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多角度啟發學生思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和認知心理,精心設置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標新立異。善于抓住學生所提疑問中的創造和探索火花并及時給予啟發、誘導、點撥和鼓勵性的評價,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小站》這篇課文中,在指導學生理解“月臺上有個小小的噴水池,顯然是精心設計的”這句話時,就特別強調理解“精心設計”一詞。“小站上的工作人員精心設計了噴水池,給過往的旅客帶來了溫暖的春意,那么,你能不能再為小站設計幾樣設施呢?”問題提出后,學生們積極思考,有的說:“我給小站設計一塊‘娃哈哈’飲料的廣告牌,當列車一閃而過時,車上的旅客看到這個深山中的廣告牌,心情就會輕松一些?!庇械恼f:“在小站上養些小鳥兒,特別是信鴿、百靈鳥、黃雀、鸚鵡等,當列車疾馳而過時,旅客們看到這些跳躍、起飛的鳥兒,也會開心些?!边€有的說:“在小站的柵欄外,豎上幾根木樁子,好讓進城賣山貨的農民拴牲口。”學生的這些回答都很有新意,筆者也給予了極大的鼓勵與肯定,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體驗探索的樂趣。
二 營造發展創新思維的環境氛圍
人的創造性只有在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在愉快樂學的心境下,才有可能產生。教學活動是師生協作并通過知識與情感相互作用的過程。知識常常是通過情感的感染與激勵探索而產生的。如果學生興趣盎然,則整個課堂氣氛就會顯得異?;钴S,學生思考問題的情緒就會越來越高漲。例如,在教學富于情節的故事篇目時,教師在學生學完生字,讀完課文后,便將學生分組分角色排演課文中的故事,然后,讓學生對不同人物做出恰當的評價。這樣,學生既是導演、演員,又是觀眾,有時還要做評論員,課堂變成了學生的藝術殿堂,學生也從中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思維也進入積極、敏捷和高效的狀態。
三 鼓勵質疑,培育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來自質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會產生創新的沖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所蘊涵的創新教育素材,鼓勵、啟發、誘導學生多提問題、多質疑,因為提問是一個人從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觸角,是創新意識的具體體現。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一個人具有創造潛力的重要標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做到“傳道、授業、解惑”,更要善于啟發學生對一些問題從不同角度去進行思考、質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見解和看法。如語文教學中對課文思想內容的分析,就要啟發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不要有什么標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圓其說,有創新價值,哪怕只是一點創新的火花,教師都應予以肯定與表揚,以提高他們的創新積極性。例如,《范進中舉》中的胡屠戶,課文分析中認為胡屠戶是個貪財如命趨炎附勢的小人,筆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有位同學提出了一個不同的見解,胡屠戶罵范進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簡單地從他對中舉前的范進的態度上就判定他是個小人。這個主張一提出,馬上引起了爭議。經過討論交流,學生充分認識到,在當時的這種情況下,胡屠戶由于深受科舉制度的毒害,中了舉的范進在他眼里就是好的、有前途的,沒中舉的范進在他眼里就是不成器的、沒有用的,同時也決定了他只能讓范進在科舉這一條道上走下去,而不能有其他想法等。通過學生自己質疑、自己解惑,不但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還活躍了思維,激發了創新意識,培養了創新能力。
四 營造美的氛圍,用美來熏陶學生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運用一切教學手段營造美的氛圍,展示美的境界,用美來熏陶學生,激發他們感情上的共鳴,使德育融化于他們的心靈?!饵S河大合唱》能使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的英雄氣概,《北國之春》會讓學生蕩漾起想念家鄉眷戀親人的情思,貝多芬的交響曲可讓學生領悟到百折不撓的生命強音。播放這些配樂曲,創設感人的情境,讓學生誦讀文章,喚起他們對美的感悟?!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中動靜結合寫景狀物,能讓他們領略到其樂融融的自然美;《散步》中一家人尊老愛幼和諧相處,能讓他們感受到其情切切的人情美;《岳陽樓記》融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能讓他們體味到其心坦坦的豁達美。《魚我所欲也》中世代頌揚的仁義美,《桃花源記》中美好生活的幻想美,《望岳》中不畏艱難的壯志美,都會在他們的讀悟中融入血液匯入心田。學生對美有了深刻的體驗,才會產生對美的熱愛,對真理的追求,才可能有美的創造。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只有堅持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抓住文本,創設情境,講究方法,因“文”明“道”,因“道”悟“文”,使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激勵他們的精神,提升他們的素養,使他們朝氣蓬勃地學習和生活,健康茁壯地成長。
五 改革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問題
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問題。如果教師對學生幫助過多,學生就會無事可做,缺乏思考的動力。因此,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而不能代替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正是“有所教也有所不教”的道理。例如,在課堂上,讓學生根據學過的內容自己去體會文章中的思想內涵,復述課文內容,編講課文中的故事情節,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聽課變為主動地聽并有意識地組織、歸納、整理,發現結論。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此外,還可以用巧設難題,鼓勵突破;遷移知識,達到內化;跳出課文,評價人物等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意識。
總之,創新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只要教師用創造性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去研究、設計、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就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