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CAI(計算機輔助教學)在教學上的運用,標志著教學媒體質的飛躍。計算機的應用,使教學段更加豐富,將對教學效果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雖然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有很多優勢,但是計算機輔助教學也有同樣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關鍵詞:CAI 優勢 不足 教學過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3(a)-0175-01
1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
計算機輔助教學,簡稱CAI,是英文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的縮寫,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當然這種優勢屬于它自身的技術優勢。傳統教學的工具是一塊黑板、一盒粉筆、一本書、一本教案,有的更加簡單,教師使用這些工具向學生面對面地傳授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一直延續至今。而計算機輔助教學使用的教學工具是一臺或數臺微機,投影儀、音響等,并利用這些工具制作和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可以詳細講解,也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展示。
1.1 CAI教學系統的優勢
CAI作為一種現代教育技術引起了教育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的一系列的變革。這是由于CAI有著許多突出的特點,并在教育實踐中證明是有效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與傳統教學系統比較,有以下一些較為突出的特點和優勢。
1.2 有利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多媒體計算機系統可展示優美的圖像,動聽的音樂、有趣的動畫,是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欲望的最佳工具。在探究新課時運用一個動畫講授一個故事、提一個問題、設置懸念、創設新奇的問題情境,這樣會激起學生積極探究新知識的愿望。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其主要標志是教學效力的高低,而這又常取決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態度是否積極、主動。學生有了飽滿的學習興趣,便會對學生強烈的需求,積極地投入學習,堅持不懈地與學習中的困難作斗爭,不再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
1.3 交互性教學
CAI系統中,由于計算機是雙向媒體,CAI中的教學過程是在計算機與學生“對話”的人機交互方式下進行的,因此,CAI系統有強大的交互功能,它能根據學生的輸入信息,理解操作者的意圖(當然要在課件設計允許的情況下),培養學生對CAI系統的控制與參與能力。利用CAI系統的交互性,一是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CAI采用中性語氣配合學生學習,創造了一種和諧的環境,學生在這種環境中,不但感情狀態有利于接受知識,而且敢于探索,增強學習的熱忱;二是利用及時反饋信息,調整教學的深度與廣度;三是改變了傳統教育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和從屬的地位,給學生以主動權,體現了現代教育技術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
2 CAI教學系統存在的主要缺陷
雖然計算機輔助教然具有傳統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強大優勢,但它的不足之處也是比較明顯的。
(1)CAI教學系統一次性投入大,費用高盡管由于微電子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硬件價格日趨下降,但目前在我國要在學校教育中普及CAI教學系統還有很大的困難,特別是網絡CAI教學費用更高,目前,CAI只是在部分有條件的學校進行實驗教學。因此,CAI教學系統在我國的適用面窄。
(2)CAI技術要求高由于計算機技術的局限性,使得CAI的推廣應用也受到限制。目前,CAI受技術限制的主要方面是:一是人機對話還不能達到自如,甚至不能實用。因此,在使用CAI系統時,教師和學生必須要熟悉計算機的操作,例如,漢字的輸入等;二是CAI課件的制作技術要求高,過程復雜。由于目前課件的寫作系統和多媒體創作系統功能還不夠完善,使用操作不方便,因此限制了許多有經驗的學科教師親自編制課件。CAI課件的制作遠沒能達到傳統教學過程中備課這樣方便自由。正是由于CAI課件制作的困難,使得高質量、有效的課件缺乏,這也妨礙了CAI的普及推廣。
(3)限制學生的想想像力,不利于能力拓展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讓語言占主導地位,尤其是外語、語文、文學欣賞、社科類課程等。語言是抽象的,對于一些山水風景人物的描繪,卻需要靠想像來豐富。多媒體教學中,面畫占到相當大的比例,收到了具體、形象、易懂的效果,但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想像力,學生想像的空間有肯能會不斷縮小,不利于學生想像力的拓展。
(4)降低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易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多媒體教學可能會使傳統教學中的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下降,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的定位在于一個“輔”字,也就是說,它僅僅只是我們強化教學效果的一種輔助手段,而不能再課堂上喧賓奪主。課堂上的主體應該是學生,而教師起著主導作用,上課的過程應該是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交流的過程。但在實際運用中,有的老師誤將教室當作“投影廳”,將學生當作觀眾,把所要講授的內容全盤照搬到屏幕上,整堂課的過程變成一個課件演示、播放的過程,以為單純地吸引學生的眼球就是運用多媒體手段的根本目的所在。這樣不僅影響了教師作為主導作用的發揮,學生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且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
3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它包含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教學過程本質是一種認識過程;其二,這種認識有不同與一般形式的認識,有其特殊性。它是在教師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指導下,使學生主動地接受人類間接經驗和知識的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
3.1 教學過程的情境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教學情境設計。情境,又稱教學情境或學習情境,是學生參與學習的具體的實現環境。教學情境的構建是指構建有利于學習對所學內容的主題意義進行理解的情境。知識在情境中通過活動而產生,具體的、充滿情感和理智的教學情境是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根本保證。
3.2 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意識
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對于教師來說,問題意識要求教師圍繞問題進行備課和講授,把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著力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作用還存在爭議,但是它是大勢所趨,必將會在教學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我們還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計算機輔助教學只是用來更好地傳播知識的一個手段,最根本和重要的目的還是要教會學生專業的知識和實踐的技能。
參考文獻
[1] 雷強.多媒體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幾個問題.云南教學,2005.
[2] 孟素紅.走出對媒體教學的誤區.山東科技大學學報,2006.
[3] 趙世剛.當今CAI的優勢與不足.全國計算機新科技與計算機教育論文集(第15卷)2007年.
[4] 商新娜,袁玫.基于多媒體教學環境的教學過程設計.全國計算機新科技與計算機教育論文集(第15卷)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