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育工作者必須改變以前課堂上師生做無用功的教學狀況,以高中物理新課程改革理念為依據和指導,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策略,提高物理教學水平和質量。本人在高中物理新課改的實踐教學中摸索總結出以下四點策略,現介紹如下。
一 深入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新課程改革給教師在利用教材方面提供了很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教師應通過深入分析教材內容和研究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高中物理課程內容應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及將來參與社會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礎,使其具備發展的能力。因此,高中課程內容強調讓學生學習物理學的基礎知識,了解物質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的一些基本概念及規律,掌握終生發展必備的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滿足學生終生學習和發展的需求。教師應全面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注重高中物理課程內容的基礎性,嚴格篩選物理學中的核心內容,舍棄舊教材中某些偏難的內容,尤其是《課程標準》已經降低的教學要求、明確不作教學要求的內容及嚴格界定了教學難度的內容。許多一線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唯恐知識點不全、不精、不細,導致課堂上講得太多、太難。在有限的課時中,應確保完成學生必須掌握的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再談課外內容的援引,處理好“教與不教、教多教少”的問題,這樣也能使課時壓力有所緩解。
二 滲透物理學思想和方法
物理學思想和方法是人們認識和把握自然規律的結晶,是人們在科學發展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思維和行為。學習物理學的思想和方法,有助于學生了解自然界的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了解物理學家認識和發現自然規律的基本方法,以物理學家認識世界本來面目的方式去認識世界。物理學在發生、發展的過程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從伽利略斜槽落球的理想實驗到牛頓“天地間力學規律”的統一;從力的合成到串并聯電路總電阻的等效思想;從奧斯特的“電生磁”到法拉第對電磁感應現象的猜想與探究;從原子結構的發現到量子力學的建立……這就要求教師將物理學的思想和方法滲透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讓學生思考和領悟物理學思想方法的精髓。
三 講究教學中的教授藝術
在教學中,教師努力提高講授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講授時突出重點,條理清晰。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重點突出,抓住重點、難點和關鍵,要能讓學生字字聽清,句句聽懂;在內容理解上不存在克服不了的困難(那些有意留給學生進行思考的問題除外);其次,講授時適當點撥,在物理概念和規律教學中,使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建立聯系,所以教師在講授時要心中有數、適當點撥。如在“豎直方向上的拋體運動”的教學中,因為學生已經學過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豎直上拋和豎直下拋實際上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殊情況,所以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物理教師講授時不需要從頭講到尾,只需要適當點撥,學生就能輕松地學好這一節課;最后,講授時富有情感。缺乏情感的講授是蒼白無力的,它難以點燃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融匯了一定情感的東西給人更多的形象美感,因為情感往往是和具體的人或事相聯系的。在學生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過程中,教師講授要富有情感,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得到愉快的情感體驗。
四 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式
高中物理新課程改革以來,提出了很多新的有效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掌握這些教學方法,并結合傳統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靈活的運用,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水平。科學探究是高中物理新課程實施的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課程標準及教科書的編寫內容中可以認識到,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所要求的內容都設計成探究選題。有許多物理知識需要通過教師的系統講授,學生在學習中才會少走彎路,達到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對于那些獨立而簡單、有利于促進學生發展的基礎知識技能,對于物理實驗儀器的介紹、科學家的生平事跡、物理學史的介紹、物理學科知識的拓展、自然現象等常識性內容,采用講授式教學都有較好的效果。大部分物理教師使用最多的教學方式是講授,教學實踐中為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有將各種教學方式靈活結合運用的必要性,物理教師在講授的間隙可以適當穿插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或進行師生的討論。在演示實驗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實驗與講授相結合,以講授來指導觀察,以觀察來推動思維的發展,教師的講授一方面,要體現演示實驗的目的、意義和觀察要求;另一方面,要揭示現象與本質之間的因果聯系,引導學生從演示實驗中分析比較,得出實驗結論。
五 結束語
總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策略和方法還有很多,以上僅是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幾種方法的嘗試和應用,堅信只要廣大物理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以新課改的理念為依據,進行物理課堂教學的摸索與創新,就一定能夠摸索出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不斷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