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學習品質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落實素質教育思想的主渠道,也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優良的學習品質主要在學習過程中構建。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把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起來,讓二者相互融匯、滲透,從而達到“互惠互利”。
1.事先提出要求或希望。例如,計算教學中,最讓我們頭疼的就是學生計算的正確率不高。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每逢計算,我都事先對學生提出要求:抄題認真、計算專心、算完檢查。
2.課堂上時刻關注學生,及時提醒。數學課特別需要學生能保持注意力的長久集中,如何才能讓學生始終如一?除了用教學技藝征服學生外,還需要我們教師發現情況,及時提醒。
3.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操練的機會。像在“計算”教學中鼓勵學生計算多樣化;“解決問題”教學中提倡從多個角度思考、分析題意,一題多解,等等。
4.關心愛護學生,把學生當作朋友。有道是: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愉悅,學生才敢于親近老師,才會主動而又心甘情愿接受老師的教導。
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是巨大的。為了讓學生形成自我約束,我將全班化整為零,分成若干個小組,各小組成員進行優、良、中、差互補搭配,大家互相幫助、互相影響、互相監督,進而形成自己管理。在語言上對學生提要求變“生硬”為“軟”,變“責備”為“激勵”。例如,“只要堅持你肯定行”“以后你肯定不會差作業了”“你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在做法上關注個體差異,因人而異設計評價表。借助評價表對學生進行學習品質培養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比如,我們需要對哪個學生進行某些學習品質的培養,就可以把這些內容列在評價表里,讓學生在某一時間段里對照評價表里的內容去要求自己。例如,我班有個孩子貪玩、好動、愛闖禍,管不住自己。結合他的特點,我給他單獨設計了評價表。比如,他上課時喜歡天馬行空,干自己的事,不參與到學習中去,我就給他來“能根據情景提出問題”“愿意把自己對問題的想法說給大家聽”“會傾聽同學的發言,并能做簡單的評價”等條款,這些恰恰制約到他,迫使他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以前,他老是忘記寫作業,現在“每次作業能按時完成且準確率高”,他已經改掉了忘記寫作業這一不好習慣……在行為上采用“物化”獎勵,體現的也是針對性。例如,我給學生設計了3種獎品:小貼畫、小紅花、聰明星。它們各代表不同的學習品質。
俗話說,十個手指伸出來有長短。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個性和能力,因而一個班上的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存在著差異。有差異,我們不能視而不見,而應尊重這種差異。教學中提倡因材施教,同樣的道理,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也不能“一刀切”,所有的人都“同步前進”。而應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因人而異來進行培養。像選擇的學習品質內容、提出的要求等,都應因人而異??傊?,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是一件復雜而又長期的工作,做這件工作,我們須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不能一口吃下一個大胖子。只要我們遵循一定的原則,采取適當的方法,就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