參與機會,培養他們終身從事體育運動的習慣,同時發掘和培養體育后備人才。可見,學校是培養體育后備人才的搖籃,運動訓練的基礎階段在學校。采用“一條龍”體育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大中小學協作,擴大體育人才培養面和選材面,才能提高選材質量和數量,從而不斷夯實體育人才的基礎并推動體育事業的發展。
近幾年,隨著李娜、鄭潔、彭帥等一批中國女子網球選手在國際網球賽事中不斷取得驕人戰績,網球運動業已成為當下最為時尚、流行的運動之一。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較早開展網球“一條龍”體育人才培養的城市,競技網球和業余網球所取得的成果都是顯而易見的。但貴州省因受場地、設備、器材、經費、師資等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在全省范圍內鋪開“一條龍”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條件尚不成熟。目前,可選擇在經濟社會發展較好的貴陽市普及發展較好的網球項目,進行探索與嘗試,積累經驗,總結方法,逐步推進貴州省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二 貴陽市網球運動“一條龍”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可行性分析
1.網球運動蓬勃發展
通過多年來貴州省網球協會、貴陽市網球協會卓有成效的工作,貴州省業余網球運動的普及工作已取得長足發展,特別是省會貴陽已具有良好的網球群眾基礎和發展潛力。目前,貴陽市已連續兩年承辦國際網球聯合會(ITF)男子網球巡回賽,為貴州省網球愛好者提供了近距離觀摩學習國際高水平網球賽事的機會;連續三年承辦中國網球協會(CTA)業余網球公開賽白金分站賽,使網球成為“爽爽貴陽”的又一張城市名片;眾多省市一級業余網球賽事和省青少年兒童網球競標賽(各單項比賽前四名可獲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的常態化舉辦,為網球文化的普及和青少年網球運動的推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貴陽網球場地建設發展迅速,僅云巖、南明兩城區擁有的網球場就超過100片。各類網球俱樂部如雨后春筍般成立起來,都為推動網球運動“一條龍”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有利條件。近幾年,貴陽市已向國外網球俱樂部、周邊省市網球專業隊、大專院校網球特長生輸送了多名優秀網球人才。
2.網球教練隊伍初具規模
貴陽市已具備一定數量的由國際網球聯合會(ITF)、中國網球協會(CTA)、國際職業網球教練(PTR)等機構認證的網球教練,并且教練的年齡結構老中青分布合理。為進一步推動“一條龍”人才培養模式,2011年9月,貴州省網協舉辦了網球社體指導員培訓班;貴陽市網協于2011年6月承辦了中國網球協會第二十期“快易網球”教練員培訓班,由市網協和首批網球進校園活動試點學校共同出資培訓了第一批校園網球教師。
3.“一條龍”人才培養模式初見成效
網球運動“一條龍”人才培養模式把網球納入體育課,依靠社會力量和網球推廣自愿者進校園,向學生教授網球技術、網球歷史、網球英語、網球禮儀等知識,讓學生深層次地喜歡上這項運動。目的是促進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培育貴陽市網球人口,推動貴陽市網球事業的持續發展和培養后備網球人才。同時,也是響應教育部教體藝廳〔2011〕4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在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的通知》的精神,增強中小學生的素質教育,促進其全面發展。貴陽市網球協會在貴陽市體育局、教育局、體育總會、貴陽市云巖區教育局、文體廣電局、貴陽市南明區教育局、文體廣電局及試點學校的關心和支持下,于2011年9~12月期間,在貴陽一中(省級重點高中)、貴陽十五中(特色體育中學)、北郊小學(公辦小學)和世紀園小學(社區小學)開展了主題為“魅力網球,我參與,我快樂”的網球進校園器材捐贈和公益教學活動。第一批參加試點的學校由市網協籌措資金1萬元,幫助購買網球器材設備并統一安排教練授課。活動的開展得到了試點學校師生和社會各界的好評,其他學校也踴躍申請參加,活動取得了初步成效。
4.快易網球為“一條龍”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技術支撐
國際網聯(ITF)2007年在全球同步推廣Tennis Play Stay計劃,通過實踐證明:網球運動能被介紹給世界上更多的孩子,甚至在有限的場地上也能開展。中國網球協會作為重要成員,最早投入了這項推廣工作,并在2008年年底推出了Play Stay的中文品牌“快易+樂享”。貴陽市網球協會向青少年推介網球運動,采用國際網聯快易網球課程作為面向青少年和成年初學者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強調網球教學的趣味性與實用性,強調更好地與初學者溝通交流。同時,通過對器材和場地的改進,采用合適的球、球拍,以及球場來展開教學,使初學者能夠很快地喜歡上這項運動,更容易地掌握基本技術,為日后與網球結下不解之緣打下良好的技術和心理基礎。
三 貴陽市網球運動“一條龍”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1.缺乏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政策支持
雖然目前貴陽市的網球運動“一條龍”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已經進行了初步的探索,但是,尚未形成具有指導意義和保障意義的政府政策支撐,這對該模式的全面推動和快速發展極其不利。以四川省成都市為例,成都市的網球運動在先期的推進工作中,由于缺乏政府政策的支持進展緩慢。2010年,成都市體育局和教育局以現職副局長擔任組長,成立網球運動“一條龍”培養模式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成都市體育局和教育局聯合下文,要求在有條件的中小學校開展以網球文化為主的“運動成都”網球活動月活動。向試點中小學授牌,工作納入考核學校工作業績內容。自此以后,成都市的網球運動“一條龍”培養模式發展迅猛,成績顯著。
