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共關系實務是一門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的應用課程。本文從課程定位、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特色四個方面介紹了“公共關系實務”進行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驅動式教學法的課程整體設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公關工作職業能力的要求和工作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就業的競爭能力。
【關鍵詞】項目驅動式教學法 公共關系實務 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8—0037—02
一 課程定位
1.課程地位
公共關系實務是一門基礎技能課程和職業素養課程,在管理學科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管理兩個專業開設了此門課程。根據工作崗位和職業能力的要求,學生在大一學習公共基礎課程和經濟管理類基礎課程,在大二上學期學習公共關系實務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公關職業素質和能力,提高學生形象管理能力、公關策劃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公共關系實務課程是市場營銷專業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學好它,可以提高學生的營銷技能和服務水平,為后續課程打好基礎,使學生成為專業理論、崗位技能、職業素養兼備的合格人才。具體情況見圖1。
圖1 課程地位示意圖
2.課程目標
第一,能力目標。學生能夠獨立進行公關調研,撰寫調研報告;能夠策劃、舉辦公關活動,開展組織形象策劃;能夠開展公關傳播工作和公關協調工作;能夠進行危機公關處理;能夠進行自身形象管理。
第二,知識目標。需要學生掌握收集信息及公共關系調查的基本方法;掌握公關策劃內容、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公關傳播和公關協調的技巧;掌握公關活動的類型,熟悉CIS和CS戰略;掌握公關危機處理方法。
第三,素質目標。培養具備“自我發展”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情商”“逆商”;“交流表達”能力和“形象管理”能力等。
二 課程內容
1.設計理念和思路
首先,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需要設計教學內容,把學生的參與度作為衡量的尺度。
其次,以傳授知識為基礎。知識是能力的基礎,做到“必須、夠用”就可以了。
再次,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根據職業能力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公共關系職業素質和能力。
最后,以操作訓練為核心。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設計一些實訓項目來訓練學生的能力。
2.內容組織和安排
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由原來的書本目錄整合成七個模塊,每個模塊對應一個項目。具體情況見圖2。
3.能力訓練項目設計表
筆者所在的學院為管理系學生開設了大學生實訓超市作為實訓基地,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實訓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因此,筆者在日常的教學中充分利用了此教學基地進行教學。本課程設計以學院大學生實訓超市為載體,以公共關系工作程序為依據,圍繞公共關系工作各階段及各環節的任務組織教學。具體情況見附表。
三 課程實施
1.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創新
第一,與企業共建課程結構體系。與南方電網、中國聯
通、南城百貨等企業簽訂實習協議,在實習過程中交流課程的構建,訓練學生的公共關系職業素質和能力。要求學生在實訓中注意自身形象,維護學院形象。第二,采用“項目驅動模式”取代“順序教學模式”。例如,要求學生完成大學生實訓超市的形象調研與策劃、超市周年慶典等實訓項目。第三,強化實踐教學,改革實踐教學手段和環節。在公共關系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重視實踐教學,讓實踐教學比例占較大比重。第四,工學交替,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在訓練學生公關專題活動這一模塊時,直接在大學生實訓超市進行項目的實訓。
2.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
在實際的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分組教學法、角色扮演法、項目驅動式教學法、時事熱點討論法、PBL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與學生進行互動,力求保證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發揮主體地位,提高學習效果。
3.教學手段
本課程充分利用互聯網、教學網站、通訊軟件等資源,吸取各種教學手段的優點,形成多元化教學模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
四 課程特色
1.課程教學與項目實施相結合
根據崗位需要設計學習情境和學習任務、強調“職業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實現職業能力培養內容與職業技能鑒定標準相銜接。重視實訓教學環節。
2.融素質教育于教學中
課程的核心內容是組織形象的塑造,是人的內外在素質的整體性提升。通過學習使學生逐步建立起形象意識、尊重意識、合作與溝通意識、公眾意識和互惠意識。
3.課堂與實訓地點一體化,校外實訓與校內實訓相結合
將課堂直接設在實訓地點進行授課,讓用人單位直接參與進來對學生進行考評,通過校外實訓讓學生了解和及早適應用人單位的要求,訓練學生的職業能力。
4.學生成績評價考核科學化
本課程取消了傳統的試卷考試形式,采取“學生參與式考評”和教師考評相結合,對學生的實訓項目的成果進行課程評價,由平時職業能力考評、中期考評、實訓項目考評和期末綜合考評組成。
五 結束語
公共關系實務課程進入我國高校教育體系時間不長,其教育方法和教學體系仍處在不斷改進與發展之中。本門課程的教學設計在兩個年級的學生中進行教學觀察,通過項目驅動式教學,普遍感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較之前有明顯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須不斷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審視自身的教學實踐,大膽創新,搞好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戴士弘.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