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下遼河三角洲具有豐富的咸水資源,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和良好的開發利用前景。咸水資源類型按礦化度可分為微咸水資源、咸水資源、鹽水資源和鹵水資源四大類。本文介紹了四類咸水資源的空間分布、資源量,針對不同類型咸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模式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下遼河平原 咸水資源 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P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3(a)-0001-02
下遼河三角洲在地質歷史時期中,通過各種自然因素綜合作用,經歷了漫長的形成與改造過程,形成了現今豐富的地下咸水資源。下遼河三角洲咸水資源按照礦化度的大小,可分微咸水資源(1~3g/l)、咸水資源(3~10g/l)、鹽水資源(10~50g/l)、和鹵水資源(>50g/l)。見圖1遼河三角洲第四系咸水資源分布圖。
1 微咸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模式
微咸水在濱海地區及三角洲平原地區經常不被人們所重視,在這些地區對淡水利用過多必然引起淡水咸化現象,因此在開發利用微咸水時顯得很重要。盡管其水量不豐富,但其具有埋藏淺易汲取,分布面積廣的特點,微咸水區面積約1920.4km2。
微咸水資源在農業生產中可以用來選擇和培育耐鹽作物與品種,尤其本區適宜水稻種植,在農業上利用微咸水進行灌溉在國內外均有成功經驗,應該開展這方面的試驗研究,以擴大微咸水的利用。微咸水灌溉應與地表水相結合,進行混灌。微咸水灌溉區主要分布在羊圈子車站、東大圈、雷家屯以南、半拉崗子、盤山縣、后熱河臺以北一帶,地下水礦化度1~3mg/l。微咸水也可以作為各種工業冷卻用水工業進行開發利用,具有因為投資少,利用范圍廣的特點,并且在制革業,造紙業用水具一定的開發利用前景。其開采技術方案是均勻布井,井間距100~300m,井深30~50m,單井開采量300~500m3/d,應控制開采降深。整個微咸水區面積達1920.4km2,其天然補給資源為10.71×108m3/a。
2 咸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模式
在咸水區與鹽、鹵水區的交界處,咸水區面積1302.2km2。在與微咸水區交界處的開發應合理布局,不可長時間高強度開采。不合理的布局和開采,勢必導致邊界的變化,降低鹽、鹵水和微咸水的資源量。據本次調查計算,該區咸水資源豐富,單井出水量一般大于2000m3/d,合理的開采布局和開采量是允許的,該區適宜發展咸水養殖業,可修筑小塘壩、小水庫、養魚池等,可養殖對蝦,蟹苗及部分種類的海魚等。目前,該區有少量的咸水開采利用,主要用于養殖對蝦。
3 鹽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模式
鹽水區分布面積1221.8km2,在沿海沼澤區,礦化度達30g/l以上,甚至大于海水含鹽濃度,有的礦化度高達60~80g/l。年開采鹽鹵水資源為120~150×104m3,進行鹽業生產。據初步計算僅該地段的鹽鹵水資源就有15.88×108m3。在營口個別地區也已開始打井開采高礦化水用于曬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具有很大的前景,應加以研究和推廣。
4 鹵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模式
該區分布于下遼河三角洲的西北部,后半拉崗子~甜水坨子~大臺子地段。鹵水區面積180.4km2。含水層厚度20~60m,頂板埋深20~30m,水位埋深2~4m,單井出水量大于1000m3/d。其主要開發利用模式有以下三種。
4.1 鹽業開發
該區儲存資源量53202.29×104m3,理論上純NaCl儲量約2128.62×104t,可開采資源量1181.88×104m3/a,每年可提純NaCl約47.29×104t。
