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教育是21世紀教育的基本理念。目前,人類正面臨著知識經濟的挑戰,人們的教育理念也正在發生變化,那就是更加強調科學與人文的整合、強調創造性取向和知識建構、強調學生發展的全面性等。這些理念的變化,也推動了物理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變。那么,如何在高中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做好物理教學呢?
一 教學形式活潑多樣
以往的教學主要采取教師講授模式,學習的內容由教材或教師以定論的方式呈現,學生以被動接受和記憶為主。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強調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實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營造活躍而不失和諧的課堂氛圍,創建多元化的學習情境,力求全體學生都能通過教學活動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教師要懂得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原理,學會熟練操作計算機,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工作,將信息技術與物理知識有機結合;通過各種演示實驗,讓學生練習觀察,并從觀察中自己得出結論,養成觀察與思考的好習慣;在涉及有關科學技術與社會問題時,重要的是啟發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思考,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不要求他們提出很高價值的意見,不過多評論他們見解的對與錯,只要他們能在思維上放開就好;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章節內容,完全可以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歸納為主,以教師提示引導為輔,師生適當換位,給學生更廣闊的舞臺。
二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效率
1.教師由灌輸者轉為引導者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帶來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悅感。這樣,學生才能更加主動地去思維和探究,課堂才會異彩紛呈,生機勃勃。教師與學生要建立一種新型的關系,應從“獨唱者”逐步過渡到“伴奏者”,不再以傳授知識為主,而是應以幫助學生發展、積淀和充分運用知識,引導他們持續發展,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
2.教師由主宰者轉為交流者
新課程要求必須打破以教師中心,以構建民主、合作、平等的教師文化生態,教師要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講臺上走下來,和學生一道去尋找真理。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統治者,而是作為學生學習的交流者和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分享思想,在與學生的合作與交流中重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建立新的“學習共同體”。
3.教師由提問者轉為問題意識培養者
新課程改革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努力創設多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掌握一種基于問題的學習方式。教師要努力讓學生明白要學習什么,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發展他們的元認知能力,要努力創設、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心理氛圍,幫助學生發現所學知識的個人意義和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當然,教師也要努力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三 研讀新課程標準,轉變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的創新是教育創新的先導。新課程標準對課程的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做了全面而詳盡的闡述。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認真學習和深入研究高中物理課程標準,領會和貫徹新課程改革精神,及時進行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轉變,以適應高中物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新課程標準強調物理教學做到:在教學目標上,要從知識本位回歸到三維目標;在教學內容上,要由學術形態深入到教育形態;在教學方法上,要讓學生重演知識的發生過程。
四 欣賞新教材,激發教學改革熱情
科學、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礎是充分理解教材。只有全面理解新教材,才能更好地運用新教材。筆者在閱讀新教材中時常感到陣陣春風拂面的暖意。在新舊教材的對比中,新教材無論在內容的結構、內容的呈現方式還是教材內容的本身都進行了優化整合與創新,使所教的新知識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他們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基礎,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輕松、愉快和自如。新教材內容編寫上體現如下特點。
1.倡導科學探究,注重科學探究質量
第一,展示物理學家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在歷史重現中獲得更多的體驗與激勵。展現物理學家的探究過程,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不僅能使他們理解前人采用的探究方法,更是一次心靈的震撼與激勵,在體驗探索自然規律的艱辛與喜悅的同時,使其探究意識得到發展。例如,關于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傳統教材對它的歷史地位、蘊涵的物理思想及方法并未給予充分的重視。人教版課標教材由“綿延千年的錯誤”開始,展示了伽利略利用“邏輯的力量”,大膽提出“猜想與假設”,最終經過巧妙的“實驗驗證”,得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結論,教材的最后還對伽利略的科學方法做出了明示,讓學生不僅有真實的體會,還有理論的升華。
第二,理論探究與實驗探究相結合,擴展探究思路。美國著名物理學家密立根(R.A.Millikan)說:“科學靠兩條腿走路,一是理論,一是實驗,有時一條腿走在前面,有時另一條腿走在前面,但只有兩條腿走路才能前進。”人教版課標教材不僅重視實驗探究,還重視理論探究,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物理2》通過“探究彈簧彈性勢能表達式”一節,把理論探究的過程與方法展現得淋漓盡致,使學生獲益匪淺。
新課程改變了過去以教材為本的課程觀,由“教材即知識”到“教材即范例”“教材是中介”“教材是話題”,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課程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和組織者,還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實踐者,這就需要教師在細化解讀學科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有效選擇和整合教材等教學資源,激活課堂教學,優化實現新課程三維教學目標的教略。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