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國外高職教育的動作方式和特點的分析,結合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的教學現狀進行比較,找出國外教育的優勢,指出了國內高職教育物業管理專業教學可借鑒國外的經驗,實現教學改革。
【關鍵詞】高職教育 物業管理專業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8—0054—01
一 國外高職教育的方式和特點
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政府重視程度高。發達國家對高職學校的職業和技術教育非常重視,教育的重點目標是培養能夠適應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此外,在法律構建、就業保障方面也都大力支持職業人才發展。第二,比較重視辦學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一般都實行特色辦學,強調人才培養。如美國的社區學院,加拿大的CBE等都是此類模式的代表。第三,比較重視行業企業在高職學校教學中的作用表現,政府支持是高職教育發展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日本高職學校和產業界的合作是比較密切的,有一半以上的企業會與學校建立合作研究關系。資金越雄厚的企業與學校的合作關系建立的越多。第四,學制比較靈活。高職院校的教育培養目標主要是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美國高職教育的學制一般為兩年的副學士和四年的學士學位。副學士由社區教育學院負責,使其掌握工程數學相關的基礎知識,進行半職業性工作。學士由工業學院的技術學院負責,在前兩年學習后可以選擇工作或繼續學習。后兩年的教育重點是培養鍛煉學生的實際管理和應用管理能力,適應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需要。前者畢業之后一般擔任技術員工作,后者一般擔任技術師工作。
在教學中,國外高職學校不斷依照社會企業需求調整自身的課程設置,學生隨時關注用工情況確定自己的就業計劃。另外,學校還注重學生的創造能力的培養,以增強學生在工作中較強的競爭力。
二 改進高職院校物業管理的現行措施
第一,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物業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塑造能夠服務于物業管理的高層次實用性高級技術人才,這部分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有較強的溝通能力,但是缺少管理能力,不能承擔基礎管理工作。第二,專業教學模式和教學體系構建。我國高職院校的課程改革將實踐教學的比重增加,同時還設置了一些能力實訓基地,加強了對學科實驗項目的管理。第三,逐漸開始應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支持,增加信息數量吸收和知識更新水平。第四,完善了專業評估體系。現在對學生能力水平的評定一般依照國際通用標準,在評價過程中應把學生獲得證書情況加入其中,加強“雙證書”考評模式的應用。但是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特征不是很鮮明,人才培養質量低,職業針對性不強,實際操作能力不足,沒有充分構建“雙師型”教學隊伍,這些都是比較明顯的問題。
三 改進國內高職學校物業管理專業教學的方法
1.深入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所有高職院校都是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教學目標。發達國家在培養人才的時候有明確的崗位針對性、服務職業性和技術應用性,教育層次劃分也有幾個等級。我國的培養目標與其基本一致,今后應依照地區特點和經濟發展需要設定更為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學校在教育過程中要將管理能力、業務掌握、知識構建、操作技術等幾方面綜合考慮,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加強崗位適應力,保證實踐能力的應用。
2.明確職業定位,體現物業管理特色,增強人才素質
澳大利亞實施全國性標準職業技能認證,各行業都對本行業的從業技能掌握做出了規范要求,對各崗位從業人員的文化和素質標準做出的具體規定,高職學校的物業管理專業也在此行列。學校在教學的時候依照規范要求調整教學內容,最終測試合格者才能獲得國家證書及從業資格的肯定。我國應該學習這種標準構建的管理標準,對高職學校的物業專業的學生培養按一定要求進行,以提升職業特性和服務人才質量。
3.提升校企合作程度,加強教學實踐
法國高職院校的教育宗旨是將實踐和知識結合運用,在人才培養的時候注重全面提升科學培養,注重綜合能力的實際應用,其最終目的是培養國際型人才并使其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德國的“雙元制”是最能體現企業、學校、國家幾方面共同合作培養人才的模式,企業提供就業實習崗位,提供畢業研究課題,投資設計費用。在接收畢業生的同時提升企業形象,強化企業人才構造。我國應該綜合考慮發達國家的優勢,實現“產、學、研”內容的規范,要將傳統的企業提供實習轉換為雙方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培養學生,同時為企業創造效益,依照企業用工需求進行教學調整,實行“訂單化”教學培養模式。可以邀請企業人員參與到學生的教學指導和就業規劃工作中來,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企業研發和實際物業服務工作中,這樣可以有效縮短畢業適應期,加強學生行業競爭力,提升企業實際效益。
4.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現合作創新職業交流
教師的知識構建是保證學生接受完整知識體系的基礎,國外高職學校師資建設都是實踐操作經驗豐富的教師。我國應改善當前教師實踐能力不足的情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組織教師參加實踐,總結工作經驗并應用到學生教育中。再有,可以加強與港澳地區的合作,互相交流經驗,學習港澳地區先進的物業管理方式,經過考察交流爭取在實際過程中得到應用,進一步實現教學改革。
四 結論
本文通過對國內外物業管理專業的教學現狀分析,總結了國內可以加強改革的內容,從教育和社會雙方入手,需要加強物業管理人才培養,提升物業行業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葉廣荃.國外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比較研究與借鑒[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2)
[2]武新勝.發達國家促進職業教育與勞動力市場銜接的探索與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4)
[3]趙久建.中國物業管理行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