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是學生思維方向的體現,是學生主動探索的表現,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不僅是個教學方法、教學技巧問題,而且是個教學原則、教育觀念問題。教師要培養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向教師提出問題的勇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學英語質疑能力課堂教學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大城小學正深入推進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六模塊3+X建構式課堂”教學模式,在堅持基本六項原則的基礎上,本人認為挑戰性原則更具推廣價值。
教師要培養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向教師提出問題的勇氣,激勵學生“打破沙鍋問到底”、“雞蛋里挑骨頭”,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敢于和善于提出問題,不人云亦云,能突破常規。
一、鼓勵質疑,樹立信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工作是幫助學生成功。新教材的使用為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要求教師用自身的素質去激勵和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有自信。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師應轉變過去“一言堂”的局面,為學生營造充滿民主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鼓勵他們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并且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避免教學形式的單一和呆板。
1.創設質疑的氛圍,讓學生敢問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多創設情境,運用多種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與氛圍接近的語境,促學生開口,進而為提問打下基礎。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創設情境,促進學生相互交流。如創設生日聚會、購物、問路、打電話等情境,讓學生開展合作式學習,通過他們身臨其境的感受來激發他們的興趣和熱情。每當學生成功地完成一個語言交際任務時,他們會喜形于色地樂于接受下一個挑戰。如今使用的課本中有許多關于日常生活的話題。在教學中,應利用傳統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語言情境,在情境中進行操練,避免了學生單一跟讀模仿。
2.培養質疑興趣,讓學生愿問
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享有充分的民主權,提倡“錯了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許補充;不明白的問題或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論;沒想好的允許再想;有疑問允許質疑;教師錯了允許提意見糾正;討論時允許自由發言”,以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精神,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對后進生尤其要關愛,努力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尊重他們的人格,挖掘他們各自的潛能。多看到學生思維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時給予鼓勵。
二、在教學中教給學生質疑方法
1.在預習中學會質疑
在預習過程中,以學生自學為主,在新舊知識進行銜接時,會出現不理解、不明白、不認識的地方,這些困惑就是學生要質疑的內容。比如,在學習每一個對話之前讓學生把要學的對話自己先讀,找到不認識的單詞、不會翻譯的句子、不理解的語法知識等。在上課的時候,有學生質疑自己遇到的困難,教師集中講解共同存在的疑難問題,個別問題可采取學生幫助,小組討論等形式解決。
2.在教師講解中學會質疑
對教師講解的內容不理解,提出問題,進行質疑,或當教師講解的內容與自己理解有偏差時質疑。
(1)培養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大膽傾向
英語教師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積極大膽的學習傾向。因為在同一個班里,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參差不齊,在課堂里表現出來的能力也不一樣,一部分同學在課堂上的表現異常活躍,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有一部分同學卻非常平靜,一言不發,甚至怕開口,一旦出錯會被人笑話,產生自卑心理。這樣就要求英語教師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開口,不怕出錯,使英語課堂永遠處于活躍狀態中,更有利于英語的教學和學習。
(2)培養小學生提問的好習慣
一堂有效的英語課,并不是教師把多少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教師是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又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課堂活動去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堂上多提出問題,教師多設置疑惑,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英語學習上的疑難讓學生在課堂議論
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善于設疑,而且要引導學生通過在課堂上議論釋疑。通過學生動腦子設疑、開口議論去弄清問題,印象特別深刻,更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爭論”必將引發學生獨立思考,深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參加爭論的學生,必然會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尋找各自依據的不同觀點,求異的火花競相迸射,從而激勵學生主動求知。
3.在學習小組合作中質疑
在課堂上教師應發揮學習小組的功能,鼓勵學生發表見解,并對有一定見解的討論,予以不同程度的肯定和疏導。學習小組成員不僅可以相互交流學習經驗,而且可在口語練習的過程中互評互糾,使他們之間能互相啟發幫助,實現共同進步。例如,有學生不能正確使用“health”和“healthy”,可以請各學習小組討論它們有何區別,并通過舉例的方式說說他們的討論結果。有學生造了這樣一個句子:“I’m not healthy,and my mum is worried about my health.”起初有人反對,怎么兩個詞能放一塊用呢?后來有同學用詞性的概念解釋了此句話的意思,一場討論才告結束。
4.借助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學會質疑
獨特性,反映的是新奇、不同尋常的思維。借助多媒體的優勢,培養學生的求異和創新思維能力。在設計課件時就必須對小學生的各種發散聯想予以詳盡考慮。例如,在講授四季及月份等詞匯時,充分利用圖片、視頻、動畫、音頻等,學習時把內容顯示在屏幕上,讓學生根據圖形提示識別單詞之意,并提出相關的問題:“Which is your favoriteseason…”學生會積極地思維,搶先回答:“Spring. It’s warm and sunny. I can fly kites and go climbing…”學生們聯想起很多有關的詞匯,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既培養了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又提高了語言訓練的密度、有效度。
三、養成學生質疑習慣,提高質疑質量
學生從敢于質疑到善于質疑是一個量的積累,從善于質疑到善于釋疑,無疑是一個質的飛躍。教師要使學生在寬松愉快的氛圍里養成質疑的習慣,使學生變不敢問為敢問,變不會問到會問,從而提高質疑質量。作為教師每發現一個好的質疑問題及時用不同的方式表揚。
在教學中,當學生的思維停止或處于消極狀態時,教師要巧妙地進行激疑,啟動學生思維的內驅力。比如:在教學“Thank you”的答語“That’s all right”時,教師激疑:還有與課本不同的回答方法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躍躍欲試,并先后將“Not at all”“You’re welcome”“That’s OK”等不同回答方式說出來。其答案新穎教師都感到意外。這樣下去,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質疑習慣,在學習中不但善于質疑,而且質疑質量會越來越高。
總之,質疑是學生思維方向的體現,是學生主動探索的表現,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不僅是個教學方法、教學技巧問題,而且是個教學原則、教育觀念問題。因此,作為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與師道尊嚴的傳統教育觀念徹底決裂,確立學生主體觀念、師生平等觀念、學術和教學民主觀念,倡導創造寬松和諧的教學和學術探討氣氛,支持和鼓勵學生對不明白的問題大膽質疑、爭論,使學生不但會質疑,敢于質疑,而且善于質疑,習慣于質疑,把質疑當作治學的一項基本功,當作學術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把質疑作為改進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一種舉措,使學生養成愛思考善于質疑的良好習慣。如何鼓勵質疑,教會質疑,養成質疑習慣,提高質疑質量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