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及會計專業學習的必修課程,但其課程相對枯燥、難記,在新形式下優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會計從業資格教學模式學習興趣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會計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會計人才的社會需求量迅速增大,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培訓參加會計資格考試以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財經類專業的基礎課《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作為會計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是一門枯燥、難記的專業課,內容繁雜,專業名詞難懂,是學習和考試的難點,眾多的學員因未通過該課目而無法取得會計資格。2011年起蘇州市區實行上機考試標準化命題,考試內容細,覆蓋面廣,難以突出重點,更給這門課的教學與考試增加了難度。
一、明確學科的重要性,提升學員重視度
在培訓的第一次課上,通過講一些現實中發生的會計人員違反會計法律、違背職業道德,最終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引發學員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明白《財經法規》就是學習和掌握會計法律,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一門課程,是財會人員的必修課,讓學員對本課程的學習有新奇感,喜歡關注學習內容和用途。同時,明確課程的重要性,向學員強調考證具有一定難度,只有三個科目(財經法規、會計基礎、初級會計電算化)同時合格才能拿證,而不是看總分,往往有些學員就因為這門課不合格,最后不能拿證,因此,每一科目的通過率都非常關鍵。教師要特別提醒學員,學習時不能偏重會計科程,如果《財經法規》這門課不及格,其他課即使考100分也沒用。另外,還應強調要從事會計工作,必須具備會計從業證,讓他們明確既然選擇了財會專業,就應該爭取拿到會計證,才能順利畢業,為將來就業拿到“敲門磚”。學生重視了,才會自覺、主動地投入今后的學習,教學才容易開展。
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通過案例加深理解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起點較低,對學歷沒有要求,這就造成培訓學員層次參差不齊,大多數學員文化功底不扎實,學生對學習理論知識的理解力較差,而《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恰恰是財經活動方面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純理論的課程,如果不理解是很難記憶,死記硬背對一些案例題也是毫無幫助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能夠把知識點結合實際應用,從實踐出發重組教學內容,給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找到應用性的支撐點,再把散亂的跨章節的知識點,串聯起來,使其有新的核心,那么學員就不會對這門課覺得無從下手了,從而提升對這門課程的認識與興趣,使其學習從被動變為主動。
案例教學法也叫實例教學法,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采用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的形式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筆者在培訓過程中,在每次課結束前留幾個與本次課內容相關的小案例,讓學員思考,下節課開始前進行分析,這樣做一方面是將理論知識和案例相結合,幫助學員記住本次課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在下節課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利用學員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闊、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在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
三、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師講課時要針對教學的內容、特點及學員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想辦法增加趣味性和實用性。只有讓學生從心里喜歡這門課,才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1.課前做好充分準備
事先搜集與所講內容有關的實例、近期國內外發生的熱點事件引入課堂。當學員學習了一段理論,感到有點兒乏味時則可靈活發揮,講案例、談熱點,甚至說點笑話,活躍課堂氣氛后接著講課。這樣,學員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不會感到沉悶,在興奮、愉悅的情緒中學到了知識,效果當然好。
2.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優化課堂教學
財經法規這門課許多都是法律條文,無法在小小的黑板進行羅例,通過制作課件進行展示,便于在課堂上進行講解。網絡的迅速發展和普及為我們提供了大量而廣泛的資源,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從中選擇與教學有關的資源并加以利用。
3.和學員多交流,利用班主任進行管理,增加出勤率
在課間多與學員交流,對教學中的問題能及時得到反饋,在教學中不斷調整,保證學員能及時掌握知識點。參加考證班培訓的學員都是成年人,有著家庭和社會的雙重壓力,出勤率很難保證,但關鍵取決于學員的主觀的重視程度。培訓班中有著這樣的現象,年齡越大越認真,出勤率越高,合格率也越高。這主要是有些學員年齡偏小,自覺性不夠,要利用班主任同這些學員多交流,了解他的實際情況,經常進行督促,保證出勤率。
四、注意串聯、歸類、比較,幫助記憶
在這門課的教學中,經常會碰到很多相似的法律條文,學生非常容易混淆。如:在《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中對會計核算使用文字的規定“在民族自治地方,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民族文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組織的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一種外國文字。”在《支付結算辦法》中對票據使用的文字也做出了規定,“少數民族地區和外國駐華使領館根據實際需要,金額大寫可以使用少數民族文字或者外國文字記載。”兩個條文非常相似,在教學中要注意給學生比較歸納;少數民族地區是一樣的,但是在使用外國文字上,適用范圍就不相同,在講解時要注意強調。
五、解題方法上給予學員指導
針對上機考試的特點,教給學員一些方法,幫助學員提高準確率。上機考試由150個選擇題組成,題型有單選、多選、判斷和不定項選擇。單選題是所有題型中最簡單的,也是最容易得分的,50個單選一定要好好把握。在單選的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意的,考生在考試時可以用“排除法”,排除一些有明顯錯誤的答案,在沒有把握時再用“猜測法”選擇一下。多選題相對難度較大,考生可有“排除法”,將有把握的錯誤答案排除,留下的答案正確率就高了。判斷題應答時要慎重,這種題對概念的理解要求較高,因為不倒扣分,所以不要放棄。對于題目中用“無論”、“全部”、“肯定”等絕對性的詞語,通常可以認為是不正確的。不定項選擇是所有題目中最難的,要求考生對內容非常熟悉,但題量不大,把有把握的做好就可以了。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實質上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教與學相統一活動的時間流程。”強調教與學的統一機制是“引導”,即教的引導與學的被引導。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這種引導的作用,利用方式將教與學結合在一起,引發了學員的興趣,感受到學的樂趣,真正達到培訓教學的目標,教師要結合實際應用,從實踐出發重組教學內容,選擇好的教學方法,《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的教學將會樂趣無窮。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教中[20041號).
2歐瑞云.案例分析法使財經法規的教學充滿樂趣.
3曾昭坤.淺談案例教學法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