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作文來源于生活,生活作文是以生活世界為對象的寫作,因此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作文教學應回歸生活,應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寫作內容,提煉寫作素材,感悟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生活的點點滴滴,但在素質教育的今天,中學作文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
【關鍵詞】作文教學 生活作文 創造生活 美化生活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8—0091—01
一 中學作文教學現狀分析
1.生活缺少積累,描寫空洞無物
“為學之道在于厚積而薄發”,這句古語道出了積累的重要性。但是,學生往往不能廣泛閱讀從書籍中了解知識,再者不能深入到生活實踐中去,時時留心周圍的一切。中學生課業負擔重,自由活動和社會實踐時間較少,課外閱讀量不大,作文的材料貧乏,因此,學生作文缺少積累,缺乏真實的寫作素材,寫作時無話可寫,描寫空洞無物。很多時候學生對寫作素材應該說有感悟,有深刻的內心體驗。但其作文語言貧乏,心里縱有千言萬語,落筆時卻不知用什么語言表達。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將文章寫好,一定要言之有物,而這個“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要靠平時對語言、對知識、對生活的積累,所以作文教學的解決之道是:讓作文教學走上生活化道路,教會學生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的激情。
2.作文脫離生活,缺少真情實感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作文要說真話,說實在話,說自己的話……”強調的是作文要講究“真實”。但目前中學生作文時往往為了迎合命題者的意圖,迎合閱卷者的趣味,就放棄了自我,放棄了對生命的獨到體驗,放棄了自己的個體感受,他們往往胡編亂造,嚴重脫離生活,寫出來的文章常常漏洞百出,笑話連篇,這樣的作文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壓抑了學生真實的思想感受和體驗。《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遺憾的是,中學生作文普遍缺乏真情實感,動不動就回到古代,不少學生寫作文喜歡用手電筒“照”古人,天馬行空,胡編亂造。如以“堅強”為題的作文,學生們有的寫父母雙亡,有的寫自己遭遇車禍殘疾了……這類瞎編造作、浮游無著的文章是沒有真情實感的,作文也就難以打動人。
3.寫作欠缺激情,情感缺失嚴重
由于學生語文素養參差不齊,教師在寫作訓練上也較多地在面對應試,局限于教材上的內容,較少地考慮學生的真實情感和體驗。這樣學生的作文就缺激情,缺真情,缺流動的氣韻。久之,學生對作文就會產生畏懼心理,一見到教師布置作文就頭疼,無從下手,盲目地模仿,寫出的文章內容就空洞淺薄。寫同學、朋友往往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因鬧矛盾而感情破裂,后來朋友(同學)要離開,這才互贈禮物,互相道歉,揮淚告別;寫教師都是深夜備課,帶病工作,關心學生;寫父母,無非雨中艱難送傘,夜半背子訪醫,燈下辛苦洗衣之類;寫玩耍,大多離不開釣魚、烤地瓜……甚至釣魚的過程也完全相同,實在讓人說不出的無奈。有的文章結構千篇一律。如寫記物的記敘文的開頭常見:“我珍藏著……每當我看到它,……就浮現在我眼前,……就不由得想起……”一旦抒情,則往往抒“大眾”之情。課文、作文選、報刊、新聞在這方面起著“示范”作用,教材、作文選、報刊文章等都是很有權威的,如果學生不加以吸收改進,由閱讀以致模仿,必然會寫出模式化的文章。
二 中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策略探究
1.讓學生廣泛閱讀,使之認識生活
杜甫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魯迅也說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的”。這些話都說明多讀多看、廣泛閱讀確實是寫好文章的基礎。要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首先要讓學生在閱讀中享受讀書的樂趣,感受其獨特的魅力,在大聲的誦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無限魅力,才有激情洋溢筆端。“閱讀可以促進學生正確地認識生活,得到間接的生活經驗,從中汲取作文的材料。”因此,要想讓學生認識、表達生活中的真、善、美,必須借助于廣泛閱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學過程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教師如此,學生何嘗不是如此。因此,學生的閱讀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而應把閱讀的觸角伸向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各個方面,社會生活、校園環境、廣播電視、日常對話等到處都是學習語言的好機會,都可以把他當做閱讀的對象。
2.教學生學會仔細觀察,描繪生活
引用羅曼·羅蘭的一句話:“應當仔細地觀察,為的是理解;應當努力地理解,為的是行動。”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是生活的再現。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應有意識地經常安排學生觀察生活,然后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描繪生活、欣賞生活。中學生的生活方式很多,白天在校學習六七個小時,這是一天中的黃金時間,教師組織開展各種深受學生喜愛的活動是很好的寫作題材,有了五彩繽紛的學習生活,才會有豐富多彩的學生作文;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描繪家庭題材的文章很多,學生一天在家的時間有十幾個小時,放學后、休息時間,都常和父母一起參加家務勞動或社會勞動,這些勞動生活可成為寫作的一個重要內容;社會是個大學校,它具有廣闊的空間。休息時間,學生來到大街小巷上,感受形形式式的生活樂趣,心中充滿了對社會這個大家庭的熱愛之情,這種學生自主體驗后的練筆效果一定會很好;美麗神奇的大自然,它不僅屬于畫家,更屬于中學生,融進了大自然,結交了大自然這個好朋友,還愁學生沒有寫作的題材嗎?
三 結束語
總之,學生的習作離不開生活,生活同樣需要寫作。作文教學的方式多種多樣,只有把作文與生活結合起來,學生寫作時才不會感到茫然,無從下手,才會寫出情真意切的文章,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