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推行語文課改工作對提高全民素質、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上,以實現學生的發展為目標,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創新意識及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關鍵詞】課程改革 創新教育 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6—0121—01
有效推行語文課改工作,對提高全民素質、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至關重要,為使語文課程改革工作真正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必須加快語文教學改革的步伐。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 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應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他們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學生既是認知的主體,更是發展成長的主體,而不是知識的容器,更不是應試的工具。所以,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上,以實現學生的發展為目標,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著重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二 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增強搞好語文課改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領導、教師首先要轉變思想,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掌握新課程理念,樹立新課程的教學觀,把教師從以單純升學為主要目的的禁錮中解脫出來。學校領導要充分認識搞好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堅定不移地支持教師搞好教學改革,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及重視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想方設法為教師實行教學改革創造有利條件。
三 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1.改革教學方式,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
教師的“講”要講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盡量做到少而精,騰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多讀書、多思考、多討論、多動筆。如采取自學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獨立學習,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由于語文學科的學習不是一個由全不知到有所知的過程,因此學生完全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憑自己的已有知識進行自學。另外,還可以設立討論課。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間的信息交流,通過討論課,努力創造適合學生學習的氣氛,挖掘課文中豐富的內涵,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這樣,既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并與師生之間的縱向交流相互交織,構成立體式信息傳遞。討論課能最大限度地給學生以活動的機會,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充分展示才智的機會,讓他們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
2.豐富互動形式,增強互動能力
為了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教師要問得有價值、有廣度、有深度,要引起大多數學生思維的動力,回答的愿望。過去教學中,大多數時候是教師問學生答。既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就應該是學習的主動者,把問的權利還給學生,接受學生的奇思妙想。教師的問,不應問盡,有的問題應留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想、去問,哪怕是極細小的閃光點,也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樂于思考,樂于質疑。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通過生動的事例分析來提高學生的互動興趣和互動能力。
3.鼓勵學生刻苦訓練
課堂教學不能光講不練,而要講練結合,練的內容最好是課堂知識的鞏固和延伸。通過練來鞏固知識和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表達能力,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素質教育的推廣,要求教師不再僅僅是對知識的傳授,也要教會學生如何面對社會、面對人生、面對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知識是一個認識的過程,知識的積累不一定能轉化為能力。能力是在反復實踐中獲得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征,所以沒有實踐就沒有能力可言。語文教師應在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素質的基礎上,認真學習先進學校的教學經驗和方法,徹底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和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變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在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上狠下工夫,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師要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重要的一環,抓緊抓好。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通過各種有趣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閱讀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改革作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指導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過程中,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可利用多表揚,少批評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也可以通過學生辦手抄報、出墻報和板報、向報刊投稿等形式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其次,教師要根據寫作訓練計劃積極引導,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觀、訪問、深入社會、調查研究等,幫助學生收集資料,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
四 增強課本選用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不斷加大校本課程的開發力度
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地方實際,因地制宜地加大校本課程的開發力度,以填補統編教材的不足,使學生學有所用,能夠把所獲得的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
總之,雖然高中的語文教學仍存在一些問題,但只要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廣大語文教師不辭辛苦,大膽改革,不斷創新,將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的實踐中加以運用,筆者相信高中的語文教學方法會有很大的變化,教學質量會有突飛猛進的提高。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