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資本市場的新貴當中,雛鷹農牧董事長侯建芳,無疑是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企業家。
他用東拼西湊的200元本金開始養雞,白手起家,如今不僅將雛鷹農牧打造成總市值超過70億元的“中國養豬第一股”,他本人的個人財富也超過30億元,成為河南省屈指可數的胡潤、福布斯“雙料富豪”。
3次高考失利他決定通過養殖發家致富
樸實的鄉音、爽朗的笑聲、堅毅的目光,集團董事長侯建芳的身上,仍保留了許多中國農民的優秀品質。
1988年,侯建芳經歷三次高考卻最終與大學無緣。這時的他決定通過養雞早日發家致富,改變家庭的貧困。他瞞著家人,懷揣100元學費,去鄭州牧專上了23天的畜牧培訓班?;丶液?,他開始在自家的住房里試著養雞,隨后又養了幾頭豬。
當時養殖業行情很好,短短一年后,他就賺到了第一桶金,成了當時遠近聞名的“萬元戶”,也成為改革開放之后第一批先富起來的人。
到1990年,已有兩年養殖經驗的侯建芳認為,在家里養殖,規模和效益都受限制,于是他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擴大規模,租地建養雞場。
1994年,他在村頭蓋起了第一棟雞舍,并充滿理想地給養殖場起名為“雛鷹養雞場”。
3次陷入糾結沉重壓力下,他力挽狂瀾
侯建芳滿懷希望地擴大養殖場規模,但1995年奇怪的雞病給了他沉重打擊,從此事業開始陷入困境,已資不抵債。
眼看自己親手養殖的雞一只只都得病死掉,侯建芳去鄭州找專家求救,希望能找到治愈的方法。而專家們也無計可施,甚至建議他將雞處理掉,清理雞舍,兩年內再也不要養雞。
雖然5000多只蛋雞最終只剩下700多只,債臺高筑,專家建議放棄。但是,侯建芳心里明白“兩年內不養雞,就等于破產了,完蛋了”,如果那樣,所有的債權人都會找上門來逼債,無路可退。
在另一方面,性格倔強的侯建芳心里還有一個盤算:“如果把病雞都處理掉,兩年不養雞,我就永遠無法明白雞到底得了什么病,我決心要弄明白這點,所以不能放棄?!?/p>
接下來的幾天里,侯建芳買來滅火器和消毒液,用火燒,用消毒液浸泡,所有程序親力親為。在一家人的精心飼養下,這一批雞苗不僅沒有得上怪病,并且成活率和產蛋率出奇的高。
幸運的是,1996年雞蛋價格大漲,從每斤2.5元左右上漲到了每斤4.2元。危機之后的侯建芳迎來了火爆的市場行情,在撈回之前賠的錢之余又大賺了一筆,他也首次深刻體會到了風險與機遇并存的道理。
那次事件之后,侯建芳的養殖事業一直穩步發展。到2001年,他自創了“公司+農戶”養殖模式,這就是“雛鷹模式”的雛形。
2003年非典,是侯建芳事業上的第二次打擊。非典期間,行業十分不景氣,其他養殖企業面對困境都把雞便宜賣掉,而1995年的經歷再次讓侯建芳認識到“危中有機”的深刻含義。他毅然做出決定,對雞群進行“強制換羽”,十多天不喂飼料,只喂水。
一個月后,非典過去,在市場上活雞稀缺的情況下,侯建芳大賺了一筆。
隨后的2004年、2005年,連續遇上禽流感,面對與非典同樣的困境,侯建芳仍然逆勢而上,在2006年大賺了1000多萬元。
經過兩次大的危機,也讓侯建芳認識到,單純養雞,風險太大,于是他決定養豬。的確,養豬之后公司又上了一個新臺階。這時“雛鷹模式”也日益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的新模式開花結果。
上市與否,侯建芳陷入了第三次糾結。
到2008年,雛鷹農牧的養殖規模和市場潛力已經具備上市條件。但當時公司并不缺錢,因此是否上市,成為股東和高管爭論的焦點。
公司以及社會上都有反對者的聲音。所有人都認為上市是一把“雙刃劍”:在邁進資本市場的同時,也要將公司的經營情況公之于眾。
“養殖行業是一個規模優勢的行業,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F在看企業經營很好,每年都賺錢,但如果不擴大規模,別人很快就會把你兼并。在這樣的情況下競爭,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根本就不在一個競爭平臺上:人家上市了,用的是資本市場融來的資金,而你還在用銀行貸款;人家通過上市,形成了規范透明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而你還是個家族企業……”通過這些衡量之后,侯建芳最終拍板:上市!
2010年9月15日,雛鷹農牧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正式登陸A股市場,被稱為“中國養豬第一股”。
上市之后的雛鷹農牧集團顯然駛入了一個發展的快車道。
3次重大決策既出人意料又很成功
從最初養雞發展到以養豬為主、決定A股上市、生態肉戰略……不難看出,這些決策是雛鷹農牧發展的重大轉折點,每一步決策都將雛鷹農牧的發展提升了一個臺階,指引雛鷹一步步走向輝煌。
提起決策,侯建芳總結出,在雛鷹發展的這么多年來,每一次大項目都是“在反對聲中開始,質疑聲中進行,在喝彩聲中結束”。除了2003年非典唯一一次“獨斷”。
侯建芳不是一個單純發號施令的領導,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價值。尤其是2004年之后,雛鷹的每一次重大決策,都不是輕易作出的,而是閃爍著集體智慧的光芒。
侯建芳精通財務并且喜歡用數據說話,每當他提出一個新思路,都會擺出大量的論據,整合一份可行性研究報告,讓大家去評判,如果有反對的聲音,他也希望反對者能提出不可行的報告來探討,進行科學論證。
在他眼中,雛鷹農牧集團的成就是全體員工齊心協力的結果,團隊的凝聚力也正是他的自豪。
從養雞到養豬,從上市到健全產業鏈,雛鷹農牧集團走過來的每一步都是那么堅實和堅定,創始人無疑是企業的核心和靈魂,他所帶領的雛鷹團隊正將一個承載民族希望的品牌推向新的高度。當雛鷹羽翼漸豐,誰能阻擋它對藍天的渴望?對飛翔的憧憬?
(稿件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