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聲樂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完全不同。聲樂的概念理解比較抽象,而且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反復性。教師在課堂中講授內容,然而不同的學生會產生不同的心理體驗。由此看來,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學習的主動性,聲樂教學實行因材施教的戰(zhàn)略是非常重要的。因材施教是被一貫提倡的教學原則。聲樂教學的共性、聲樂教學的特殊性、聲樂教學對象的差異性,決定了聲樂教學實施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關鍵詞】聲樂教學 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8—0076—01
聲樂教學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合作性、實踐性、操作的主觀性及不直觀性,因材施教對于聲樂教學無異于一條生命線,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天、每一節(jié)聲樂課,甚至每節(jié)課的上半節(jié)和下半節(jié),學生的反應都很難準確預知,必須根據(jù)學生每時每刻的變化進行不同的教學,教師使用什么方法、選什么樣的練聲曲、選什么樣的作品、對施教過程中問題的解決辦法等都要根據(jù)學生的反應進行調整。在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今天,職業(yè)學校學生人數(shù)急劇增加,聲樂教學要同時面對幾十上百的學生,因材施教的實施難度可想而知。因此,探索職業(yè)學校聲樂教學因材施教方法和模式,成為教學管理部門、教學研究人士,尤其是教師十分關注的事情。
一 全面、準確地識“材”,客觀、系統(tǒng)地梳“材”,確立因材施教的落腳點
首先,從資質角度分析,學生對音樂有興趣有熱情,但缺乏對學習音樂及音樂技能的規(guī)律和困難的基本認識。他們對接受職業(yè)教育和就業(yè)方向目標清晰,年輕,接受能力強,對自己的音樂能力有較“低調”的認識,一般不會過于好高騖遠,學習會比較努力,但是,作為學習音樂的人才,他們存在著明顯的先天不足,如文化及綜合素質偏低,聲樂基礎知識及對聲樂的認識幾乎為零,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相關音樂知識和音樂能力(如樂理、鋼琴、視唱、音樂欣賞和藝術綜合修養(yǎng))偏低或完全缺乏等。面對這樣的學生,必須要充分考慮施教的“材”將來要成為什么樣的“才”,即培養(yǎng)目標。以音樂教育和表演藝術(音樂方向)專業(yè)為例,主要培養(yǎng)學生有一定的歌唱和音樂教育技能,為小學、幼兒園、青少年宮、地方劇團或企事業(yè)單位提供合格的教師,成為有一定音樂特長的文藝人才。遵循高職教育“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必須與歌唱實踐同步進行。
其次,職業(yè)學校聲樂教學的現(xiàn)狀也是必須要全面認知的“材”。三年學制,對于聲樂教學顯然是很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升學生的聲樂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自我發(fā)展能力。聲樂教學很特殊,它可以有大方向的教學計劃或規(guī)劃,但因為聲樂教學的個體差異性,教學過程千變萬化,不宜對教學過程做具體的實施性計劃。人們常說“有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聲音”,這句話很形象地道出人的聲音差異性;加上學生的領悟力、文化素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氣質及性格等方面的差異,需要教師高度集中注意力,在千變萬化的教學問題面前,準確地判斷學生的優(yōu)缺點,及時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再次,當今職業(yè)學校聲樂教學的課型,一年級多為合班教學,一般為10~20個人一個班,亦可以5~6人一組實施小組教學。二三年級時班型逐漸縮小,三年級多會采取針對個別學得好的學生進行小課教學。在課時分配上,以10人兩節(jié)課連上為例,90分鐘加上課間時間,分配到每個學生的時間只有10分鐘。包括給學生練聲、聽學生唱、找出問題,講解原因,布置新的任務,10分鐘顯然是捉襟見肘的。
最后,在教學內容上,10人有10種狀況,就算按學生的能力或嗓音條件就近分成4個小組,一次課要對至少4首不同的作品進行指導是很難做到的。教師常常在午間和下午放學后還在給學生上課。
二 教學元素的內容適應于“材”、分解適度于“材”,確保教學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
教學目標通過讓學生練聲及演唱一定量的聲樂作品,理解科學的發(fā)聲原理,掌握并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有質量地演唱一定難度的聲樂作品,對聲樂作品有一定量的掌握和積累;培養(yǎng)相應的社會應用能力,科學發(fā)聲和歌唱的能力,科學、客觀的聲樂鑒賞、審美和評價能力;一定的聲樂和音樂表演及指導能力;熟練的小學、幼兒園音樂教學能力;自彈自唱能力;聲樂自學能力;一定的學術研究能力。
授課形式有兩種:第一是合班課。用于聲樂理論教學及最基本的聲樂發(fā)聲實踐教學。比如,認識歌唱器官和它們在歌唱中的功用、歌唱的發(fā)聲原理與特點等。歌唱的任何技術的學習和掌握都需要經歷“自然→不自然→自然”的過程。因個體的差異,有的學生可能一個星期就能掌握,有的學生也許一年也不能學到“皮毛”。因此,在合班課里不適宜對學生要求過高,只需學生對教師的示范或掌握得較好的學生的示范有一定程度的認可,掌握所講授的概念和原則,教學目標就達到了。比如,講吸氣的位置,學生能從理論上知道氣應該用什么樣的方法,吸到什么樣的位置就夠了,至于學生能否做到,不宜做過高要求。第二是大課。大課一般用于初級聲樂教學,以10~15人為宜。建議教師按學生的聲樂基礎程度、嗓音條件和特點分成3~5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改革給聲樂教學中實施因材施教提出了新的難題。只有做有心人,全盤考慮學生的需求、人才的需求,遵循聲樂技能訓練的規(guī)律,“因材施教”在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學課堂里才能得到較好的體現(xiàn)。
三 結束語
以上是筆者幾年來從事聲樂教學實踐的總結。其實,每一位聲樂教師都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給學生制訂學習方法,因材施教。應善于用客觀的思維觀察周圍的事物,不斷接受新觀點、新方法,跟上時代的步伐,勇于實踐、不斷探索,掌握好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不斷提高聲樂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高慶.淺議高職教育的因材施教[J].教育研究與實踐,2009(11)
[2]沈湘.聲樂教學法[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