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銼配訓練是鉗工實訓教學的核心環節,學生銼配技能掌握的高低,不但直接影響其能否通過專業技能的等級考核,同時亦影響到其今后專業工作技能的高低。因此,本文對如何提高銼配教學質量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銼配 鉗工 原則 指導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3(a)-0154-01
1 端正學生對銼配的思想認識,明確目的和要求
銼配訓練是在銼削基本訓練之后的銼削綜合訓練,在此之前學生已對銼削有了初步的認識,此時進行銼配綜合訓練不同的學生思想上會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學生認為學好理論才重要,實習不過是個放松自己的機會,因而輕視實習;有的學生認為既然學校安排了實習那就去練吧!但為什么而練?目的是什么?自己心里并不清楚,因而漠視實習;而更多的學生會認為現時的機械加工業那么發達,加工零件可以用數控機床去完成,何必花那么多的時間、精力去練銼配,去干這苦力工作,因而鄙視鉗工銼配實習。面對學生以上種種復雜心態 、疑問,我們應該及時給予正確的糾正、引導和解答,否則會對實習訓練效果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在銼配訓練前,我們應向學生介紹銼配在現代機械加工中的重要性及應用的廣泛性,端正學生思想上的錯誤認識。
2 明確銼配的一般性原則
為了保證銼配的質量,提高銼配的效率和速度,銼配時應遵從以下原則:
①凸件先加工、凹件配加工的原則。
②按測量從易到難的原則加工。
③按中間公差加工的原則。
④按從外到內,從大面到小面加工的原則。
⑤按從平面到角度,從角度到圓弧加工的原則。
⑥對稱性零件先加工一側,以利于間接測量的原則。
⑦最小誤差原則──為保證獲得較高的銼配精度,應選擇有關的外表面作劃線和測量的基準,因此,基準面應達到最小形位誤差要求。
⑧在運用標準量具不便或不能測量的情況下,優先制作輔助檢具和采用間接測量方法的原則。
⑨綜合兼顧、勤測慎修、逐漸達到配合要求的原則。
注意在作精確修整前,應將各銳邊倒鈍,去毛刺、清潔測量面。否則,會影響測量精度,造成錯誤的判斷。配合修銼時,一般可通過透光法和涂色顯示法來確定加工部位和余量,逐步達到規定的配合要求。
3 采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
3.1 直觀式教學法:初步感性認識
直觀式教學法主要是通過觀摩教師的操作演示和講解或電化教學設備的放映,使學生理解銼配操作要領及方法,獲得實際操作的感觀認識,在腦海中形成規范的操作模式,從而為動手實操階段打下基礎。另外也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往屆學生的優秀產品,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理,提高其學習興趣。
3.2 啟發式教學法:加強工藝理解
銼配訓練不同于單件的銼削訓練,銼配件通常是由兩至三件組合而成,因而加工的先后順序就需要預先確定,即制定加工工藝路線。這時就需要教師在工藝分析課堂上發揮其主導作用。根據課題內容向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設疑,啟發學生的思維。例如提問學生:銼配時為何要先加工凸件,后加工凹件?如果調換加工順序有何影響?又如:為何在加工對稱件時應先加工一側,再加工另一側?可否兩側同時加工?如果兩側同時加工又應采用什么測量方法?等等。
通過一連串的提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教師在啟發學生思考的過程中要有耐心,問題的提出要適時、適量、適度,并因人而異。最后由教師歸納總結解答學生疑問,做出科學的解釋,給出銼配件的參考加工工藝。
3.3 實踐式教學法:鞏固實操能力
銼配是一項綜合性的操作技能、教學安排上不能急于求成,只能循序漸進,從易到難,從簡單銼配到復雜銼配,從初等精度要求做起再到中等精度,一步步完成。首先打好基礎,了解和掌握各種典型加工工藝特點,逐步積累經驗,熟練技能。據調查顯示,實操訓練的初始階段是學生最容易暴露不規范操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學生最渴望獲得老師指導的時候。所以實習中的巡回指導就顯得尤其關鍵了,在巡回指導過程中,教師應及時了解各人練習情況,針對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建議和指導他們排除實操上的困難和障礙。
3.4 分層次教學法:保證共同進步
分層教學的目的是:因材施教。根據“材”的素質和水平,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經過兩周左右的銼配實踐訓練之后,據技能的掌握程度,一個班集體之中一般會明顯分出優、中、差三個層次,如果三個層次均采用同一進度或同一難度的訓練課題,必然會有兩個層次的學生難以適應,無法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針對此現象,我們可以根據優劣將一個班分成A、B、C三個小組進行分層教學,相應地也要做三個層次的教學準備,制定三個層次的教學質量目標。A組課題以增加難度、深度為主;B組課題以適當增加難度、速度為主;而C組課題則以要求保證精度、提高速度為主。
4 精選具有實用性、代表性的訓練課題
銼配教學中,精選課題是保證實操訓練質量的重要一環。銼配的類型有很多種,可以分為平面銼配、角度銼配、圓弧銼配、對配、鑲配、嵌配、暗配等等。到底選用哪一種作為訓練課題,就需要教師以教學大綱,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年度教學計劃為準則以及對學生的實際水平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選定。
5 認真完成配合件的測評工作
對學生銼配件的測評,除了評定學生成績、對學生勞動成果的尊重外,更重要的一點是測評工作能及時了解學生的訓練效果和檢驗教學方法的有效手段。如果我們對學生交上來的銼配件隨便放在一邊置之不理,不但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可能會因為未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而延誤了糾正學生錯誤操作、檢討教師教學方法的最佳“戰機”。因此,我們應慎重對待銼配件的測評工作,及時開展對每一位學生銼配件的測評,并對各項檢測數據進行登記、統計、分析,全面了解學生對技能的掌握情況。對好的要給予肯定,對不好的則要反思,尋找原因,到底是教學環節中哪一方面出了問題?是教方面還是學方面?如果是學方面,教師應在總結課堂上指導學生糾正錯誤。如果是教方面,說明授課有問題,教師自己應檢查授課教案、授課過程,找出問題的根蒂,采取補救措施改進教學方法。
6 重視實習后的指導
實習日志的填寫,看似小事,實則不然。教師通過檢查上交來的實習日志,不但可以考查學生是否落實了實習內容,怎樣落實的,更能發現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期待怎樣的教學形式,從而為教師進行下一階段的教學提供了思路。
指導學生寫好實習報告,讓學生把實習成果從由零散的、浮淺的、感性的認識升華到集中的、深入的、理性的認識,這有助于學生把已學得的成果再發展一步。要指導學生知道怎樣寫、寫些什么,力爭把實習成果客觀地、實事求是地反映出來。通過總結得出的一些成功的實習經驗,既可作為以后實習的借鑒,又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學好理論知識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