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進行,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取得了相對良好的進展,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問題。本科教學是大學培養人才的重要基礎,探討其存在的問題進而采取相應的對策加以解決,對高校本科教學工作的提升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等學校 本科教學 存在問題 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8—0021—02
一 高校本科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制度方面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材體系老化,跟不上時代步伐。老化教材體系極不適應現代社會對知識更新速度的要求,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制約了學生對本行業本專業前沿技術的了解。例如,筆者所在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其林學院林學專業的教材大都年代久遠,如《普通植物病理學》教材編寫于20世紀80年代,其內容極其陳舊,編寫體例與當今的最新研究成果存在相悖之處,許多前沿的科學研究成果沒有展示,跟不上知識和技術的更新。
第二,教學方式較為傳統,缺乏創新。眾所周知,雖然大學的學習與初高中不同,但其教學模式卻并沒有太大的實質性差別。依舊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依舊采取滿堂灌的方式,一味地追求進度而不注重上課質量;學生坐在下面聽,沒有融入課堂,與教師沒有交流,沒有提出任何問題。學生常常一節課下來什么也沒學到,一問三不知。
第三,考試內容過于教條化,靈活性不夠。對于課程考試,大部分學生只是靠考試前的兩三周時間進行復習(試說誰能用兩周時間把課程的知識掌握完全,理解吃透),只是純粹地依靠記憶,依靠課件,應付考試。就考試內容而言,基本上都是課本上的知識;學生為了考試,按部就班地死記課本內容,對一些重要的原理與概念根本沒有理解,更無法將其運用到實際。久而久之,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聯想與想象能力逐漸降低。
第四,考核方式單一化,過分注重成績。本科學生學業成績的考核、各類評優、各類獎學金的評定、研究生的保送存在著嚴重問題。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大學學習成績依然被放在第一位,考試成為用來測量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唯一途徑。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顯得無關緊要,所謂一年一度的綜合測評,其實際上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素質與能力。學生各類實驗實習的考核流于形式,完全依賴于一紙報告,而忽視了對實驗實習過程的考察,沒有起到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動手能力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必然會造成學生過分看重成績而忽視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進而影響綜合能力的提高。
第五,本科生轉專業限制多,影響學生的自由發展。首先,高校本科生轉專業時間一般是每年的五六月份進行,具體是大二上學期才開始新專業的學習。從入校到大二學期,時間跨度一年,有的同學從入校開始就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學習一年后還是不喜歡,白白浪費了一年時間。其次,每個學生班轉專業限制三人,數量太少,難以見成效。所有相關的規定致使學生對轉專業望而卻步,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進而阻礙了自身的發展。
2.任課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學方法陳舊,學生不感興趣。在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講課就是知識的灌輸。課堂壓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新任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滿足于對教材內容的簡單機械的重復,依照參考書和課件的方法設計平鋪直敘,不敢越雷池半步。他們很少設計出較新穎的練習方法,不注重鼓勵、表揚、啟發學生,課堂上僅有的幾次提問卻成為教師變相考勤的手段,這都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興趣因此很受影響,造成課堂效率低下。
第二,教師本身缺乏教學熱情。目前,高校本科生的任課教師以教授、副教授與講師為主,部分教師并不把教學任務放在首位,而是以科學研究為主,對教學缺乏興趣。他們為評定職稱等目的把大部分時間用在自己的科研項目上,對于所承擔的教學任務漠不關心;即使勉強去給學生上課,也只是草草了事,隨便應付,完全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
3.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第一,學生抄襲成風。對于教師布置的作業、實驗報告和課程論文等,大部分學生直接抄襲教師的講義和課件內容;有的直接去網絡上搜索一篇,沒有歸納總結,沒有修改,沒有結合實際情況,也沒有思考。此外,同學之間實驗報告、作業相互抄襲儼然成風;抄襲的時候完全是機械的,不知道自己寫的是什么,對方哪個地方錯自己就哪個地方跟著錯。抄襲在高校儼然成為一個普遍現象,一個班級中一個人的報告與作業可以傳遍全班,內容千篇一律,沒有新穎之處。
第二,學生上課出勤率低下。學校開設的部分必修及選修課程可能會與學生的一些課外活動、社團活動有沖突,大部分意志不堅定的學生會以此為借口逃課。在筆者所在的學校,將近80人的選修課程,其出勤人數有的時候僅僅為20人。這種嚴重的逃課現象不僅挫傷了教師的授課熱情,也會影響其他選課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很多課程的開設流于形式,沒有起到真正的教堂效果,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資源。
二 高校本科教學改革對策
1.高校要改革與完善本科教學制度
第一,改革完善教材體系、教學方式。一是高校要成立專門的教材采購委員會,從事教材的采購、篩選與選用工作,根據本校教學的實際與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與各任課教師商議溝通,選用合適的教材。二是高校主管教學部門需要求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板書、多媒體教學、野外參觀、模擬互動、實地走訪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講解,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完善考試內容和轉專業制度。高校各學院各科目教研室要致于改革考試內容工作,考試內容要有新穎性、代表性、區分性、靈活性,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能夠區分學生的實際水平,能夠鍛煉與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與發散思維、聯想與想象,促進學生獨立深入地進行思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學校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入校之初就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學校可以根據社會需求及學生自己的實際,適當放寬轉專業的限制,讓學生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做到人盡其能,人盡其才。
第三,完善考核制度,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考核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測試,考核制度對學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因此,要促進學生各項素質與能力的全面發展,完善考核制度,顯得極其重要。對于學生的考核,要從多方面綜合考慮,涵蓋思想道德素質、科技創新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學習能力、實際操作能力、文字處理與語言表達能力、文體素質等多個方面。各個部分在考核中應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且進行分類量化,整體考慮;如科技創新能力依據學生申報的國家級、省級、校級各級科技創新項目數量、質量,以及完成情況;社會實踐能力依據學生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數量與難度;實際操作能力依據學生在實驗、實習中的動手表現。根據各項能力與素質的綜合,進行各類評優、各類獎學金的評定、研究生的保送工作。
2.高校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教與學的交往、互動中,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教師要主動接觸學生,與學生分享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第二,作為教師應該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認真對待,融入其中,積極主動地探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該想辦法在課堂上盡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課堂上多用鼓勵性語言,耐心認真地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使學生真正理解學習內容;在教學中要聯系實際,通過身邊經常發生的事物作為典型例子進行展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提高對學生的要求,促進其自身發展
做實驗、撰寫實驗報告和總結是本科教學中重要的內容,是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重要的一環。因此,在本科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實驗的要求,對于促進其自主性、積極性、獨立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實驗報告必須要求學生不能照搬指導書,必須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為確保原始數據的真實性,防止學生篡改實驗數據,要求報告附有指導教師簽名的原始數據表,同時對于處理結果不理想的實驗數據要學會合理的取舍并對與理論值相差較大的數據在尊重實驗事實的基礎上,仔細檢查原因,用心進行分析,特別注重學生對實驗誤差分析及討論的總結。
三 結束語
只有正確認識到高校本科教學存在的問題,才能實施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改善和提高。作為教師,應該對自己對學生負責,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正確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效果;作為學校,要綜合運用各種有力的措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胡珊珊、王婷、王甫紅.在高校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質量[J].群文天地,2011(12)
[2]杜妍辰.大學本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廣東化工,2012(2)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