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初中年級的學生來說,興趣往往能夠激發他們對學習某門功課的熱情而成為今后漫長學習道路上的推動力。興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培養起來的。作為初中生物教師,自上第一節生物課起,就應該注意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把學生的興趣轉化成樂趣,把樂趣轉化成志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心情愉快而輕松地學習生物。教師都希望學生樂于接受自己所講的知識,但學生能否主動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傳授知識的方式和技巧。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興趣,談幾點體會:
一、感情投資,激發興趣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常常是從喜歡上某位教師的課開始,而后才開始喜歡上一門課程的,學生喜歡教師,對教師所教的學科感興趣,學習成績自然會提高到一個新高度。作為教師,一定要了解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點、生活習慣和心理素質等因素,愛護學生,關心其學習與生活,切實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的困難,并以朋友般的態度去關心、愛護、感化學生。這對于心理發育還不成熟的初中學生,更能起到“愛屋及烏”之效。長期堅持和學生進行情感溝通,才能做到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知根知底,隨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才能及時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同時課余時間應多深入到學生中去和他們聊天。講講生物領域中各種各樣的趣聞;幫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難問題:如一次施肥過多,植物為何會燒苗?南瓜為何有的子房會發育良好,有的發育不好?這樣做學生自然會喜歡這個老師,進而喜歡這門學科,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二、提高教學語言藝術,激發興趣
有人曾說過:“把學習過程變成一個愉快的過程,變成學生為主體,樂于參加,樂于接受的過程,才能學有所愛、學有所得、學有所有,才能激發學生的各種潛能。”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創造美妙的感覺和愉快的學習情境。教師在上課時,首先要注重語言的科學性,然后是語言的藝術性,因為教學語言藝術能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吸引學生集中精力。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在上課前要深入鉆研教材,精心備課,設計教法,精心安排和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語言、板書設計。講授的語言要生動有趣、準確、引人入勝,用詞要準確,吐字要清晰、聲音要洪亮,語調要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分明,富有節奏感,突出生物學這門課的重點,還要教態自然,課堂知識密度適中。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語言藝術,可以使教學內容產生巨大的誘惑力,把學生的注意力像磁鐵一樣牢牢地吸引住,從課外活動的興奮轉移到課內學習上來,讓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參與,為新課學習創造一個最佳的心理和認知環境,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如對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課,我先來段精彩的開場白,講講神秘的奇花異草,動物的一些特殊行為及仿生學在軍事和民用的發展前景,其間穿插一些生物學家的趣聞秩事。這樣旁征博引、深入淺出,使學生整個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奧秘無窮的生物界之中,學生自然會對生物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聯系實際,激發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使理論再回到實踐,這樣不僅可使學生培養各種思維能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大分子不能通過后,我提出腌姜時加入醋和白糖為何糖可進到細胞內部?做酸菜時為何要密封?種菜時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又如:教師在講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一章的第四節《計劃生育》一節時,首先提出:(1)“發早財,不如生早子”這種說法對嗎?(2)“多子多福”這種說法對嗎?(3)人口增長的問題就是解決糧食增產的問題對嗎?通過這三個問題的質疑。就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迫切要求解開疑竇的興趣上來,然后講授《計劃生育》的知識,讓學生從學到的知識中回答質疑。當這些問題解答后,學生不但對課本知識理解得更深,而且對學習生物學產生強烈的興趣。
四、利用直觀手段,激發興趣
直觀手段包括直接的直觀和間接的直觀。利用直觀教具可使學生對知識理解得更透切,同時也可激發興趣。例如:講DNA分子的空間結構,用模型教學學生很容易理解雙螺旋結構;做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之前讓學生看看錄相,對有絲分裂實驗的操作過程一目了然,做起這個實驗來興趣非常濃;又如:講葉的形態這節時,帶學生到生物園地去讓他們邊看我邊講,效果也相當不錯。再如:在上顯微鏡的使用這一課時, 首先在實驗前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1.練習使用顯微鏡,學生規范的操作方法;2.能夠獨立操作顯微鏡;3.能夠將標本移到視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圖像。然后提出:外科醫生對貧血、癌癥等疾病的診斷,除看、問、查以外,還要通過化驗,用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等對病人患病部位的細胞組織等進行病理診斷,才能得出結論。如果沒有科學的手段則會使病人誤診,嚴重時會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同時還可以介紹顯微鏡在工、農、醫學方面的廣泛應用,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樹立科學態度,提高學習興趣。
總之,培養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就可使他們學得生動活潑、興味不衰。當然培養興趣關鍵在于教師勇于實踐,敢于創新。在遵循教學規律把握學生學習心理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教學機智和教學藝術,才能使生物教學達到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和諧統一。
(作者單位: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底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