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生物實驗教學作為中學階段生物教學的主要課程,在生物教學中占據著大量的課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條件,克服困難,做好大綱、教材規定的課堂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生物教學水平是生物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關鍵詞】生物實驗 激發興趣 學生實踐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8—0144—01
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關系,做好引導和指導工作,調動好學生積極動手實驗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讓各類實驗保質保量完成,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實效性,達到教學目的。
一 規范演示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講解“練習使用顯微鏡”一課時,筆者采取引入、模仿和實驗進行教學。用現代教學技術播放當代生物學家用顯微鏡認真觀察生物細胞的實驗片段,學習生物學家嚴謹工作的態度。然后,提問“同學們,你們現在想不想像生物學家那樣用顯微鏡來觀察微小生物呢?”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想。”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也會隨之被激發出來。筆者接著又說:“要想學會使用顯微鏡,就必須掌握好顯微鏡的結構和作用。”說完后,使用投影展示顯微鏡使用的四大步驟(拿取、放置、對光、觀察),并一一進行講解,做到邊講要點邊做示范,讓學生細心模仿操作。幾次反復操作過后,再進行2~3次的“實戰訓練”,學生們基本上學會使用顯微鏡了。通過這堂生物實驗課的教學,培養了學生認真、細致、嚴謹的科學態度,規范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步驟。學生掌握好規范化實驗操作步驟后,教師就能采取分步教學的方式訓練學生,用以提高生物實驗的實效性。
又如,“制作并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把實驗分為“擦——滴——取——展——蓋——染——吸”七個步驟。教師按每一步驟先講清實驗操作的動作要領,做好示范,然后再讓學生獨立操作、觀察。學生操作實驗時,教師巡回指導,嚴格要求學生完成每一步驟操作后,再進行下一個步驟的操作。教師可在引導過程中采取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說出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實驗結束后,教師總結:洋蔥表皮細胞近似長方形,有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教師再擴充說明,植物細胞都有細胞膜,但它太薄,而且緊貼細胞壁,用光學顯微鏡是不易觀察到的,最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不同的植物細胞形態不同,但它們都有相同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這樣不僅給學生提供獨立操作的機會,還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操作的能力,真正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逐漸學會觀察實驗現象,收集實驗信息,把實驗中得出的特殊結論推廣到一般,從規律性的知識中,學會歸納總結得出結論,主動去獲取知識。
二 生物實驗課上,學生“動”起來才是目的所在
一堂好的實驗課,其目標就是讓學生“動”起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由被動“動”到主動“動”。課堂上,只有讓學生躍躍欲試,爭先恐后,思維活躍,氣氛熱烈,才能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特殊功能與價值。如在探究人體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時,投影“膝跳反射的示意圖”講解反射弧結構的完整性,強調感受器是接收刺激、產生神經沖動的部位。接著再播放一段醫生做膝跳反射的實驗錄像。然后,按照教師的安排,每兩人一組進行實驗,其中一人為測試者,另一人為受試者。仿照錄像上的場景做實驗,學生積極參與,興趣很濃,使“動”的場面又展現在眼前。又如,在探究“觀察魚呼吸”的實驗中,按書本要求選用鯽魚,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弄到鯽魚,這樣既少花錢又能做好實驗。將鯽魚放入玻璃盆時,看到清水中的鯽魚靈活得多。實驗時,按照教材方法將紅墨水滴在魚嘴前方,看到整杯水馬上變紅,無法觀察魚進出的方向。怎么辦?本人向全班學生發起了詢問。班上學生馬上作出了反應,有的托腮思考,有的兩人“交頭接耳”,片刻之后,筆者做了適當引導:“抓住魚直接滴在口中觀察,可以嗎?注意在不傷害小鯽魚生命的情況下采用其他方法。”這樣一提醒,班上討論、交流的氣氛就更熱烈了,每個小組一邊想方法一邊動手進行實驗。最后每個小組都找到了相應方法觀察到紅墨水從口入從鰓出的現象。回報結果有“用手擋住魚不讓魚游動”;“讓魚游動速度減慢,把水減少”;“把小鯽魚放在5%紅墨水的溶液里游一會,再放回清水”;“用塑料三角板攔住魚”;“拿住魚,往魚口滴墨水”;“將魚放在蠟盤淺水槽里”。班上一位平時善于動腦筋的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們用紅墨水做這個實驗方法不太好,容易傷害小魚,不妨改用紅的食用食素。”本人肯定了這種做法,表揚了這位學生。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究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提高生物實驗的實效性又一次得到了升華。
三 開展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生物興趣小組是很好的課外活動方式。筆者所在學校成立了生物興趣小組,成員有15人,由本人負責活動的開展。內容有社會調查、專題講座、制作實驗工具、組織參觀等。
在小組活動中,結合教學實際,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在學習“防止污染損害生物資源”一節內容后,指導學生進行學校周邊環境污染的調查。如石粉廠酸洗砂子后排放出來的廢酸水,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指導學生調查:廢酸水排放后對河水里的魚蝦造成的影響;廢酸水排放后對河道兩旁樹木的影響;廢酸水排放后對河道里水草的影響;廢酸水排放后對空氣的影響;廢酸水排放后對人畜的影響等。通過這項活動的調查,讓學生增強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責任感。
總之,在生物實驗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實驗活動,加強對學生實驗的指導,細化實驗步驟,引導學生實驗,讓學生在實踐和體驗中獨立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提高生物實驗課堂的實效性。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