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幫助學生克服畏懼心理,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學效果,促使學生數學能力和素質的提高,是中職數學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職業教育 課堂效率 能力和素質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8—0184—01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大量中職學生初中階段的數學基礎較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給現階段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一 現狀分析
首先,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認真,學習數學缺乏興趣。其次,基礎知識薄弱,表現為概念模糊,公式、定理、性質不清,更談不上理解,各個知識點互相孤立,處于似懂非懂的狀態。再次,學習方法差,不重視雙基的訓練,更不會尋找知識間的聯系。最后,學習能力差,思維呆板,缺乏聯想,抓不住問題的實質與要害,思維難以展開,不會靈活運用,往往只注重問題的結論,不重視問題的形成過程。
二 原因分析
第一,從學生實際情況看,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夠,沒有良好的審題習慣,加上表達能力差和運算能力差,沒有掌握數學的思維方法。
第二,從學生認識角度看,由于中職學生升學壓力較小,不少學生上課不專心聽講,不積極主動思考,作業馬虎抄襲,不懂的問題不鉆不問,學習被動,課前不預習,課后又不及時復習,不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只會簡單識記,機械模仿。而且與初中相比職高數學的難度加大,許多學生適應力差,學習情感脆弱,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不前,對數學產生畏懼心理。
第三,從教師角度看,由于學生學習基礎差,信心不足,興趣不濃,主動性不強,因而很多教師感覺教學壓力不大,放松了對數學課堂管理,教學只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在學生知識掌握,概念的理解方面落實不夠,對自身的業務進修,水平提高抓得不緊。
三 解決辦法
1.更新教育觀念,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相當一部分中職學生學習成績較差,在學習上屢遭失敗,常受到家長的責備,教師的批評,因而在學習上自暴自棄,學習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談心,傾聽他們的心里話,和學生交朋友,這樣才能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對學習表現出積極向上,富有創造性的精神狀態,此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和評價,讓學生產生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進步,教師也要給予及時正確的評價和表揚,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2.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第一,創設學生心里需要的教學情境,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無論學習什么,都要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學進、學好、學透的目的,因而中職數學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應當時刻關注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迎合學生心理需要的教學情境,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一方面,要把良好的學習方法有意識地融進教學方法中,把自己的學習體會融進課堂教學中,從而使學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高超的教學技巧,流暢且幽默的語言表達,機智且靈活地組織課堂教學,以及對教材獨到的理解,都能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學習氣氛,使教師和學生雙邊的積極性都受到激發。一位教育家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性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更加輕松、更加迅速。”因此,教師應創設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克服畏懼數學的心理。使學生既有敢說敢問的勇氣,而又不感到緊張和壓抑。
第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從中得到學習的樂趣。課堂教學最大的特點是教與學的相互交替,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往,在交往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起主體作用的是學生。課堂是師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場所,教師不能只傳授知識,還應結合自己的教學把獲得這種知識的方法、程序、思考問題的策略也傳授給學生,使學生不僅通過教學獲得知識,也獲得認識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才能學會學習,從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第三,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是“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一是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和養成看書的習慣,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要措施。在教學中,本人要求學生對一些重點章節的教材內容要粗讀、精讀、深讀,對一些重要概念都事先要求學生預習,并在課堂上歸納升華,搞清各部分知識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以及和相關概念的區別和聯系。二是培養學生系統地整理知識的能力。只有把獲取的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范圍內,才能促進新舊知識的鞏固、儲存和應用。因此,筆者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學完每一單元,每一章節都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分類、概括、歸納、提煉,通過整理,同學們感到收效很大,有關數學知識不僅學得活記得牢,而且理解得也更加透徹。三是培養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能力。能力的長進得靠訓練,練是學生學會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不斷增強能力的關鍵。因此,本人在教學實踐中試著以練為主,按懂、會、熟、巧的順序分階段有計劃地讓學生去練。在一些重點章節中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給學生留一些思考題,讓學生去探討、去創新。
總之,數學的教學任重道遠,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主場所,教師應該“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每位教師應因地而異,因人而異,因時而異,靈活采取相應的方法圍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教學,才能充分提高中職數學的課堂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