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一盞而亮全屋”,我要講的是一種教育教學理念,一種教育教學方法。
它的意思是:發(fā)現(xiàn)學生的特點特長,激發(fā)學生興趣,進而發(fā)揮學生某一方面的特長,從而推動學生某一學科的學習;發(fā)揮學生某一學科的特長,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有些學生對讀書不感興趣。可能是家庭富足,衣食無憂;可能是性情懶惰,不愿吃苦;可能是沒有目標,得過且過;也可能有理想,而條件限制,升學不可企及,無奈放棄。
也有一些學生,雖在努力學習,但學科發(fā)展不平衡。究其原因,個性、愛好使然。親近的學科,易學易懂的學科,樂此不疲;不喜好的學科,就漸離漸遠。
也就是說,我們的學生,特別是農村學校的學生,一部分人讀書學習的興趣不濃,一部分人學科發(fā)展不平衡。
我們應該讓學生明白,只有發(fā)展全面,讓各學科相互聯(lián)系,他們所掌握的知識才更牢固,他們的認識理解才更深刻,他們的思想境界才更開闊,他們的性格才更豁達,他們的生活才更富創(chuàng)造力,他們的人生才更有意義。
綜上所述,我們該想些辦法并付諸實施,讓無欲學習的學生有興趣學習;讓學科不平衡的學生全面發(fā)展。
“點一盞而亮全屋”,關鍵在“點”上,怎么個“點”法?
其一,“點”有油的燈芯。要讓燈芯燃燒起來。那“有油的燈芯”,就是學生的愛好、學生的興趣。現(xiàn)在的學生,生活環(huán)境生活條件不同,性格興趣迥異,我們須親近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了解他們。我們須把學習的重要性聯(lián)系到他們的情趣愛好上來,聯(lián)系到他們當前實用上來,甚至聯(lián)系到小孩子辦家家酒上來。我們不能有嚴肅的態(tài)度,我們不能給他們講空洞的大道理,我們不能給他們說得太遙遠。我們要給他們一個感受:今天,好玩!
其二,挑燈芯。燈燃亮之后,我們就要慢慢挑燈芯,讓火焰越來越高。我們要讓學生發(fā)現(xiàn),一點火星很美,照亮的屋子里還有很多美的東西。我們要引誘他們,讓他們產生獵奇的心理,讓他們舉著燈,去照墻壁,去照滿屋子。東墻是過去,西墻是未來,南墻是天文,北墻是地理。我們要給他們又一個感受:這個世界,神奇!
其三,加油。學生是易于疲倦的,持久性不強。于是,我們要時不時給他們加油。我們要給予他們鼓勵,要肯定他們的成果,時而降低難度讓他們嘗到勝利的甜頭,時而稍加阻攔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我們要給他們另一個感受:讀書,有點意思!
當然,要做到這些,還須有幾個前提。
一是教師要有愛一切學生和一切為了學生的敬業(yè)精神。這本是教師的基本素質,應該無所擔心;但受經濟浪潮的沖擊,教師久抑的心態(tài)得不了釋然,這還是讓人擔心的。
二是平等對待學生,坦誠對待學生。記得有一次聊天后,一個學生笑嘻嘻地對我說:“老師,你像個小孩子。”我問:“為啥這么說?”她說:“你既是我們的良師,又是我們的好伙伴。”
三是教師的知識和能力要全面。這樣,點撥學生才全面,才深刻。
四是,我們不同學科的教師都要共同肩負這樣的責任。都能從本學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橫向聯(lián)系、伸展,引導學生學習并學好其他學科。
我們的老師須學庖丁解牛。學生就是我們面前的“牛”。解牛時,游刃有余;解牛后,躊躇滿志。
每一個學生的心中都有一盞燈,等待著燃燒。我們教師不是火柴,不是蠟燭,我們倒用不著燃盡自己的生命,只需點燃學生的內心的那一盞燈,他們的人生就自然會發(fā)光發(f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