目前,該鹵水資源分布區主要以開采鹵水生產工業鹽為主。年開采地下鹵水量約1.5×106m3,產鹽約4.6×104t。從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出發,在鹵水區僅開發鹽田,生產工業鹽沒有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是資源的浪費。對目前鹵水的開發項目應進行調整和改變。
4.2 鹵水開采
鹵水是石油部門無固相壓井液的主要原料,僅遼河油田一家過去每年都要從外地購井鹵水30多萬噸,如能就近就地取材,每年可直接節省資金100多萬元。
該地區應以開發成品鹵水資源為主,建立鹵水生產基地,根據化工生產廠家的需要,直接銷售原生鹵水或經深加工銷售半成品(或成品)化工原料,建立這種投資少,產出高,利潤大的化工原料生產基地,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4.3 溴素及其它微量元素開發
這一地段的Br-、Sr2+的含量高,具有工業回收價值。就Br元素而言,在醫藥、農藥、染料、照像等方面用途廣泛,特別是Br元素,是阻燃劑和滅火劑的原料,現代工業對阻燃劑需求量大。目前溴元素的提煉方法主要為空氣吹出堿法吸收和空氣吹出酸法吸收。我國目前年產量4萬噸左右。
據以往收集資料和本次工作調查的水質分析資料表明,區內地下鹵水Br素的含量相對較高(60~100mg/l),與全國已查明的地下鹵水分布地工比較雖然礦化度偏低,但Br素含量位居前列,初步估算該區鹵水中溴互儲量達20萬噸以上,按鹵水可開采資源(1575×104m3/a)量開采,每年可至少提取純Br素(按150mg/l平均含量,70%回收率)1653噸,若按年開采鹵水1000萬噸計,則可生產Br素1050噸,按每噸8500元(目前市場)計,則可獲利890萬元的工業產值。
根據現狀開采布局及資源分布特征,可在后半拉崗子—立新崗子地段,建造一座中型鹵水水源地,年生產鹵水100萬噸,進行成品(或半成品)鹵水的開發或進行溴素品的開發,施工4眼鹵水井,井距500m左右,井深120-130m,井徑220-400mm,單井流量1300-1500m3/d,降深10-15m,預測20年開采期可開采量約為13000.0×104m3/a。水位降深約為18.08m。在開采期內,水質水量是有保證的。
5 鹽鹵水資源交界帶的開發利用
鹽、鹵水的交界帶分布面積約130km2。該區含水層厚10~30m,水位埋深2~3m,含水層頂板埋深20~40m,單井出水量在1000m3/d以上,該區鹽鹵水儲存量為104368×104m3,純NaCl儲存量約3652.8×104噸,可開采資源量為980×104m3/a,每年可提取純NaCl約34.3×104噸。
由于該區分布范圍窄,面積小,特別是該區西部邊緣含水層厚度薄(小于5m),目前該區的羊圈子、東郭圍場、南鍋屯等地已有鹽田分布,開采地下鹽水,生產工業鹽,開采強度較大,而且該區又毗鄰鹵水綜合開發利用區和咸水區,為避免資源遭受破壞,該區宜保持現有開采規模,不宜再增加開采,對該區的開采要加強控制。
下遼河三角洲第四系咸水資源具有良好的開發利用前景,一些地區已經采取方式進行地下咸水資源的開采,并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對于不同類型的咸水資源,應對其進一步勘察、規劃、利用,以達到科學有序,可持續發展的效果,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樹森,顧尚勇,韓兆清.遼寧省錦縣大小凌河扇地地段1:5萬綜合水文地質勘察報告[R].遼寧省地礦局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1983,3.
[2]趙天石,孫百茹,張國祥.下遼河平原地下水資源評價報告[R].遼寧省地礦局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1989,12.
[3]王德隆,郝文治,來惠民.遼寧省北鎮地區1:5萬綜合水文地質勘察報告[R].遼寧省地礦局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1985,6.
[4]王衛東,張戈,魏加華.下遼河平原南部咸水體現狀及運移特征研究[R].遼寧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1999,12.
[5]鞏建偉,朱爽.下遼河三角洲第四系咸水資源調查報告[R].遼寧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