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境教學的教學模式
情境教學模式是依據教育學、認識論、心理學和教學論原則,在認知活動中充分開發非智力因素,從而實現愉快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
1.引入情境,在探究的樂趣中誘發動機
因為學生的學習動機很容易被感情驅使,所以情境教學強調在連續動態的情境中不斷地維持、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習動機與情境之間持之以良性的互動。
2.憑借情境,在審美的樂趣中豐富感受
情境教學提出了“強化感受、淡化分析”,即“通過優化情境,引導學生從感受美的樂趣中感知教材”。美感教育是情境教學原則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可以分為以下四個環節:(1)帶入情境,感知美的表象;(2)分析情境,理解美的實質;(3)再現情境,表達美的感受;(4)駕馭情境,誘發審美動因。而這些環節都是離不開具體的審美感受的。
3.融入情境,在體驗的樂趣中陶冶情感
情境教學是一種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熱烈的情緒,把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這里所說的情感活動體現在多個方面,如(1)教師與學生之間。情境教學主張教師對學生傾注真情,用“學生的眼睛看世界”,去觸及學生的情感領域,從而建立起親和的師生關系,渲染一種溫暖和諧的無拘無束的情境。(2)學生與教材之間。教材對學生的吸引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學生與教材之間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3)學生與學生之間。由于情境的優化,學生與學生之間,友愛親密。他們在親、助、樂等人際情境中合作互助、取長補短,培養了團隊意識、合作精神、交往能力,這就為學習語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圍。
4.優化情境,在活動的樂趣中增長力量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活動,并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動,而是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讓學生在樂中學,趣中學,活中學,坐中學。既然如此,將活動貫穿于教學過程,就不能游離于教學內容之外,而要突出教材重點,針對教材特點,具有鮮明的學科特點,與能力訓練相結合,從而加強基礎。
二、創設情境的方法
情境創設是教師主動設計的產物。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動關心全體學生成長,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象、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起學好語文的情感。在此基礎上,依據教材的內容和所教學生的層次創設問題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聯系生活展現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要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須“披文入情”、“沿波討源”。要引導學生認識、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選材、謀篇、運用語言的高明,才能領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所謂聯系生活展現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通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他們的體驗,增進對文章的理解。
2.運用實物演示情境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边\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一般知識性課文中涉及的物體,實物一出示,學生便豁然領悟。實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師展示,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展示。
3.播放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是一種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想和想象的一門藝術。音樂最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渲染情境,創造氣氛。如果能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教學就能真正實現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在這種聯覺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由于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
5.教學情境的優化
在創設教學情境中,我從不同角度介紹了六種創設方法,但在實際操作中,要求最優化,提高教學效率,則不能各執一端,需要從實際出發,靈活地綜合地運用這些具體方法。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是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的愉快教學。教師應該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學模式,熟練而恰當地運用各種情境創設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