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立到“全國馳名”,寒地黑土品牌只用了7年時間。在剛剛公布的新一批“中國馳名商標”中,黑龍江省的寒地黑土品牌躍然榜上。
蘊含著黑土地的精華,散發著黑土的芳香,寒地黑土以驚人的速度茁壯成長,成為婦孺皆知的知名品牌。
對傳統經驗的超越,對原有模式的揚棄,敢冒風險立業起家,持之以恒投入、創新,為寒地黑土品牌成長注入了原動力。
寒地黑土品牌于2004年創立,成長于21世紀初,正是人們腦力活躍、創新精神迸發的時代。黑因寒生,據專家測算,每形成1厘米的黑土層需要200年至400年的積累過程,寒地黑土世界上僅有三塊,是不可多得的資源。
綏化北林區的水稻大戶梁永林,經歷了大米從每斤0.7元到今天每斤5元、6元的過程。2003年,他的160萬斤水稻只賣到0.71元一斤,可是2004年,大米搖身一變,“1.8元一斤”,一粒似乎變成了兩三粒。
這一年,綏化大米挺直了腰桿。此后,黑土地上的大米在市場上整體抬價,一些好大米的收購價格都要在一斤4元以上,市場零售價格更是每斤賣到7元左右。
最大的創新不是技術創新而是理念創新,自然資源造就了寒地黑土品牌,寒地黑土品牌又提升了自然資源價值,讓人們重新審視這片黑土地,黑土地開始超越自己。
寒地黑土品牌的首創人寒地黑土協會會長、黑龍江省供銷社主任張文明說:“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就要用全新的思維挖掘潛力,科學的手段整合資源,強大的品牌做大市場,綠色的產業牽動發展,把寒地黑土經濟打造成牽動一方的強項經濟、富企富民的效益經濟、實力雄厚的重量經濟、影響內外的戰略經濟。”
從“米袋子”到瞄準市民餐桌
全球化的今天,像“蘋果”品牌一樣,寒地黑土努力尋找著“品牌設計”的新方向。
黑龍江大米植根黑土,長于碧水,生產過程杜絕農藥,人工除草,全程使用有機肥,對于收割、倉儲、加工等都有著嚴格要求,理應有合理的市場價格。
優質優價,物以稀為貴,寒地黑土品牌把其市場定位為:追求健康的較高層次消費群體放心的食之尚品。
寒地黑土率先推出禮品米,讓人們感覺到禮品無處不在。滬上各大商場超市來自五常、響水、虎林等地的新大米陸續到柜,其優秀的品質外加精美的包裝成為滬上高端消費人群自己嘗鮮及相互饋贈的佳品。
認同東北大米的品質后,上海人對大米的價格反而變得并不敏感。在上海,新鮮上市的東北大米還成為白領間嘗鮮送禮首選。筆者在寒地黑土于上海舉辦的展銷會上,曾看到市民搶購的景象,對于售價高達每斤十幾元甚至幾十元的大米,很多市民都充滿好奇,非常希望一飽口福。一位上海的購買者贊嘆說:“這是我吃過的最好的大米!”
寒地黑土引領龍江大米在黑土地優質農產品中培育“奢侈品”,“現在人什么都不缺,就缺一個吃得安心。”在寒地黑土禮品米的帶動下,黑龍江省一些大米經銷商開始嘗試新的渠道,有的實行會員制,有的設立專賣店,有的開展禮品團購。
農民與品牌“結親”
寒地黑土作為區域公用品牌,立足于為“三農”服務,助農增收,寒地黑土品牌創新運營模式,開通了一趟趟與農民“結親”的“專列”。
“千社千品”工程,就是讓農民搭乘寒地黑土品牌的專列之一。通過“品牌+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方式,使寒地黑土與農民緊密聯合起來。經過三年的發展,黑龍江省已有2700多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寒地黑土品牌,20多萬農戶聚集在寒地黑土品牌下,產品達1000多個種類。據測算,合作社農民每戶年增收2000元。
農民阮萬超就是“寒地黑土大家庭”中的一個成員。2011年12月初,筆者在青岡縣青岡鎮東化村見到他時,他臉上笑意盈盈,年初成立玉米種植合作社,吸納了35戶農民加入,又加入寒地黑土品牌,按照寒地黑土標準種植,玉米不用化肥,殺蟲用“以蟲治蟲”。2011年1300畝地產了200多萬穗粘玉米,原來靠自己很難打開銷路,和寒地黑土品牌結親讓他的玉米不愁銷路,在武漢、長沙、上海都有固定客戶。現在已經售出60萬穗,玉米還包裝成禮品出售。他說:“2012年準備種植面積擴大到4000畝,社員增加到500戶。”
青岡縣永豐鎮農民周兆軍,也是寒地黑土品牌的“親戚”。他的馬鈴薯特色種植專業合作社有社員2400戶,生產的馬鈴薯包裝盒上醒目地標著“寒地黑土香豆豆”,由于信息反饋及時,他2011年種的是早薯,正好打了個時間差,加上有寒地黑土品牌和銷售渠道支撐,每斤土豆賣到0.5元的好價錢。
蘭西縣榆林鎮農民徐廣彬領銜的豐碩南瓜種植合作社有社員400多戶,他正盤算著也加入寒地黑土品牌,南瓜種植面積由1萬畝增至3萬畝。
寒地黑土集團還主動參與、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現已與五常大米專業合作社、寧安渤海大米專業合作社等許多合作社聯合,有的還投資入股。寧安渤海大米專業合作社直接帶動農戶500多戶,促農增收過百萬元。五常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民,都享受著每斤大米高出市場價0.2元的待遇。
讓品牌濃縮黑土情結
每個在黑龍江生活過的人都有著濃厚的黑土情結,文化的融合使寒地黑土品牌更添影響力。
寒地黑土相繼舉辦了特色文化精品展、攝影展、書法筆會,寒地黑土協會還成立了中國(綏化)寒地黑土演藝中心、圓夢樂團,并舉辦了《黑土之光》大型文藝演出,在北京舉辦了高層次的中國寒地黑土經濟論壇。
黑土文化成為品牌的根基,文化又連接著經濟。從黑土地走出的成功人士對寒地黑土品牌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北方集團、北京鑫茂中木牧公司的老總都是黑龍江人,濃濃的黑土情讓他們回到家鄉,注資寒地黑土集團,期望共同把寒地黑土品牌做大做強。總部設在大連的北方集團董事長王學鎮說:“寒地黑土品牌是我們全體龍江人的驕傲,與寒地黑土結下美好姻緣,一方面是看好這個品牌的前景,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對龍江依依不舍的鄉情和友情。”
北京鑫茂中木牧公司董事長安國鋒說:“我是從黑龍江走出去的,投資家鄉、建設家鄉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我多年的心愿。”
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寒地黑土人打造品牌激情不減。張文明說,品牌的成長難忘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對寒地黑土品牌給予的高度重視,作為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的寒地黑土,被列入黑龍江省“十二五”規劃并予重點支持,各部門和社會各界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寒地黑土協會秘書長卜青山說:“馳名商標不僅提升了形象,也催生出新的經濟增長點,極大增強了黑土地農產品的競爭力和發展后勁。”
(稿件來源:黑龍江信息網)