2.經費保障困難
貴陽市網協和民間推廣機構在實施過程中,隨著試點學校的增加,將面臨籌措資金困難,教學器材設備購置經費不足的尷尬局面。
3.師資力量不足,自愿者工作難以長期堅持
伴隨著貴陽市網球運動“一條龍”培養模式的推廣,教練員和網球推廣自愿者的缺口將會急劇增加。一方面,貴陽市中小學校體育教師網球技能和教學能力培訓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另一方面,試點學校對外聘網球教師缺少必要的課時補助,教學隊伍的穩定性難以充分保障。
四 相關建議
1.政府職能部門有政策,試點學校要支持
成都經驗告訴我們,網球運動“一條龍”培養模式的成功建立離不開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政策支持和制度設計,離不開試點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扶持。
2.加快校園網球教師、網球教練員隊伍建設
一方面,應加快與中國網球協會“快易網球”教練員培訓組織合作,分批分期對各級大中小學的體育教師進行網球技能和教學能力培訓,逐步擴大貴陽市持證網球教練員規模,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另一方面,應建立網球推廣志愿者工作機制,網協應積極加強與貴陽各大高校體育院(系)合作,協助其開辦大學生網球選修課,選拔優秀學生加入教練員與志愿者隊伍,投入到中小學網球推廣自愿者工作中來。
3.創新、健全和完善投入保障機制
一方面,政府和學校應為網球運動“一條龍”培養模式加大投入力度,為其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障;另一方面,可嘗試讓民間組織及經費在政府的指導和監督下加入到該培養模式中來,為其提供必要的經費補充。
4.依托地方高校的網球科研與培訓實力,促進“一條龍”培養模式的科學發展
高校應該成為培養各類高素質體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在“一條龍”培養模式中發揮“龍頭”作用。一方面,高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多學科、跨學科研究的綜合優勢,加強對運動訓練的科學研究,積極探索培養優秀體育人才的規律,盡快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另一方面,有條件的高校可申辦高水平網球運動隊,通過招收符合錄取或免試條件的優秀網球運動員成為正式學生,或者招收網球體育特長生,或者在校大學生中選拔網球運動員,自辦高水平網球運動隊,從而實現體育教育資源整合,使其成為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和社會體育人才的重要基地。
5.為青少年兒童打造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展示平臺
在貴陽市網球協會“網球進校園”活動規劃中,擬采用逐步在貴陽市的區縣大、中、小學建立三級推廣機制:逐步發展20~30所網球普及推廣試點校、5~8所示范校。經過一定時間的推廣,幫助有條件的學校建立校級網球運動隊,選拔成立貴陽市青少年網球代表隊,促成1~2所地方大學招收網球特長生,逐步形成規模大、覆蓋廣、“一條龍”式的培養模式。在培養內容上,依托協會或社會力量,形成不同年齡層次,多項目、多類型、多層面的網球競賽機制。讓網球運動在貴陽市的青少年中形成參與人數多、受眾面廣,網球后備人才充足的良性發展模式。
6.積極借鑒成功經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成都市從2005年開始,由成都市網球協會牽頭,市體育、教育部門大力支持,依托社會力量先后在成華區、金牛區、大邑縣等地的34所中小學開展網球運動“一條龍”模式試點工作。經過六年的實踐,已有34所中小學約8萬名中小學生接受了網球校本課程培訓,8所高校4萬名大學生在體育課或選修課中接受了標準網球技能和知識的教育培訓,取得了試點校、學生家長的支持和良好的社會聲譽。該項工作成果經《人民日報》、《中國體育報》、《網球天地》等主流媒體報道,引起了全國各地網協和關心網球事業發展人士的關注。該模式既豐富了中小學校體育活動內容,有效地推動了成都市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又擴大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面和選材面,促進了體育優秀后備人才的培養與儲備。
五 結論
在貴州省積極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同時,實現貴州省體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需要多元化的培養模式。以貴陽市網球進校園活動為個案,探索建立“一條龍”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的方法與途徑,是當前貴州省體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美〕尼克·波利泰里尼.波利泰里尼網球手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
[2]美國運動教育計劃項目組.青少年網球教與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
[3]楊再淮、項賢林等.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目標市場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6(26)
[4]張鳳珍.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體育與科學,2008(2)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