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分析課堂閱讀教學的預習入手,分析閱讀教學在預習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總結了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預習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 語文教學 課堂閱讀 預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8—0080—01
一 課堂閱讀教學的預習
閱讀,是讀者對語言信息進行整理,與腦中存儲的相關信息進行整合,進行思考的過程。閱讀教學的預習,就是要在教授課文之前,學生先自行閱讀所要學習的內容,篩選出關鍵信息,運用自己已有的信息儲備,進行解讀的思考過程。
二 閱讀教學的預習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忽視文本
文本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對象,文本具有多義性,不同的人對相同的文本會有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理解。但中國傳統的閱讀教學崇尚講經式的教學,以教師作為課堂的權威,向學生條分縷析,講解得細致透徹無所不包,給了學生很大的課堂容量,同時也剝奪了學生獨立深入思考的機會。
2.僵硬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的理念注重師生之間的對話。教師不僅僅是語文閱讀知識和方法的傳授者,更是學生進行獨立閱讀的引導者和輔助者。文本的解讀是多元的,但更重要的是閱讀文本的主體——學生的個體差異是非常顯著的。現代社會普及了教育,采用大班授課的方式,的確讓更多的人獲得了教育的機會。但也正因為這樣,使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3.模糊的學情了解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對于學情的把握大部分是依靠自己的經驗,所有判斷、設想都是教師的主觀猜測。這里雖然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并不一定能反映學生真實的情況,特別是精細到一篇文本的某一個問題的閱讀感受上。
三 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預習的實施策略
1.準備階段——教師要有深刻的閱讀體驗
教師本身在教學準備階段對文本解讀的忽視,把備課的重心主要放在了對教參的解讀上。如果引導者對文本都沒有進行深刻的體驗,怎能設計出能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體驗的教學過程呢?閱讀預習的環節是將學生帶入體驗文本的重要一步,教師必須在備課的環節中形成自己的深刻體驗,在此基礎上再摸索出預習的教學設計。
2.閱讀預習的教學設計階段
第一,預習形式的多樣化。一是課前與課堂預習。傳統的預習時間的安排,通常都是放在課前預習環節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希望通過課外的一些時間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課外預習的優勢在于時間彈性大,有充足時間可以提供給學生自由支配,學生可以充分思考、查閱資料,或者與同學深入地探討。課堂預習雖然占用了課堂的時間。但是它也有自身的明顯優勢:課堂預習能夠甩掉學生課外預習中的水分,提高學生預習的投入程度。在閱讀的預習過程中全神貫注進行閱讀才能形成反映自己真實閱讀水平的初感覺,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依據。二是個人與小組預習。按照預習人數分配的不同,可以是學生個體獨立完成預習,也可以是三五個人一組共同完成預習。個體學習和小組學習也并不是完全獨立的,在預習的實踐中,也可以相互穿插。可以先進行個體學習,完成自己的個性化閱讀,再進行小組合作,通力研究深入探討,甚至合作完以后又可以重新回到個體閱讀,再次深化自己的個性化閱讀。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
第二,預習教學設計的目的多樣化。一是激發閱讀興趣。預習的目的有很多,只有明確預習的目的,才能依此設計預習的教學環節。預習是一個激趣的環節,閱讀教學的預習本身就是在培養閱讀的習慣。通過預習,要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從而保持對預習環節的興趣。二是培養穩定的閱讀動機。閱讀預習是為了能夠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并喜愛閱讀,享受閱讀,能夠讓閱讀這一良好的習慣陪伴終生。在前文中,已經點明內部動機是最穩定持久的動機。通過預習提高學生審美鑒賞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閱讀的快樂,將能培養學生對于閱讀的內部動機。
3.預習評價策略的多樣化
第一,預習學案式。預習學案是一種書面預習形式,涵蓋的內容從基礎知識的積累到文本的精度研習是比較全面的。對于預習學案,教師通常會采用全批全改的形式,教師的評價要注重過程,要以激勵為主,對學生的成果進行圈點,并在旁邊進行文字點評。
第二,教師抽查式。為了養成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教師可以進行全批全改與抽查抽改相互交叉的監督形式。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強化是行為形成和改變的最根本規律。不定比間隔強化(即以次數不定的間隔來強化)和不定時間隔強化(即以不定長的時間間隔來強化)效果最好,最不易因不強化而消退,而且反應重復的頻率(即單位時間內反應重復的次數)也最穩定。”可以圍繞被抽查的學生建立合作小組,對比學生的抽查作業和教師的抽查點評,在小組內和同學之間進行相互點評,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元認知水平,也能促進學生的交流與合作。
第三,小組匯報式。小組合作進行評價,讓小組成員相互評價,然后總結預習活動的得失并組織好書面材料,進行匯報。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口才,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
第四,書面考查式。預習活動中有不少基礎知識的掌握內容,預習的形式也可以采用非書面的形式,這些預習的內容都可以通過書面考查的方式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陳偉芬.怎樣提高預習的有效性[J].新課程(綜合版),2010(4)
[2]王友君.如何有效做好語文預習[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2)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