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堂教學新課標創新精神一、尊重學生,鼓勵學生,給學生創設平等寬松的學習環境
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在寬松愉快的環境里,往往心情舒暢、思維活躍,容易突發奇想,有利于個性的發揮。所以,在上課的時候,面帶微笑這是我必須做到的,而且在語言上注意不給學生一種威懾力,而是通過語言溝通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我在上課時,一開始總是給學生一些鼓勵的話:我看了上節課留給大家的作業,感到你們的思維那么獨特,制作的小制作那么精美,我相信你們在這一節中會有更好的發揮,帶給我更大的意外,是嗎?通過這些激勵的語言即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會使我們的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為綜合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拓展空間
教學打破學科的界限,使各種學科知識相互滲透、交融、綜合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把音樂、文學、自然等學科引入美術課堂,不僅可以豐富美術課堂內容和知識,還能開闊學生視野。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過:“知識的開端必須永遠來自于感官”。美術是視覺藝術,我們要想學生輕松快捷地獲取知識,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直觀教學原理,通過課件、實物等資料展示,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我在上課前常布置學生收集有關資料,為教學提供更加豐富的信息和參考資料。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一方面,學習到收集資料的方法;另一方面,加深了對知識的了解,這對教學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如我在上《繽紛家用電器》一課的時候,展示給學生的不只是現代家電的各種造型,還展示家電的背景資料以及各時代家電的性能技術特點資料。再引導學生去探究、去思考我們未來的家電應該是怎樣的呢?為學生綜合知識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拓展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三、課(校)內外結合,拓寬美術教育的渠道
美術教育不僅局限于課堂教學,課外及家庭也是美術教育的廣闊天地。課外選修課、課外美術小組活動,課余帶領學生去參觀、考察、寫生都是好方式。我還經常把一些美術教學拉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例如,我在講授“書籍的封面設計”時,我舉行兩次別開生面的活動,如組織學生瀏覽我的幾十本書的封面設計,給老師的創作進行藝術分析……使學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
四、注重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
新教材的課程內容“體驗”味很濃,更加強調學生自身的體驗,強調在學習過程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提高。另外,學生的體驗對象在時間空間上有了拓延,強調老師、學生、環境,材料等多種因素的整合。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橋》,利用紙材袋來做,這種自己創造樂趣的藝術體驗,會給學生留下歷久彌新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啟蒙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快樂,建構知識,培養了學生勇于實踐和敢于創新的心理品質。
總之,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會積極探究新的課程要求下美術教學的方向,宏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努力培養創新型人才而盡自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