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生是矛盾的。李白從小抱有“輔弼天下”的志向,但一直不得志,他把時代投射的假相當作真實的感覺,并以為可在這種環(huán)境中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李白一生又是浪漫的,他張揚自我,豪放不羈,灑脫樂觀,如一位飄逸不群的仙子出于濁世而不染。無論有幾多矛盾幾度挫折,他仍有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豁達,等待著“大鵬飛兮振八裔”。享受長安城的錦鄉(xiāng)繁華要以摧眉折腰為代價,這不是詩人想要的快樂老家,人生在世不如意,索性歸去,乘一葉扁舟。
矛盾與浪漫,使李白愛酒成為必然。在矛盾中堅持浪漫,以浪漫去對抗矛盾,這種激烈的碰撞是驚心動魄的,詩人可以在酒的世界里忘記傷痛,得到片刻放松。
一、坎坷一生
李白早期曾受過很好的教育,除儒家經(jīng)籍外,還有六甲和百家等;他的生活情趣和才能也是多樣的,二十歲以后,他開始在蜀中漫游,曾登峨眉,青城諸名山。這些生活經(jīng)歷,對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詩風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但也造成他的思想的復雜性。
當他二十五歲初出夔門時,正是身鐘巴山蜀水之靈秀,胸懷報效國家的熱忱走向政治、文化中心長安的。他滿懷信心地想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憧憬著自己功成名就的光環(huán)。在這以后的十年內(nèi),詩人漫游了長江、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地方,他的漫游有恣情快意的一面,但也有他的政治目的。
到天寶元年,李白四十二歲,終因吳筠的推薦,唐玄宗下詔征赴長安,玄宗所賞識的只是李白的才華,把他當作點綴升平和宮廷生活的御用文人,這不能不使李白感到他的政治理想的破滅,他上書請還,他的心情是沉重的。
天寶三載春,李白離開長安后,再度開始了他的漫游生活。這時期李白的生活是窘困的,心情也很悲憤,但始終沒有喪失他的樂觀和自信,他仍然關心國事,希望重獲朝廷任用,他相信自己“才力猶可倚,不慚世上英”。
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fā),李白由宣城避地剡中,不久即隱居于廬山屏風疊,密切地注視著事件的發(fā)展。次年十二月他懷著消滅叛亂、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志愿應邀入永王李璘幕府。永王觸怒肅宗被殺后,李白也因此獲罪,被下潯陽獄,出獄后,又被判處長流夜郎,李白這時已五十八歲。乾元二年,李白西行至巫山,因遇大赦,得放還。他經(jīng)江夏、岳陽、潯陽至金陵,往來于金陵、宣城間。上元二年,李白六十一歲,聞太尉李光弼率大軍征討史朝義,他由當涂北上,請纓殺敵,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次年,寶應元年,李白病死在他的族叔當涂令李陽冰家。初葬采石磯,后人遵詩人遺志,改葬青山。
縱覽詩人六十二年的人生旅途,坎坷崎嶇,最后壯志未酬,飲恨而逝。但就是在遭受嘲弄、挫折、幻滅的困擾中,也從未停歇過對建功立業(yè)的追求。可見他對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始終是堅定執(zhí)著的。
二、對酒當歌
李白的一生都在苦苦地追求某種理想的人生方式,儒、道、仙、俠,他都曾經(jīng)嘗試過,但最終也未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這并不是李白的遺憾,相反,正是李白的意義所在。儒家的用世濟時與道家的神游求仙,縱橫家的汲汲于功名與俠士的不矜其功,高遠的理想與殘酷的現(xiàn)實,這一對對矛盾左右著詩人命運,也因此,詩人飲酒當歌、對抗命運,這種激烈的碰撞是驚心動魄的。
1.酒可言志。
李白以詩抒寫了自己的豪情壯志,欲安天下濟蒼生的遠大理想。李白總幻想能實現(xiàn)其“奮其所能,愿為輔弼”的雄心,建立“濟蒼生”、“定寰宇”的大事業(yè)。但在現(xiàn)實中卻總是常常碰壁,李白的一生,是不平的一生,又是不停地追求理想,百折不撓地抗爭的一生,這種濟天下的理想到老仍未消減。然而在不受重用的情況下,自己也對天長嘆:“空懷釣鰲心,從此別宮闕。”酒成了詩人最好的解脫,也成了詩人在雄心壯志破滅后的最大安慰。但至始至終,李白詩歌中在寫酒時都在言志或寫壯志難酬后的悲慨、消沉、失落、苦惱,都是詩人那一顆積極用世之心的具體體現(xiàn)。
2酒可遣愁
由于李白無法在現(xiàn)實中展示出自己高遠的情志,他往往顯得悲郁莫名,詩人在坎坷曲折中蹣跚而行,把酒當成了消愁的工具,在飲酒中寄托自己的無奈與憂傷,“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可見愁之苦,愁之悶,愁之深,愁之重。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喚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愁之深廣如此,嚇煞人!酒之效用如此也嚇煞人。這酒喝得何等快意,然而,伴隨著失意的寂寞與不受重用的愁,這些都是愿望,都是想做也做不到的企慕。即使是醉,充其量不過就是一時的麻痹罷了!李白借著《將進酒》飲酒放歌之辭,隱隱表現(xiàn)出鄙棄功名富貴,縱酒銷愁的憤懣,而其實我們也可以由此看出,李白在求用遭挫、隱居思動的矛盾里,內(nèi)心的痛苦與掙扎。
三、酒助詩興
李白將飲酒與作詩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他對飲酒的看法和他對飲酒的描寫,內(nèi)容豐富,想象奇特,構思巧妙。李白常說“飲酒至酣方成詩。”詩人大都愛酒,也許是清醒時有太多的顧忌,太多的牢籠,一喝酒,所有的藩籬都融化在酒里,所以詩也就汩汩滔滔地奔瀉而出。酒后的詩,酣暢淋漓,一瀉千里,那種意興飛揚的快感,是清醒時所無法(下轉2-7版中縫)(上接2版《李白的詩與酒》)比擬的。李白將飲酒看作為一種物質(zhì)享受,同時也是一種精神享受。詩由酒生,酒助詩興,李白的靈感才氣、高風亮節(jié),在酒的熏陶下越發(fā)迸射出濃烈的光彩。
綜上所述可見,李白的飲酒詩,無論是述志抒懷,揭露現(xiàn)實,表達行樂思想,寄托深沉哀愁,還是展示其豪放風采,寄寓濃濃友情,他都在字里行間貫穿了自己一貫的浪漫主義風格。雖然李白“痛飲狂歌醒復醉,飛揚跋扈為誰雄?”是對世道的一種消極反抗,但李白詩中豪放不羈的個性和鬼斧神工的藝術,足以讓后人一唱三嘆,流連忘返了。他以其驚人的才華,將其“大濟天下蒼生”的情懷,以及懷才不遇的悲憤交融在一起,“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為后人們作出了驚世駭俗、萬世不朽的詩篇。特別是其飲酒詩,更是讓古今中外所有飲酒詩自慚形穢,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